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校长的使命
2009-02-19杨艳冯婷婷
杨 艳 冯婷婷
【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肩负着社会的重大使命,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也有着自身特殊的使命。只有充分的认识自己的使命,才能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保证学校的不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 键 词】校长的使命;文化;服务;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21-02
一所好学校,教师是基础,校长是关键。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这表明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位校长如果没有了使命感,也就没有了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和自己的办学方向。管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失重思维”。说地球上的植物生长条件,一般说,有阳光、雨露、空气。其实,前提是地球引力。因植物发芽先出根,相反方向再出茎。失去地球引力,则植物不能生长,因为失重。它提醒我们校长们考虑问题,处理学校事情,首先考虑大前提。大前提如果错了,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校长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认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把握学校办学方向,才能保证学校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肩负着社会的重大使命,对于校长而言,要根据学校的责任来考虑自身的工作。所以,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校长的特殊使命。
一、传承与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
学校从事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创新的工作。传递人类已创造的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功能,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一代新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和具有进一步创造文化能力的需要。所以要继承和发扬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并发展学校文化,应当成为学校校长最主要、也是最艰巨的历史使命。学校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学校组织成员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发展,并通过不断累积而建立起来的,包括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校园文化和环境、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在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校长肩负的文化使命十分重要。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通过校长的文化引领,构建学校发展的前景。校长在把握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校独特的文化背景,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同时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要不断的渗透到教师队伍中,不能仅停留在行为上,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员工在思想上理解并接受,将行动内化为理念、将理念转化为行动,通过不断的沟通,使全校师生员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有很多学者提出文化场这样一个概念。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学校文化场一旦形成,它就会对存在于它的“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施加一定的“力”和“能量”,可以激励(师生员工的不断努力)、凝聚、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律自省和约束、扩散和辐射的功能。所以,学校只要能够形成这样一种“文化场”,它不仅会促进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行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它也会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校长自身的专业发展
校长的素质影响着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的素质又制约着学生的素质。由此可见,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一校之长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以校长要塑造优质学校,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校长的专业发展,就是指校长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改进和丰富的过程,主要包括校长的专业精神、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这几个方面内涵的培养与提升。
陈玉琨教授把校长的专业精神界定为:校长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对民族、对每个学生发展的强烈追求。概括地说,就是“识大势、明大事、成大师”。这就要求校长要有战略的发展思想,要了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校长的专业道德和伦理是校长行为的理性支撑。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校长的专业道德水平决定着校长的追求,并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学校的评价。有了良好的专业道德,校长才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同时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专业品质,追求精致卓越,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和领导力,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校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校长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专业知识,它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就是指校长不仅应该熟悉一门专门的学科,还应该有一个比较宽阔的学科知识面的积累;条件性知识是指校长应具有有关学校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校长关于学校管理的个人实践理论。
校长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科学的计划决策能力,即审时度势,判断、决定学校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要具备这一能力,校长必须要有准确的判断决策力,所以校长除了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外,还要提升对社会客观背景的分析能力。教学指导能力指校长要有效的管理学校,管理教师就必须懂得教学。不懂教学的校长不仅不能帮助和指导教师,而且很难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校长对国家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深刻理解。组织管理能力,就是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及办学思想影响到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并引起他们的共鸣,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转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以及形成学校特定的校园文化等等。社会交往能力是校长要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以及各部门为学校提供一定的服务。在这个人际交往能力日益重要的时代,校长的交往能力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校长要能够协调社会与学校、家长与学校以及学校内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校长要提升自己用专业语言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的能力就要努力学习教育的相关理论,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树立起具有服务意识的管理机制
学校要为学生、为家长服务,要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教职员工业绩的关键指标。溧阳市实验小学芮火才校长较早提出了教育服务的办学和管理的理念。他认为,“管理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发展服务,校长的主要任务不是要求师生围着自己转,按个人的意志去管理学校。而是要求自己围着师生转。根据师生的需求创设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校长不再是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主宰,相反是师生发展的服务员。”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文章中,他也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服务质量就是教育质量。经营学校的服务意识就是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经营的不懈追求。”其次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关注教师的成长,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师的成就感,这是我们现在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学校要建立教师发展的平台,营造一种教师发展的氛围。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好教师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得到成长与成熟,促进每一位教师不断的朝自己的目标努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现代教师组织行为的观点认为,按照行政工作的特点来领导学校、管理教师是不合适的。教师具有自由职业的特征,教育改革的深厚动力应该来自教师自身。教师如果处于被动的地位,教育改革自上而下一层一级地推进,结果跟原来的目标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自上而下的教师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于学校管理,相反校长要为教师服务,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让教师在学校中感觉到我是学校的主人,只有激发出教师的这种主人翁的意识才能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才能使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形势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统统指向了学校,指向了校长。所以对于校长来说如何从管理者转变到服务者以及如何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各层次人的需求,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四、与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学校的利益相关者与学校办学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家长、学生、社区以及政府与学校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家长是学校首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会不惜代价来选择学校,只要学校能给孩子优质的教育,家长就是学校最大的支持者;学生是利益相关者,学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未来;政府是利益相关者,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影响政府的形象,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政府的力量,所以校长要着重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取得政府对学校办学的支持;社区是利益相关者,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对社区的孩子关系很重要,从这一意义上讲,社区与学校的利益关系并不亚于以上三者。为了学校的发展,校长要广泛地取得社区、家长的支持,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这样不仅可以使社区、家长减少对学校敌对情绪,甚至还可以让他们对学校有所贡献,能够起到稳定家长、稳定学校办学的作用,更有助于学校办学的民主化和高水准。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联合体,是建设良好社区关系的捷径。同时,学校应寻求建立外部伙伴关系,合作伙伴既是学校的贡献者,也是未来的受益者。比如寻求经济的支援或学术的合作等。应该是一种互为支持、互相交流的方式,以更好地实现学校的目标。
校长是学校共同体的领导者、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国家和社会教育使命的执行者。菲律宾教育家赫查曾经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拙劣的校长能办成好学校,也没有见过好校长办出坏学校。我见过失败的学校变为成功的学校,也见过杰出的学校迅速滑坡,这些成功与失败的事实都很容易追究到校长的能力和水平。换句话说。校长手里不应该拿着鞭子,而应该举着旗帜。校长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序上决定着学校的成败,在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公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的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校长的使命就是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建设成功的学校,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获得最大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