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009-02-19宛亮
宛 亮
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它在改善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人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但目前阶段小组合作学习走形式的现象较多,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怎样才能有效地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它跳出走形式的误区呢?下面我以英语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合理分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英语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的对话、表演,往往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增多了学生讨论、交流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活动能依靠小组合作进行。要使小组学习能有效地运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合理分组,发挥小组成员的才智。一般要把好、中、差的学生按2∶3∶2的比例搭配好,有时也可以把学习比较困难的几名学生编为一组,以便教师多加关心及时辅导。
2. 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权利及机会。在规模较大的小组里,不爱言语的成员很容易保持沉默;但在规模较小的学习小组里,小组成员就很少有机会隐蔽自己或逃避责任。
3. 在小组内形成合作、互助的机制。教师在制订小组运作规则时,要尽可能使小组成员以合作和互助为前提,否则小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至少不会做得太好。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时机。
4. 在小组间建立对比、竞争的机制。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促进各小组进行有益于学习的竞争。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学习刚开始时,布置的学习任务应该重点突出,确保小组能够及时得到有关他们学习进展情况的反馈,增强小组的信心是此阶段主要的目的。另外,要注意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如果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影响以后继续进行的小组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应增加时间,以确保达到满意的结果。
三、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
1.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 培养学生善于肯定别人优点,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当然,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课堂教学中走形式的合作学习也不是很容易转变,只有通过对教师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教师之间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