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科研校本化 促教师主动研究

2009-02-19王乐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科研教研组校本

王乐平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环境的日益严峻,教学空间的不断挤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增强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真正落实、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校本教科研。学校教科研应立足校本平台,创设教师发展的空间,使校本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阶梯作用,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科研活动,潜心研究,互相学习,为教师创建在线平台,营造学习环境,提供工作、学习、生活的发展空间,使学校日益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助手,教师的精神家园,教师不断提升的舞台,从而“孵化”出真正的教育者。

一、健全制度是校本研究发展的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学校每个教研组发挥校本研究的作用,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以保障。在学校严格制定教学管理考核目标的基础之上,各个教研组也应制订相应的教研管理实施细则。要求人人做到教学“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认真组织考试、认真开展课外活动。教研组坚持每月一次“六认真”检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教师经常自我检查,努力改进,自我完善。

在对教案的重点检查中,要求每位教师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清析,教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后反思一应俱全。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科特点,力求设计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出激趣新颖的课堂导入、有价值高质量的讨论问题、提纲挈领的精致板书、符合学生需要的课后作业,充分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

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学期均有详尽的校本教研计划,也有深入的校本教研总结,同时也要求每位教师制订详尽的学期教学计划和学期教学总结,让教师在不断计划总结的过程中领悟到“凡事预则立”和“三思后行”的道理。校内定期举行常态有效教学公开课活动,教师不得随意缺席。开课教师要有简案,要介绍教学思路,要有教学反思;听课教师要签到,要填写评议表、打分,要参加议课发言。教研组长应做总结,并在教师发言评议基础上对开课教师做出恰当评价,供学校领导及部门决策时参考借鉴。同时,教研组要明确各备课组的活动要求,要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考试。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长要做活动纪录,真正做到功夫花在集体备课上,效果显在课堂教学中。

正因为有系统严密的制度作保障,才使得教研组各项校本研究活动正常、有序、到位,同时也保证了活动开展的有效,不搞表面工程和花架子工程。这种务实的研究活动使教师受益匪浅,逐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学习理论是校本研究的基本范畴

学校各教研组除了要具备教科研的功能外,还要抓好理论学习,使教师构建起适应新课程理论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从而奠定教师教科研的思想理论基础。

近年来,学校教学日新月异,老师们往往关注教学方法的革新、课堂结构的改善。这不能不说有些偏激。因为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的变化,取决于教学思想的变化。在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学校各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教育理论,准确把握本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课程。通过学习,教师们结合教学实际确立校本科研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校本教科研取得了以下成果:

1. 教师角色的变化。通过教科研实践,教师接受了角色的变化,将学生定位于学习主体,自己定位于引导者和组织者,想学生之所想,把注意力投射于学生,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备课时更多地是从学生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具有个体、独立、发展的空间,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一切着眼点都在学生身上,虽然不少老教师角色的转变很困难,但也在努力地改变,让自己跟上新课标的步伐。应该说角色的变化是个痛苦的过程,但课堂学习气氛的浓厚和学习效果的显著让教师解除了疑虑,也坚定了实践的信心。

2. 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师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信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能与时俱进。有的老师充分利用学校网站这个平台,与校内外同行切磋教学,甚至与学生平等对话,探讨所学知识;还有许多教师的博客相当出色,教师的博客文章数量己排到我市前列,点击率相当高,并在省、市、区教育科研会议上作专题发言;有的老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现在我校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也已蔚然成风。

在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教师们尝到了甜头。学校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二、三种学科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本学科教学的动态和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学科教学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借鉴他人的教科研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教学“内功”,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了素质教育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也让学校真正成为教师的第二所师范院校。

三、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研究的服务方向

教师的主战场在课堂上,因此校本研究要着重通过对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校开展了学科生命教育常态有效教学课活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用知识点燃激情,赋知识于生命,赋生命于知识”。通过双边活动,尊重人格、关注尊严,从而提升生命质量,享受生命快乐,实现生命意义,培养出具有人格魅力的社会人。

我们大力进行以教学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力图发现学科教学规律,探寻科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日益深入的课程改革之中,教师需要有典型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程反思。为此我们提出“一课两上三反思”建议,即同一课分别由两位教师上,再分别由两位上课教师作个别自我反思,教研组在比较基础上作集体反思。

我们还在教研活动中设置了两套课堂教学研讨体例。一套是由精品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执教)、教研课(围绕某一课题设计方案)、常态课(即老师的随堂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体例。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体式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常态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我们力图研讨出真正“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教学规律,使分层次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提优补差的教学质量目标。

另外,我们还规范“说、上、评”三课制度,让评课议课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战场。教者、评者往往针锋相对,唇枪舌剑,既如实指出问题与不足,又不伤和气。在“和而不同”中真正领悟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拓展课堂研究的广度,我们还大力倡导并开设各种类型的研究课型,如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课、作文评讲课、综合性学习探究课、试卷评讲课、专题学习课等。

四、队伍建设是校本研究的终极目标

学校注重队伍建设,尤其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培养。因为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校本研究正是培养新教师的主阵地。青年教师有工作的热情、渊博的知识、开拓创新意识,但缺少足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缺少把握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我们坚持以师徒结对的“传帮代”形式对青年教师作岗位培训,让骨干教师对其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作全程指导。同时切实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研,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新教师能尽快提高、成熟;并有计划地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发展空间,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担负起了学校工作的重任,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教师的不断崛起也促进了中老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推进专业化进程。他们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厚积薄发,取得可喜成就。整个学校形成一股老帮青、青促老的良性互动氛围。

学校在教研组队伍建设中特别强调合作团结,努力将教研组营造成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通过教师群体的智慧,发挥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整合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的局限与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全组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组员之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互教互学,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这使校本研究的发展有了长足的后劲。

五、课题研究是校本研究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成长一般要经历教育新手向教育能手的转化,再由教育能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成为课题研究的主持者和参与者。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它是促进教师进一步专业化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许多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大有人在。正鉴于此,坚定不移地走“课题兴校,课题强师”之路,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身课题的积极性,在研究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培养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努力构建了省、市、区三级课题网络,做到学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全校教师全部参加进来。

为提升课题研究水平,保证课题研究质量,学校教科室特意对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作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同时明确分工,确定子课题研究者,定期开设有关课题的研究课并进行探讨,对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难点集体商量研讨。学校还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开展以互动研讨为形式的专题性研究。如骨干教师小专题研讨:利用骨干教师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较高的理论、实践水平,捕捉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做好准备,组织教师开展交流,接受教师的咨询。

天道酬勤。教师在校本研究的平台上不懈努力,既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也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了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双赢。我们将抓住发展机遇,在校本研修的平台上继续高位运行,让它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阶梯,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孵化器。

猜你喜欢

教科研教研组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