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鸡鸣狗盗之雄?
2009-02-19王黎黎
王黎黎
他们都曾经是王安石的超级粉丝,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重用,后来竟争相攻击新法,成了反对王安石的骨干力量。
吕惠卿、章淳、蔡京、吕嘉问、李定、邓绾、薛向等一批人,都曾因为极力吹捧新法得到王安石的重用。但当王安石失势时,他们马上翻脸不认人,极尽排挤、陷害王安石之能事,其中以王安石最坚定的亲信吕慧卿最甚。
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王安石并不幸运,正直的人与他道不同,而愿意跟着他的人又都是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小人。当下属告诉他,变法政策是多么惠民强国,推行得多么顺利时,他并不知道这钱是怎么从百姓嘴里抠出来的。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向神宗举荐了吕惠卿,说“惠卿的贤德,非但今人无法追步,即使是前世儒者也不易相比。对先王之道能够学以致用的,恐怕唯惠卿一人而已。”他任命吕惠卿为检详,无论大事小情儿,都要先和吕惠卿商量后才能实行,就连奏章都由吕惠卿代笔,已经把他当成了同舟共济的知己。
后来,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步履维艰,枪打出头鸟,王安石被罢相。他力荐吕惠卿做了参知政事,继续主持变法。吕惠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壮大自己在朝中的力量,再也不买王安石的账了,大有翅膀硬了的感觉。而且翻脸不认人,凡是有陷害王安石的机会,他绝对不放过。
这时的宰相韩降对付不了吕惠卿,就秘密请神宗,恢复王安石的官职。虽然吕惠卿百般阻挠,但是王安石还是复出了。复相后,王安石竟然还能和吕惠卿共事,真有宰相的胸怀啊。但是吕惠卿却极力排挤王安石,把王安石的私人信件呈给皇上,因为信件上有“无使上知”的字样,吕惠卿诬陷王安石谋反。就这样,王安石又一次被罢相,终结了他的政治生涯。此时,他才算认识了吕惠卿,写下“福建子”(吕惠卿是福建人)这样的字样。
陕西宁州通判邓绾算得上是才子了,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为了快速提升,极力奉承王安石的变法,得到了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不久就被擢升到朝里做官了。有人骂他无耻,他却说“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吕惠卿阻挠王安石复相时,邓绾便在一边帮腔,故意说天上出现了一颗彗星,是不吉利的象征,请求神宗停止变法。等王安石复出后,他又弹劾吕惠卿、章惇,来取悦王安石。
郑侠才华出众,谈吐不凡,因为热切支持改革,得到王安石的提携。但是,他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陷王安石于不义。熙宁七年(1074年),河北闹了旱灾,一连10个月没有下雨,农民没了粮食,到处逃荒要饭。王安石问郑侠河北情况,他并不正面回答,而是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了神宗,上面还写着“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疾愁苦,身无完衣,并城民买麻糁麦面合米为糜或茹木实草根。”并且和神宗说:“旱由安石所致。”神宗看了《流民图》后,忧愁不堪,晚上觉都睡不着,他开始怀疑新法的效果,导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
还有曾布、杨绘、刘挚,他们都曾经是王安石的超级粉丝,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重用,后來竟争相攻击新法,成了反对王安石的骨干力量。
非执拗不能变法?
关于用人,王安石是颇有见地的,他提出过“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但是为什么到实际中,却总看走眼呢?
我想,首先和当时的形势有关。王安石上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名臣都反对他的变法,这当中有司马光,有欧阳修……逼得王安石不得不启用新人。在他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每一个赞同他的人,都会被他视为救命稻草。当他的眼里只有变法的时候,可能只会看到下属对变法的态度和才能,而忽视了人品。
另外一点,就是王安石的性格了。王安石特别执拗,认死理儿,属于一条道跑到黑的那种人。
传说,有一次,王安石和同事司马光一起去他们领导——群牧使家里做客,赏花饮酒。司马光向来不喜欢喝酒,但是领导劝酒时,还是勉强喝了几杯,王安石也不喜欢喝酒,但是不管领导怎么劝,他始终滴酒不沾。这么不给领导面子,往后还怎么混啊!
他的眼里只有两种人,同意自己的人,是好人,反对自己的人,是坏人,他的眼里只有黑白两种绝对的色彩。这种自信是伟大的,可一旦犯了错误,带来的恶果也是成倍增加的。
司马光曾经给王安石写了三封信,大致的意思是说,吕惠卿虽然博学,但是心术不正,现在对你千依百顺,但是你一旦失势,他一定会出卖你的。因为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同,所以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是在挑拨离间,很反感司马光。
有一次,王安石在家里和吕惠卿密谈,他的弟弟王安国就在窗外吹箫,吵得他们没法谈话。王安石非常生气,推开门,对着弟弟大声说:“停此郑声如何?”王安国义正严辞地说:“远此佞人如何?”可惜,王安石并没有理解弟弟的良苦用心。
还有苏轼, 苏轼反对的是王安石激进的变法方式,并不反对改革,但是王安石并不会区别对待,而是把苏轼当成保守派一起排挤、打压。
王安石有篇非常精彩的短文,是写孟尝君的,他说孟尝君因为手下聚集了一群鸡鸣狗盗之徒,所以吸引不来真正有才能的人。他说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雄耳”,我想,也应该是他自己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