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都市摄影的现代性解读

2009-02-17

艺海 2009年1期
关键词:反思性都市现代性

甘 霖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化进程后,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日益尖锐、突出。摄影在这一过程中,对暴露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回应。本文结合美学理论中的审美现代性,从摄影艺术家的关注角度和呈现方式对中国都市摄影进行解读。

一、审美反思性

审美反思性是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层面。反思的核心在于自觉的自我认识,不断地指正或审视自己。审美现代性在相当程度上正是担当了这种反思的角色。艺术家与现存社会和文化之间的紧张,以及艺术对现存社会种种不公和阴暗面的揭露、控诉,恰恰就是这种反思性的表征。

二、 中国都市影像的审美反思性解读

都市化既涉及巨大的社会实践,又不可避免地因各种利益的纠缠而时时伤及社会自身。摄影对都市的关注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使然,创作者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创作动力和表现的可能性。那么,从审美反思性的角度,摄影又是如何呈现现代城市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城市展开对于现代性的思考?摄影对城市化进程中各种问题的反思,主要从如下几个层面来解读:

(一)人口、生态层面的反思——农民工、城市消费空间

张新民的影像工程——《包围城市》,是对上世纪90年代农民进城之原生态的生动写照,是比较系统的、长时期的关注农民进城这一社会变革的视觉记录。作品折射时代变革的同时,也在反思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题。

曾翰的作品《欢乐今宵》,拍摄的是一家卡拉OK厅的内外景,在以大画幅仔细刻画城市消费空间的花哨与轻薄的同时,也以“人去楼空”的空景反衬欢乐后面的空虚与空洞。

(二)从社会结构层面反思——社会阶层与相互关系的变动

上海摄影家胡杨的《上海人家》,拍摄的是上海各阶层的人与其所居住空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窥探处于社会巨大变动背景中,那些不断上升下降运动的各阶层实际生活状态。

(三)从生活结构层面反思——日常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

洪浩在《成功人的“标准像”》系列中,将自己扮演成现代神话中的成功白领,图解了当今城市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念,提供了当代“成功人士”的“标准像”。他的作品揭露了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所竭力鼓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虚假,描绘了物质至上主义在中国大势蔓延的现状。

(四)从社会价值观和心理意识层面反思——城市空间中的个体境况

姚松鑫是工作在上海的自由摄影师。他的《夜上海》系列将镜头伸进了大都市的夜晚,夜晚的城市缺少一种真实感,显得虚幻与飘渺,传达了一种失落、茫然与疏离。这些照片像是一种个人情绪与城市夜色共振的结果,同时,也是他与这个城市关系的写照。

三、影像表达方式

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关注,都市摄影是从不同的层面来呈现的,呈现时所用的影像表达方式也不是单一的。这些表达方式对所表达的内容、观念起到了承载、加强的作用,其本身也具有现代性。

(一)见证

摄影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最大不同,是它与生俱来的“见证性”。摄影通过客观的记录,见证了 “一个事件的发生”,见证了“一段历史进程”。由照片的“见证性”,带给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和思考。张新民的《包围城市》正是对上世纪90年代农民工进城这一社会变革的见证。

(二)自我表达

近几年的摄影作品越来越重视自我表达,乐于以生活带给个人的体验与感受为材料来描述,从而唤醒社会整体意识的觉悟。王宁德的《某一天》是一组跟个人记忆有关的作品,画面场景只是一些紧闭双目或干脆背对观众的人。作者没有采取再现的叙述方式,而是采取了隐喻式的想象方式。正如作者所说,复制的是改变过的记忆,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对历史来讲,属于私人的记忆会越来越少。

(三)颠覆与反省

现在一些摄影家更趋近于当代艺术的观念性表达,手段上颠覆传统,借助于拼贴、重组、并置、翻拍,甚至采用数码技术制作。邢丹文是国际上活跃非常的中国艺术家,她的《城市演义》即是将化妆自拍摄影与静物摄影相结合,演绎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城市故事,充分表达现代都市中人的孤独、隔绝,以及现代生活对人的异化。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在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这场社会变革时,不再是单纯地记录,而更多的是立足于一种反思的角度来呈现。这种反思性正是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层面,所以说,中国都市摄影关注城市生活时,其影像叙述体现出一种现代性。摄影艺术家关注城市生活的同时,也为自身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 尹雨

猜你喜欢

反思性都市现代性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