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的特性与发展
2009-02-17朱红
朱 红
一、 民族声乐的特性
1、科学性
我们知道五六十年代的民歌演唱,其歌曲难度一般不大,大多数歌手以自然的发声状态为主。唱法势必出现声音的挤、卡、白等问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音乐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我们取美声唱法之所长,为民族唱法所用,解决呼吸、打开喉咙,学会使用混声,实现上、下声区统一等问题从而使演唱者具备宽广的音域,较强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民族性
民族声乐的民族性首先体现在情感上。音乐是感情的艺术,这种情感应该是一种民族情结,是一种炽热、浓厚的民族情感。其次体现在语言上。中国民族声乐对歌手的演唱提出了“字正腔圆”、“以字带声”这一起码也是最高的字声要求。因此只有很好地掌握歌曲所要求的语言风格,才能和歌曲旋律的风格融为一体,更加惟妙惟肖地表达歌曲意境。
3、艺术性
要提高民族声乐的艺术性,除了要加强歌曲一度创作的艺术性外,作为二度创作的主体——演唱者则更需要具有各方面的修养和积累。如音乐修养、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生活积累与感悟等。要从自然科学中去获得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去汲取营养,在学好自己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其他科辐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了这些积累,才能为歌曲深刻内涵的挖掘和表达提供可能。
二、民族声乐的发展
1、民族声乐的类别
声乐的传统表现方法(即演唱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民族声乐的传统演唱方式大体不外乎以下三种观点:①、以原声态的唱法为基础,完全根据本民族特点与语言特色而产生的自然发声法,如:山西开花调歌王石占明、青海花儿王朱仲禄、蒙古长调王扎格达苏荣等;②、在原声的基础上与中国民族戏曲唱法的影响下并吸取借鉴西洋唱法的长处与发声的科学性,使歌唱能力得到提高而形成的一套声乐唱法,以歌唱家彭丽媛为代表,还有宋祖英、张也、董文华、潘军等;③、以西洋唱法为基础,结合处理好中国歌曲的字音特点,使其具有民族语言韵味的,如歌唱家王昆、殷秀梅、关牧村等。个人认为,前者是民族声乐唱法的基本原形,二者是民族声乐唱法的基本定位,而后者则是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2、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
民族声乐的新形式是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特点和精华,借鉴了美声唱法并融合通俗元素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其特点在于提炼和继承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优秀技巧,加入电子、摇滚、说唱等流行音乐元素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一种新形式。因而既不同于传统民族唱法,也不同于美声唱法,她是具有民族声乐新个性的新唱法。它适应性较强,既能演唱各种传统唱段,又能演唱新时期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和歌剧。其表现方法和表现力仍具有民族唱法风格的特点。虽然民族唱法的新形式与美声唱法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但是,因为表现歌曲的风格不同,它除了注重声音的民族性,其音色更突出真实、明亮、委婉,从内容与形式上来说它旋律悠扬,歌词很是琅琅上口。更主张声情并茂,以字带情,以声抒情,以气息带动发声的方法。例如:青年歌唱家于文华所演绎的《想起老妈妈》、《情爱第三人》;青年歌手汤灿推出具有鲜明民歌新唱法特点的歌曲《幸福万年长》、《家乡美》;歌手王丽达新演绎的《五百里》、《给心放个假》等等,她们的歌曲在创作上延伸了原民歌特有的优美旋律,同时又增添了极具时代特点的流行元素,如此强烈的时尚感,加上演员自身出色的表演,足以吸引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眼球,使听者对我国耳熟能详的传统民歌产生了全新的感受,使人们觉得原来民歌也可以如此的新鲜、流行和时尚。
民族声乐的新形式也就是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的新趋势。民族声乐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同时期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正如我国民族声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吴雁泽在一次声乐研讨会上所说:其实民歌的取材就是源于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很多新的创作源泉埋藏在平实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认真挖掘那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民族声乐一定会茁壮成长的。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艺术系)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