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个性与智慧创新

2009-02-19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自学智慧

王 静

学生智慧的展示与强化,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迸发出智慧的光芒时,才能创新,才会创新。要想让学生的智慧迸发出来,就必须营造和谐的氛围,这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条件。那么怎样营造这种和谐的氛围呢?我在多年的实践中认识到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创设好外部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前轻松的音乐地播放,优美朗诵录音地播放等手段,创设和谐的氛围。二是学生内在主体环境。一个深呼吸,五分钟小憩,一小段韵律操,使学生得到身体的放松;闭上眼,想一件最愉快的事,疲倦了想一下蔚蓝的天,碧绿的海,使学生心理得到放松。这样内外放松有助于学生精力的集中,充满信心地听课、自学,对老师敬而不畏,对书本信而不尽信。

教学中营造了这种和谐的状态条件后,学生怎样才能展开智慧的翅膀去创新呢?我认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成为一个个“个性”的主体,“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为了培养他们独特的个性,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一、打破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蕴藏着让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愿望,蕴藏着广泛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在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我打破一般的教学模式。学生自学中,教师先不提任何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组内讨论问题。我不再是“独霸”讲坛的演讲者,而是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并给予个体的及时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求异创新的过程。即使教师补充问题,也是精心设计,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锻炼,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热烈地争论,创造一个“愤”、“悱”的冲突,把学生的智慧导入活动期。如在教授《卖炭翁》一课时,学生自学讨论完后,我问学生:“卖炭翁手拿着这‘半匹红绡一丈绫回到家后,他们一家人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抢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写入了日记,创作了一篇篇生动的小说。这样的教学过程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再“包办”,学生才愿意用自己的大脑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说话。智慧迸发,创新才会产生。

然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新奇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因“材”施“教”,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我先让学生讲故事,后自析故事,再添故事,以一个“谁是骗子”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就在生动的故事、热烈地讨论中学完了这一篇文章。再如学习《卖蟹》,我运用异质小组课上编排课本剧的形式,达到了赏析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建构独特的知识结构

语文课本是由关联不大的一篇篇独立的课文组成的,知识零碎且不系统,很难形成网络。而教师灌输给学生一个知识结构并不难,但这样学生的知识网络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自己的所得,毫无个性可言。况且学生是个主体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体验,对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为此我精心备课,设计好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将随时涌现的想法付诸于行动,给学生以知识与行动的启迪。课尾再让学生总结、比较,抓住文章的知识重点、自己的知识难点,将所学知识融会、内化,构建自己的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知识结构。同时为了便于后进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我在自结自评中运用了“异质小组”,由优等生先自结,中等生自评,后进生从他们的论述中借鉴、吸取后,有了新的领悟,从而构成自己的独特的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积累中形成自己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就会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智慧。

另外,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个性,促使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了,智慧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迸出来,可是学生应从哪入手学呢?这就要使学生不仅只“学会”还要“会学”,将智慧付诸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不讲学生自己能弄清楚的问题,不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比如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学习一个单元,我只讲基本篇目,授之以学法,剩下内容较简单的自读课文,可由学生自讲自学。有时请学生当回老师,讲的学生是全力以赴,听的同学饶有兴趣。在讲、学中掌握了此类文章的要领。可见应讲的是学习方法,如怎样学记叙文,怎样学议论文,怎样学说明文,怎样学诗歌,怎样学小说,怎样学语言,怎样学章法,怎样学写作技巧,怎样学语法等。

多形式的语文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展开,让学生在这个求异创新的过程中善质疑,善联想,善想象,善创造,迸发并展示出了创新的智慧。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自学智慧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思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怎样建造你的知识结构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