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秀才”外传

2009-02-18王思远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2009年1期
关键词:外传秀才辩论

小将王思远获奖感言:

啊,是真的吗?听老师说,我的作文《“吕秀才”外传》获得了第二届“作文100分杯”新思路作文大赛二等奖!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此时,我的内心涌动的是难以言表的谢意。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爸妈,是他们培养了我,是他们教我学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是他们引导我畅游知识的海洋,让我懵懂的心灵变得机智、充实……

这项殊荣是我的又一个起点。我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我的心在唱着一首歌: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将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让我的未来更加精彩!

小将作品

“吕秀才”外传

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2)班王思远

指导点评老师:张吉路

“吕秀才”其实姓张,名宇航,是我的同班同学。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最让人难忘的是他那张“喋喋不休”的大嘴。平时他最爱看《论语》,也最爱说《论语》,终日把“子曰”挂在嘴上。所以班上爱看《武林外传》的同学都亲切地称他“吕秀才”。

这不,课余时间,我们几个同学在讲科学小故事,正谈得热火朝天,他突然“冒”出来,大声问我们知不知道谁发明了“太阳飞机”。因为他扰乱了我们的谈话,我没好气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不劳您大驾在这儿显摆,我知道。”他诡秘地一笑,不紧不慢地说:“什么‘太阳飞机,那是我随便说的,你怎么能知道呢?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子曰……”“够了够了!我错了我错了……”看他那副文绉绉的样子,我赶紧捂起耳朵说。平时我最怕他“子曰”,一旦让他“子曰”下去,不知要“曰”到猴年马月。谁知他并不罢休:“子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也不用这么自责……”唉,他就是这样,真拿他没有办法。

有时,我也会和他“正面交锋”,来场精彩的“辩论会”。就说上周五下午吧,我来得比较早,走进教室,看他又在那儿喋喋不休,一副傲视群雄、旁若无人的样子,实在看不下去,说:“嘿,你这家伙,山中无老虎,你猴子称霸王。”于是决定“老将出马”(本人也是班里公认的“演讲家”),杀杀他的“威风”,让他见识见识本人的“独门绝学”。最近,接连几日大雨滂沱,班里同学玩蜗牛风盛起。所以,本次辩论的话题是“蜗牛的捉与不捉”。他是正方,同意捉;我是反方,不同意捉。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辩论开始了。“秀才”先“出招”:“对方辩友王思远同学,我方观点是‘蜗牛可以捉。你看,最近几日刚刚下过几场雨,草丛里有许多蜗牛,同学们觉得好奇,捉上几只玩玩,有什么不对?”

我也不甘示弱:“‘秀才,你听好了,蜗牛也是一个小生命,它也有情感,你们把它捉住,让它们‘蜗离子散,让父母失去孩子,让孩子失去父母,你觉得你们的所作所为对吗?”

“你也看到了,下课以后,同学们玩着蜗牛,有多高兴!有的玩‘蜗牛20厘米跑,有的玩‘蜗牛赛跑,花样迭出,大家有说有笑,乐在其中。要是没了蜗牛,同学们就少了些开心,多了些烦恼。你总不会眼睁睁看着同学们伤心吧?”“秀才”立刻反驳道。

听了他的话,我想:不愧是“吕秀才”,还真是能言善辩。不过,我这个闻名遐迩、威震四方的“演讲家”也不是吃素的。没有那金刚钻,咱也不揽那瓷器活。这两下子就想把俺摆平了?想得容易!想到这里,我不紧不慢地说:“你光想到同学们,你替蜗牛着想了吗?蜗牛本身就非常弱小,虽然有个坚硬的外壳,可看到我们这样的‘巨人,那就是‘庞然大物呀。你再看看,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的桌子旁、椅子下,到处都是蜗牛的‘死亡现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我们的一举一动,对它们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呀!”

“秀才”有些撑不住了:“不管怎么说,蜗牛是害虫,它们糟蹋了多少庄稼树木!我们现在捉一些,快乐了自己,又消灭了害虫,岂不是一举两得?”

呵,这个“秀才”,还真能狡辩。我略一思考,大声说:“害虫怎么了?害虫也是生物链里的一个环节呀。亏你还学过《蛇与庄稼》这篇课文呢。你难道忘了大自然中任何一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吗?”

几个回合下来,他被我说得“兔子吃年糕——闷口了”!此次辩论,以我的胜利告终。

这就是我们班的“吕秀才”——张宇航。有时间,你也来和他切磋一下,怎么样?

灵犀一点:

在一篇短短的作文中,要形象地写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就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喋喋不休”、喜爱辩论的“吕秀才”形象,让人过目不忘。如果文中再关注一下围观同学的反应、表现,注意刻画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心理活动,也许会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更加真实。

猜你喜欢

外传秀才辩论
隋唐外传(第二集)
隋唐外传(第一集)
隋唐外传(第三集)
隋唐外传(第二集)
趣读篇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