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负性情绪的护理干预研究

2009-02-19黄云花王克敏杨红叶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3期
关键词:功能性情绪症状

黄云花 王克敏 杨红叶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很早以来,临床医师就注意到有慢性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FD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神经质、慢性紧张、敌对、疑病心理、悲观倾向等心理社会障碍,并存在异常就医行为。随着对功能性胃肠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社会因素与FD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FD患者26例,均为广西区人民医院2006-2008年住院患者,高中学历1例,初中4例,小学文化程度21例,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20例,均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自愿接受量表测量。其中平均年龄(38.24±8.17)岁,诊断均符合FD罗马Ⅱ诊断标准。均由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腹胀、腹痛、嗳气等消化道不适就诊。均接受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患者除消化道不适症状外,还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症状。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工作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结合临床分析诊断为压力或抑郁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1.2 测评方法 ①选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龚耀先修订):该量表共有88条目,按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性(L)4个纬度分别计算量表分和T分;②选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焦虑、抑郁状况。焦虑、抑郁的诊断标准:轻度标准分为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

1.3 护理干预 对患者给予法莫替丁、多潘立酮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未应用抗抑郁药物,对FD患者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包括以下方面: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等。

1.4 结果 本组的FD病例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53.84%,FD患者EPQ表中P(神经质或倔强性)N(神经质或情绪性)分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SAS、SDS表中其分值也显著高增(见表1)。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干预 采用支持或解释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放松治疗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体验到越关注消化道,症状越明显,反之则症状减轻,从而认识到心理调节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最大限度地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使其克服焦虑、抑郁情绪,树立康复的信心和希望。我们对患者进行支持性或解释性心理放松治疗,转移其注意力,使其体验到自己的关注会加重躯体化症状,患者认识到调节心理的重要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及应对能力,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使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平稳的情绪,对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1.1 认知疗法 主要目的是要解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进患者的自尊和自信通点上认知治疗获得新的领悟,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FD患者常有认知上的失衡,存在个性缺陷,通过认知疗法改变人的认知过程、改变人的观念来纠正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认识到自己性格特点与FD发生直接相关,患者着眼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消除症状,有利于疾病的改善。

2.1.2 暗示疗法 是通过语言使患者不经逻辑判断,直觉地接受医务人员灌输给他的观念来消除症状的方法,暗示应用范围很广,主要是通过语言、药物和理疗来进行,其中语言暗示最重要,内容包括对患者的解释、鼓励、安慰和保证。FD患者常伴疑病症,虽经反复多次检查无阳性发现,仍打消不了其疑虑,对医护的忠告及治疗依从性差,患者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顾虑,一般简单的解释说服极难奏效,但某些暗示治疗可获良效,如利用安慰剂、医疗技术和权威性对疾病作出暗示,让患者确信自已没有器质性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进一步治疗的依从性。

2.1.3 松弛疗法 亦称放松训练,通过一些固定的程式使身体呈放松状态,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松弛,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松弛方法、引导现象、沉思以及由其演变而来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等。放松训练措施之所以能够起到治疗身心疾病的作用,是因为它能通过迷走神经、视神经、听神经的活动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释放,调节紊乱的胃肠道功能,从而达到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功能紊乱的心理治疗方法,放松训练能够抵消生理和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2]。胃肠动力障碍为FD致病机制,而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又与精神状态及应激因素有关。都是受暗示的表现,对于多疑多虑的患者,正确的办法是要因人、因病而异。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积极的暗示,利用各种有利于康复的信息,如进行现身说教。消除患者悲观多疑情绪,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

2.2 树立可信赖的形象 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和蔼自信。治疗、打针各种处置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严谨的态度,以得到患者的信任。交谈前应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心理背景,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和语调,使之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引导他们讲心理话,把压抑的情绪讲出来,以便于进行积极的疏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利早日康复[3]

2.3 饮食指导 本病无特殊食谱,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分泌,利于消化,进餐时要讲究心理卫生,愉快进餐可使消化腺分泌和消化功能增强,相反,进餐时情绪不佳,可抑制消化腺分泌,消化道蠕动,导致消化功能下降[4],避免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油脂停留在胃中的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腹胀,戒烟戒酒,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

2.4 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疑虑,帮助其认识疾病的性质,将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及病情详细告知,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相应的解释,耐心地进行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帮助患者认识到心理因素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对病程长、反复就诊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告知是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对患者存在的心理因素及负性情绪进行疏导,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2.5 启动社会支持系统 多数患者因慢性的负性事件引起的症状,告知患者,遇到烦恼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可与家人,朋友商量,也可求助于心理医生,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鼓励患者回归社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文娱健身活动,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培养患者面对生活压力的乐观态度。根据医嘱用药,经常与医师保持联系沟通,允许患者把心里话道出,通过开导、劝慰、解释使患者心理达到平衡。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并调动家属参与治疗活动,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使患者保持乐观、自信而平稳的情绪,配合医护人须完成治疗任务,使之早日康复。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当个体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缺乏有效的应对或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时,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生活事件、生活习俗等,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观支持评分较高而对支持利用度的评分较低,提示患者期望从周围社会环境中获得较多的心理支持,但实际上获得的却较少,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男性在社会承担重要的角色,在家庭重要的责任,该组患者多数经济条件差,在努力工作想改变生活现状的希望长时间无法实现时,心理落差大,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压力逐渐转化为躯体化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如果单纯服药控制躯体症状,其效果必然受限,所以,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宜身心同治,并且要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可靠疗效,有效控制病情并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列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胃肠病学,2008,13(2):125-128.

[2] 李 俊,王佳勇,罗 翌,等.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脾胃湿热证胃液及血前列腺素E2水平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1):23-24.

[3] 金善姬.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7,2(8):120-121.

[4] 崔荣霞.功能性消化不良28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42.

猜你喜欢

功能性情绪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原来我们都有病
情绪认同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