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制造
2009-02-19王艳
王 艳
谢家本不是名门世家,东晋也不是靠才选官的时代,谢家要成为绵延3 0 0余年的显赫家族,注定要走一条独特的路径。
升平三年(359年)冬天,东晋部队打了一个败仗,损失了15000人,丢了几座城池。其实,这对屡战屡败的东晋部队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总指挥谢万不仅被革职,而且被贬为庶人,永远不能再当官。陈郡谢家在朝中没了位子,韬光养晦的谢安只能提前出山。谢安后来做到了东晋的宰相,是东晋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之一——另一个是王导。谢安让谢家到达了辉煌的顶点,但谢家的成功道路是不可复制的,因为那毕竟不是一条典型的个人奋斗之路。
背叛家学
谢家的发达是由那个时代的特殊环境决定的,后人按图索骥怕会误入歧途。
在晋朝,出身决定地位,就类似于“文革”时候划成分,不是名门大户,甚至不是资深名门大户,想要跻身上流,那是不可能的。
谢家虽然后来数一数二,但在谢安之前远远算不得什么望族。谢安的曾祖父只是西晋的典农中郎将,管后勤的小军官,再之前的先人,就不见史册了。中国人的传统是“为尊者讳”,另一方面又热衷为“尊者”显摆,人出名后都要追根溯源一番,显示自己“祖上阔过”。谢家祖上怕是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来的人物。
谢家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在永嘉之乱中随晋朝东迁南京,那时候最显赫的家族是和司马氏共创东晋的家族,例如琅琊王氏,再有就是东晋初年新兴的士族。这里面可没谢家的份,其实直到东晋中期,谢家都没什么地位。
这样的家世,要想在朝中出人头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谢安的爷爷谢衡是晋朝的大学校长,讲授孔孟儒学。但在社会上,特别是主流精英们中间流行的是老庄玄学,与流行文化格格不入的谢衡要想带领谢家翻身几乎不可能。
不改父志,子承父业,这是中国人推崇的。但谢衡的大儿子谢鲲,也就是谢安的大伯,违背了这个古训。他虽然自幼饱读儒家经典,但在中年时候,他放弃儒学,改学玄学。谢鲲的如意算盘打成了,这一次“背叛”改变了谢家的命运。谢鲲学玄后,技艺精进,被列为当时“八达”,成为“名士”,得到主流精英的认可,成功打入上流社会,自己家族的地位立马上了一个台阶。
谢鲲可不像竹林七贤那般纯粹,他改儒学玄有很大的功利性,学玄学只是面子上的。他也像很多人一样放荡不羁、忘情物外,但在他心里,家族的前程是胜过一切的,包括玄学。谢家两兄弟还為此有了分工:老大谢鲲做职业“名士”,笃定主意不参与世事,以提高家族地位为唯一目的。老二谢裒主攻官场,加强家族实权,后来官至吏部尚书。谢裒就是谢安的父亲。要说阮籍、嵇康是真名士,那谢鲲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名士。
后门崛起
谢鲲的伪玄学很快收到了效果,他的儿子谢尚完成了家族地位提升的重要一步。
朝里有人好做官,谢尚的崛起也有这方面的因素,谢尚依靠的这个人就是褚太后。
当然,机会也很重要。当时,东晋“三良”王导、郗鉴、庾亮,都是东晋政府的高层领导,他们的先后离世让权力出现真空,很多重要的职位需要填补,同时更多的人对这些职位虎视眈眈,本来谢尚也没什么优势。
但没过多久,康帝司马岳也死了。
这下谢尚的机会就来了,他的优势就是褚太后。
康帝死后,年仅两岁的穆帝即位。皇帝年幼,皇帝的母亲出来主持大局,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并不鲜见。这样,小皇帝的母亲褚太后就成了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褚太后跟谢家的关系还很近,她是谢尚的外甥女。她的掌权给了谢家莫大的方便,谢尚成功崛起,即使谢安后来的升迁也跟她有很大的关系。本来担任历阳太守的谢尚,顺理成章地升为豫州刺史。有了自己的地盘,就有了自己的力量。在豫州这块土地,谢尚用心经营,使豫州成为谢家的根据地,谢家也成为雄踞一方的大家族。
谢家人能进入辉煌的殿堂,走的就是褚太后这道后门。谢尚占有豫州后,谢家就一步步走向了巅峰。谢尚死后,接班的是谢安的亲哥哥谢奕。谢奕之后是谢万,谢万之后就是谢安了。
有必要说说谢奕,他对谢安影响巨大。是他从小培养谢安,为谢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他的儿子谢玄,则成为谢安事业的主要帮手。谢奕还跟桓温交好,这对于谢安的帮助举足轻重。因为桓家是谢家的主要政治对手,而谢安出山后的第一个职位就是桓温的司马。蛰伏多年的谢安走上前台,逐渐登上了晋朝廷的高位,谢家也跟着青云直上,成为显赫的望族。
谢家可依靠的关系其实远不止褚太后,谢鲲所娶的是中山刘氏女,中山刘氏是魏晋间著名大族。与士族联姻是他们走向望族的第一步。谢安这一辈,与太原王氏、陈郡袁氏、高平郗氏都有联姻。此后,谢家与大族的联姻就更多了,这都是谢家辉煌的基础。
复制明星
机会是一方面,手段是一方面,但要谋得要职,还是需要些才能的,不然如何能在众多士族中占得先机。重视培养子弟,就是谢氏最重要的家风。谢安在出山之前,主要活动就是培养子侄。
谢家人对于子弟的培养,也很有一套。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以捧明星的架势,来栽培自己的子弟,这使得谢氏子弟人才辈出。有人总结了这样三点:谢家培养子弟的第一招,就是让子弟从小参与世事,多见世面,不断创造机会让子弟直接与高官、名士进行高峰对话。谢家平时经常搞聚会,邀请贤达们一起赞赏、评论人物,在这些名流云集的场合,小孩子们并不回避,而且还经常参与讨论。谢家培养子弟的第二招是小班教学,而且是手把手传授。谢奕当官时,上班审案,也经常抱着小谢安,让他长见识。
明星制造的第三招,就是要不断制造新闻点,让明星始终活跃在公众视野里。在东晋要想当官,没有名气是不行的,谢家人对这一点认识很透彻。他们基本上做到了让谢安三四年出个大新闻,保持新闻在时间上不断线,要让人觉得“不知谢安,做人也枉然”。
经过系统而细心的培养,谢家自然人才辈出。王羲之的儿媳谢道韫说:“我们家,在叔父辈里头,有阿大(谢安)、中郎(谢万)这样的人物;在兄弟里头,杰出人物也不少,比如封(谢韶小名)、胡(谢朗小名)、遏(谢玄小名)、末(谢渊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