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讲评课探究与实践
2009-02-19刘俊秀
刘俊秀
试卷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共同探究的学习气氛,让学生通过自查自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等的学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试卷讲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占一定课时比例,尤其高三占据的课时比例更大。目前,试卷讲评模式,大多是教师一张试卷讲到底,学生从头听至尾,这种模式仍然是“传授——接受”的循环往复。课堂上教师生怕讲不完,拼命“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学生对答题所犯错误仍不知其故,自己如何改正仍不明确。结果造成“老师一讲他就懂,自己一做就犯难”的局面。久而久之,不但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在学习上养成“等、靠、要”的习惯。这显然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相悖的。如何改变这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创建一种新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相符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研究,经过设想并进行初步探究
通过对高三年级优、中、差三类学生采用问卷、个别交谈等方式调查。我们发现优生大多是非知识性错误,部分知识性错误一般都能自行订正,传统讲评课对他们是浪费时间。中等学生非知识性错误亦占一定比例,一部分失分常常是瞬间思维障碍。大多数错题经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往往茅塞顿开,便可自行解决,需要老师分析讲解的知识只占少部分。而学困生往往知识缺漏较多,没有真正形成一般的解题方法与策略。这部分学生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指点迷津,点拨解题的思路,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我结合教学实际,根据高考备考复习中考试频繁、试卷讲评多的特点,对试卷讲评课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究和尝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框架
大致分为五个环节:“分析错因→自查自纠→分组讨论→释疑解难→归纳总结。”教学模式框图如下:
教学反思:课后根据课堂实施教学计划情况及时总结成效,以便下一步改进,不断提高。
四、“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1. 课前准备:
(1)错因分析。教师批阅完试卷后,逐一统计得失分情况,分析错误原因,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思维障碍,初步明确矫正方案。
(2)自查自纠。对一道错题,既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如果对错题教师仅仅把答案讲解一遍,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学会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或更多次。自查自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要求学生对错因进行分析以后,首先进行纠正,对题目进行再分析再研究。对自查不能自纠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使每位同学都能深刻认识错因,吸取教训,下步改正。
(3)分组讨论。以六人为一学习小组,注意男女搭配,选出中心发言人。以讨论自查不能纠正的问题为主,从怎样分析题意开始,共同寻找条件,探讨解题策略,讨论解决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更简便的解法。对于较难题,组内解决不了,再提出请老师帮助,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拨解疑,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这样集集体智慧,更有助于问题的转化与方法的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2. 课堂教学:释疑解难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动态过程。只有通过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本身的学习行为,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巡查分组讨论情况,然后由各小组指定一人提出问题,老师找出各组问题的共性和差异,对于非共性问题,看其他组是否能解决,若能解决,则由其它组推荐一人分析讲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还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友谊。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词、句,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让学生明白思维障碍到底在哪?为什么自己想不到?教师通过解答,追溯误区,弥补学生思维缺陷。通过变式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通过借题发挥,开拓学生思维视野,从而优化解题方法,活化学习过程。
3. 课后反思:归纳总结
要求每位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将知识性的错误纠正到错题集上,时时不忘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结构。
以上环节,实质是学生通过“反思——纠错——巩固——总结——再学习——再认识”的一个动态过程,可使题海无序与学生认知有序有机结合起来,便于将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习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