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好帮扶 凝聚民心 共建新农村

2009-02-17张青云付孟奇贾松林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工作队村民农民

张青云 付孟奇 贾松林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马宏为总队长的省国防科工委驻村工作队(注马宏同志同时兼任舞钢市市委常委、副市长),于2006年8月进驻了舞钢市枣林乡黄庄村。他们按照省国防科工委领导提出的“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扎扎实实为新农村建设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和“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致富谋出路;率先垂范,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表率”的要求,以理思路、强班子、促致富、帮建设为中心任务,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主动开展帮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致富的引领者,农民的贴心人”。

一、察民情,知民意,为农民致富创新路

黄庄村位于舞钢市的东北部,是省、平项山市、舞钢市三级政府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群众基础及硬件设施较好。帮扶怎么帮,帮在何处?如何让黄庄村在现有基础上又好又快发展,更上一层楼?工作队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答案。他们认为要做好帮扶工作,就必须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思想,端正为农服务态度,虚心向群众求教,与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充分征求市、乡两级意见后,工作队一头扎进村民中,对该村现状进入深入调查。一是重视与村“两委”的沟通。通过个别交谈、参加“两委”会等形式,了解村“两委”的希望与要求。二是一切问计于民。通过与农户谈心,了解村民当前想什么,最需要解决问题是什么?摸准民脉之所在。同时又把收集群众意见过程变成解疑释难、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的过程。三是根据舞钢市“十一五”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工作队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充分吸纳了村“两委”及村民的意见,帮助村里制定了2006~2011年五年发展规划,并在村“十一五”规划框架内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是帮助村“两委”拟定了黄庄村新农村建设总目标,即实现四通、四有、四化、四好、三改。四通:通电、通水、通闭路、通网络;四有:有建设规划,有文化体育场地,有垃圾处理场所,有畜禽饲养栏;四化:全村环境达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好:建设一个好班子,选择一个发展好路子,培养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三改:改水、改厕、改灶。为了让总目标早日实现,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勤督促、勤检查,防止了走过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制定时间表,目标任务落实到人。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二、突出重点,抓好五个“一”,为新农村建设增亮点

工作队认为,“牵牛就要牵牛鼻子”,千头万绪抓重点,重点就是做好五个“一”建设。一是建设一个好班子。近两年是村“两委”换届选举年,为使黄庄村“两委”真正成为为民致富的带头人,工作队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及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主动找党员谈话,找候选人谈心,找村民征求意见。由于工作扎实主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展顺利,村民对选出的“两委”班子非常满意。二是继续打造好一个典型。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做好迎接各级检查、观摩工作。仅2008年就迎接了全省畜牧业检疫、市新农村建设等现场会在黄庄村的召开,接待了省新农村建设巡回参观团的参观访问。通过会议准备、迎接各级检查、介绍本村情况、聆听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等一系列活动,使黄庄这个老典型扩大了知名度,发了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又使黄庄人看到了自身的差距,认清了今后前进的方向。三是种好一块试验田。工作队在黄庄村选了一块十亩试验田,2008年他们从省农科院引进了玉米良种,种在试验田里,获得了好收成,经济效益比普通玉米提高2倍以上,引起了轰动效应。村民看到了科学种田带来的好处,纷纷索要玉米种子,准备来年再种。试验田起到了调整种植结构的科学导向作用。四是带动一个产业。在工作队带领下组建了手套加工合作社,并想方设法帮助村里扩大手套加工的生产规模和拓宽销售渠道。截至2008年底,发展手套加工户28户,并帮助这些加工户与军工、民爆企业签订合同5份,销售手套5万双,户均增收580元。五是办好一座文化大院。工作队乘省国防科工委为黄庄村援建文化大院的东风,协助村委在黄庄村相继举办了文化庙会和农资展销会,吸引了周边上千村民。文化大院不仅成了村民文化活动的场地,而且也成了物资交流的中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增加了收入。文化大院除建有图书室外,还建有娱乐室、篮球场、农技培训中心等,成了宣传教育的阵地、提高村民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的舞台。

三、着眼长远,为可持续发展添后劲

1.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换“脑子”

工作队针对黄庄村经济条件较好、机械化水平较高、具有实行大面积机械化耕种条件的优势,认为该村具备了土地流转的客观条件,于是就因势利导,组织村委成员、村民代表到实行了土地流转的村庄参观学习。通过参观优质稻、药材、新品种辣椒等种植基地,使大家看到了新的致富门路,打消了参加土地流转的顾虑。一致认为黄庄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土地流转,从而为土地流转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思想保证。

2.发展“四项”优势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拓“路子”

黄庄村除了发展手套加工产业外,还注重大力发展其他三项优势产业。一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高产农田为依托,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烟叶100余亩,建科技含量较高的精品蔬菜大棚20座,提高了农产品的档次。此外,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在帮扶所驻村的同时,还扩大帮扶范围。如联系河南特瑞公司到武功乡同关李村承租土地1020亩,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又帮武功乡田岗村引进外资一千多万元,组建高科技的宏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二是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业。通过“公司+农户”定单方式,促使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村支书黄广喜的汇民鸭业公司基地为龙头的集养、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抓住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旺盛的机遇,努力做大做强以小麦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走出了一条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模式。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近5000元。

3.努力培养新型农民,为可持续发展装“轮子”

黄庄村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7~2008年培训农民600人,占全村劳动力60%以上。积极推进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重视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都推出一批科技示范户和技术带头人。引导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使其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全面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高质量

为避免新农村建设图形势、走过场。工作队协助村“两委”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整治了村容村貌。集全村之力,对黄庄村村容村貌进行了“点、线、面”改造。所谓点,就是在每个村民小组建一个垃圾中转点,做到日产日清;所谓线,就是对全村“六纵六横”主干道全部硬化,并实现排水沟、绿化带、人行道三线同行、整齐化一;所谓面,就是对村宅墙体全部美化、亮化,并在显要位置书写公益宣传画。共硬化路面5000多米,修排水沟9800多米,美化墙体10000多平方米,栽植风景树200余株。村里杂草多、粪堆多、污水多、破房多的四多现象消失了,变成了四新:房屋新、道路新、景色新、面貌新。

2.推动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了依法治村,实现了政务公开,并随时接受村民的监督。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村里设有民主理财小组,建有公开栏。成立了党员议事会和代表议事会,提高了全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

3.加强了乡风文明建设。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计划生育协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进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和社会传统美德教育。定期对“五好家庭”、“卫生光荣户”进行表彰,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用村民乐于接收的教育形式,引导农民破除陋习,树立新风,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村里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图书室,购置了电视机、音响等电教设备,添置了500余册图书,并由专人管理,以方便全体村民阅读学习。此外,省国防科工委领导又先后把价值13000多元的近2000册致富书籍送交到村民手中。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工作队的帮扶下,通过全体村民共同努力,黄庄村的公益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供水管道通至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在改造了便池的同时又新建沼气池160个,实现了照明、用电、做饭“三合一”;全体村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问题;建成了健身文化广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些惠民政策的实施,使黄庄村的村民生活质量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工作队村民农民
耕牛和农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扶贫工作队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农民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