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高中数学后进生的因素与转化措施
2009-02-19霍丽娜
霍丽娜
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最基本的学科,它在人的素质养成上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的数学后进生,总分是150分的数学试卷成绩只有二三十分甚至是个位数。那么后进生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又该怎样转化他们呢?
一、形成后进生的原因
第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适合度是产生后进生的第一因素。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同的教学风格。一个班所有的学生是否都适应所任教的老师呢?再者,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常常是因为教师的传授以及教师与部分优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忽视了另一部分默默无闻静坐着和那些因底子差而跟不上课的学生。以优生的课堂表现来判断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步慢的学生学习情况没有真正曝光,存在问题没有有效得到梳理,于是随之而来就出现了这些学生作业错误率高,或厌做作业,或不做作业的现象。这样过程的不断重复与日积月累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在不断地往下降。
第二,学生长期经历失败是产生后进生的第二因素。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更多的是要让其经历成功,体验成功给予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人说:成功=自信+汗水,有了自信心,就有了持之以恒学习的动力,离成功就很近了。如果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甚至到初中、高中,学生都在不断饱尝失败的滋味,学生的学习信心没了,意志消沉,不思长进,不求进取,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就会害怕面对数学甚至是放弃学习数学。
第三,家庭因素是产生后进生的又一个因素。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可他们只停留在分数上,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只是一味的训斥或唠叨,而不是帮助孩子积极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没有给孩子灌输正确对待学习的态度,以至孩子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很茫然、很消极,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那么对待这些成绩差的学生我们真的只能束手无策吗?怎样才能尽可能去转化他们呢?
二、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1.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的阶梯性、层次性、连续性,要做到温故知新而推陈出新,注意传授知识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新复旧、以旧引新,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踏踏实实,不可好高鹜远。同时由于数学的逻辑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空洞,对于基础差、遗忘率高而又有一定惰性的后进生来说,要将问题真正理解和掌握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怕操心费事,要深挖教材的潜在资源,通过直观教学的演示法将较抽象的理论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现实化。通过直观教具,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 后进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极其敏感的,他们的自尊心异常脆弱,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厚爱与表扬,所以我们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帮助他们、包容他们。因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我们对待后进生要更多地付出一份爱心。我们要注重对他们学法的指导,及时了解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及时解决他们面前的问题。
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要加大对后进生的感情投入,不仅在课堂上关注他们,课下也可以象朋友一样通过聊天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与学生真正成为良师益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对他们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满腔热忱地、耐心细致地、循循善诱地、不厌其烦地转化,不遗余力地工作,就能有效地改善后进生的精神面貌。
相信只要我们对成绩差的学生倾注更多的热情,更多的心血,更多的耐心,让他们能够重燃学习数学的信心,并在我们的帮助下坚持努力学习,到了收获的季节这些学生定会绽放出花朵,我们也会成为最幸福的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