外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分析及对策
2009-02-19傅桂芬
傅桂芬
压力是指由威胁或超出机体正常状态的身体或心理承受能力引起的心理反应。长时间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诱发许多心身疾病,导致护士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疲劳感和焦虑等,可诱发高血压、低血压、疼痛、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疾病。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及患者、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身耗竭综合征”是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消耗过多,而产生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厌恶工作、焦虑、烦躁、失去同情心、自卑等。由此可见,职业因素可以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1]有学者报道,特定的心理压力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退,而适当放松及认知行为压力的控制,有益于身体的健康。[2]因此,如何帮助外科护士分析心理压力源产生的因素,采取良好的应对方式,减轻心理压力,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点,更是病区护士长不可忽视的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在外科工作1年以上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9~48岁,平均28.5岁;中专学历45.7%,大专以上学历54.3%;护士63人,护师58人,主管护师30人;护龄1~28年,平均11.3年。
1.2 方法 采用李小妹等[3]翻译制定的护士压力源量表经删减并加一些笔者认为需要调查的条目制成问卷进行调查,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调查者与病区护士长取得联系,由科室护士长组织配合,向在外科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发放问卷153份,收回151份,有效140份,有效率为92.72%。
2 结果
将结果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13.0版计算均值及标准差。见表1。
3 结果分析
3.1 工作性质 由于外科疾病的特殊性,要求外科护理工作及时、准确、深入、细致。很多科室病情重病员较多,抢救的多,死亡率高,对护士情绪造成负面的影响,也影响了护士的心身健康。年轻护士中则表现出紧张、恐惧、应急能力差,而高年资护士则表现出焦虑,身体不适;外科护理工作责任重大,急护、特护工作量大,而且不被理解,造成部分护理人员负性情感(气愤、不耐烦、易激惹、发脾气)较普遍,也存在思想不稳定,不安心本职工作等现象,只愿做护理操作,而不愿做生活护理,使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3.2 病员家属、医生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及管理者的责备,使护士经常感到心理不安,感到付出不被承认,降低其归属感,产生心理压力;随着护士年龄、护龄及学历的增高,护士的自尊心增强,而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并未随之改善,现实与理想产生矛盾,护士对日复一日超负荷的工作产生厌倦,加大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3.3 社会因素 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低,存在着重视医生轻视护理工作的偏见,护士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承认,对护士工作的期望与轻视护士职业形成严重反差,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焦虑、厌恶情结等。逢冰洁等[4]调查结果表明,护士人群的心理紧张、心理抑郁、焦虑、失眠者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者检出率为12.3%。
3.4 法律因素 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使医护工作和医、护、患的关系纳入法制的轨道,而护理工作稍有不甚就会引起医疗纠纷,更增加护士工作的压力。
4 对策
4.1 重视对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分析了护士心理压力源产生的因素,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帮助护士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护士心理应对能力,这样既有利于护士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外科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的关心,不止在工作、学习方面,在生活方面也要投入精力,因为和睦团结的家庭生活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保证。
4.2 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 护理管理者要经常与护士进行有效的交流,让她们将工作中的困惑、心理压力倾诉出来,分析科室护士共同存在的心理压力源和个体存在的心理压力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如年轻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危重时的急救,往往表现出紧张、恐惧、束手无策。因此对她们应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应激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里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4.3 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 经常利用晨会、工作空闲时间,组织学习专业知识,制定护士继续教育方案,鼓励函授、自考、自学等学习方式,使护士熟练掌握外科护理常规,经常对护士进行本科室常用抢救器械的操作训练,制定一套外科患者抢救程序,使每位护士在抢救患者操作中能够得心应手;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组织练习各项护理操作技术,资深护士和护士长要做好对年轻护士的传帮带。
4.4 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针对外科工作性质,抢救患者多,护士疲劳,经常感到精力、体力不足,护理管理者就要合理搭配技术力量,采取科学的排班方式,实行弹性排班制,一旦遇有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能够做到人员充足,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抢救护理工作。这样无论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还是对护士的心理应激都有好处。
4.5 护士自我心理调适 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要保持和形成健康的心理,就应从自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状态。不断提高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护士要避免因受挫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要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挫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习和积累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对患者表现出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采取谅解的态度,可用“角色换位”来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冲突。克制自己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心理障碍和心理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充分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避免言语和态度上的无意间的不恭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消除紧张情绪,情绪经常紧张会引起机体内环境失调,造成身心健康障碍,护士应有明确的自我调控意识,主动掌握自身生理、心理的特点,防止心理失衡,提高心理防卫能力。
4.6 全面发展自己 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或集体旅游,不仅体力得到锻炼,而且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心理压抑。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陶冶情操,充分享受家庭的温馨及真挚的友情,使良好的情绪再次升华,保持心情愉悦。护士必须在精通自己专业的同时,还应对医疗法律、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社会医学等科学有所了解,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
4.7 护士心理健康与医护患之间的关系 医生、护士、患者在医院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生提出治疗方案,患者渴望尽快康复,而护士是实现二者愿望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医院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紧张,患者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极少数人对医院、医生、护士有一定的偏见,甚至个别人恶意刁难、挑剔医生、护士的工作。社会要求要有高素质的医生、护士。护士每天接触患者的次数和时间较医生为多。患者常常咨询许多问题,诸如收费、床位、用药、药物反应、病情治疗情况、医生技术水平等,内容之广泛,心情之迫切,确实需要护士在做护理操作过程中去不断回答。不任意向患者或家属评价医生所做的手术,避免引起患者心理上的不安或医生、医护、医患之间的误解。护士因为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加上护理工作量较大,往往忽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和诊疗信息的沟通。由于患者及其家属自身的文化程度、人文环境所限,焦虑、猜疑逐步升级,很容易引起纠纷。这就要求护士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健康活泼的姿态,出现在患者面前。以良好的心态,耐心解说,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同时,就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事实上患者提出的有些问题,护士由于知识结构所限,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患者的病情和诊疗方案需要医生出面解答,并给与心理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不属于护士解释的范围,不能随意乱解释,避免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和猜疑。
4.8 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工作中注意团结、关心同事,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加工作配合的默契度,好的工作环境能使人身心舒畅,减轻压力。
5 结论
工作压力对护士的作用是双向性的,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激发护士的主动性,但强烈而持久的工作压力,会给护士造成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产生工作疲惫感,工作效率低,护理质量下降。工作压力越大,护士的生活质量越低[5]。因此,外科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更应具备十分健全的心理平衡能力,才能出色完成临床护理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洁,蒋明,神经外科护士“心身耗竭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17(2):23-24.
[2] 刘蕾.心理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7):302.
[3]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 逢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急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5.
[5] 余华,许秀峰,宋建华.护士工作压力、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07,7(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