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有的教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2009-02-16刘国云宗雪萍
刘国云 宗雪萍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1962年10月,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小山村,在这里度过了贫穷而快乐的童年,也在这里形成了他质朴善良的秉性。在俞敏洪的记忆里,儿时的很多快乐都和父亲联系在一起。
俞敏洪的家乡江阴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个河道纵横的地方。在俞敏洪家的屋后就有一条小河。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抓鱼摸虾的好手。有时候家里没有了下饭的菜,父亲就会扑通一声跳到河里,不一会儿就手抓两只螃蟹上来了。别人下去怎么也抓不着,他一下去准能抓上来,让俞敏洪佩服得不行。到秋天河水降低了,上游也没有水流下来,父亲就会在小河的两头筑上两道坝,然后用水桶把水一桶桶舀到坝外,最后把河里的鱼虾、螃蟹、泥鳅、黄鳝抓得一干二净。这一天常常是全村小朋友的节日,所有的小朋友都和俞敏洪一起投入“战斗”,弄得浑身是泥,最后大家都能分到几斤河鲜回去。这样一个平凡的父亲,在俞敏洪心中却是值得骄傲的英雄,父亲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关爱,还有无穷无尽的快乐。
在俞敏洪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打过他。父亲对所有的人都很宽厚,从来不和别人吵架,父亲总是喝着酒悠闲地过自己的日子。后来俞敏洪读了大学,每年暑假一回去,父亲依然会下河摸出一筐鱼虾,然后爷儿俩就坐在屋檐下,一边喝酒一边闲聊。俞敏洪工作后领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瓶酒给父亲带回去,让父亲高兴了好几个月。
1991年11月的一天,俞敏洪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的那天,俞敏洪听到消息后从北京连夜往回赶,回家只见到了安静地躺在灵床上的父亲。妈妈告诉他,父亲在去世前嘴里一直喊着“俞敏洪”三个字。
俞敏洪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需要坚韧和努力,父亲带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性格在俞敏洪创办新东方的过程中让他受益匪浅,因为宽容,新东方才能容得下那么多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因为忍让,才让新东方在数次动荡中安然无恙。如果说父亲带给俞敏洪的博大宽容让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话,那么,母亲的刚强坚韧则带给了俞敏洪无穷的力量,让他走得更远。
俞敏洪的母亲是个个性刚强的女人,家里的事情都是母亲做主,在俞敏洪的记忆中,有两件事情,母亲对他影响极深。有一次,突然下大雨,家家户户场上晒着粮食,俞敏洪的母亲带领全家拼命帮助人家把粮食往回搬,结果自己家的粮食被淋了个湿透;另一件事情是每当村上有人家断了炊,母亲一定第一个把自己家剩下的粮食分出一半送给别人,因为这样的善良和无私,俞敏洪的母亲在村子里有着极高的威望。现在老太太已经快八十了,在北京已经住了十几年了,但只要一回到村上,大家就很自然地把村上的事情交给她来决断。
俞敏洪后来能够上大学,成为老师,也是因为母亲的坚持。母亲知道在农村一辈子太苦了,希望俞敏洪能当个老师。受母亲的影响,俞敏洪对老师充满了憧憬,因此不管怎样被老师折腾,都认为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等到高中毕业时的1978年,中国迎来了全国第一次高考统考,结果俞敏洪根本就不可能考上,英语才考了33分。俞敏洪死心了,回到农村种地,但是母亲没有死心,听说家乡的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于是拼命到校长家走关系,说俞敏洪高考考的就是英语,英语水平很好,硬是把他给塞进学校当了代课老师。那一年俞敏洪16岁,英语勉强能够背完26个字母,哪里能够教学生,但农村的初一,似乎怎么教都行,学生还很喜欢他。从那开始,俞敏洪决定第二次参加高考,结果又落榜了。俞敏洪本已经打算放弃高考了,但母亲又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就拼命在城里请人帮忙把他送进去,母亲一农村妇女,在城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她硬是找到了补习班的班主任老师,把老师感动得不得不收下了俞敏洪。从城里回来的那天晚上,刚好下着大雨,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摔在沟里好几次,俞敏洪一看到母亲变成那样,立刻就明白了。这条路必须走下去!一年以后,俞敏洪终于走进了北京大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母亲一高兴,把家里的两头猪都给宰了,让全村人足足吃了两天。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一生。而在启蒙教育中,父母又是第一位老师。卢梭说:“母不母,则子不子。”说的是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好孩子第一教师的重要性。有人说俞敏洪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坚韧不拔,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的宽容厚重,显然,这一切都与父母带给他的幼年影响是分不开的。
狼性俞敏洪
俞敏洪创造了一个奇迹,在短短十年时间里,他将一个托福补习班变成了两个班……一个培训领域变成了两个领域……最终造就了现在的新东方教育集团——一个曾经培训了40多万学生、拥有众多产业的大型集团公司。俞敏洪是一个谜,他性情温和、与人为善,却能“与狼共舞”,立于不败。他处处忍让,却能步步为营;事事不争,却能不断前行。有人说,俞敏洪生性柔弱,没有原则。也有人说,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因为他领导着一个极具“狼”性的群体,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他毫无疑问是这个狼群中的“狼王”。虽然他的外表会在公众的认知感觉中造成一种混乱,一种不协调,但是俞敏洪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尽管每每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他将过去人们做梦都不会梦到的事情变成了真真切切的事实:他彻底推翻了穷教师的社会形象,使教师成了一个很赚钱的职业,并使得一大批教书匠跻身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之列。没有狼的秉性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切的。
1995年,在培训行业小有成就的俞敏洪再也不甘于小作坊式的小打小闹了,在英语培训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他知道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他首先想到是人才和团队。当年冬天,俞敏洪来到美国、加拿大,找到他以前的同学,四处游说,与他们一起展望新东方的远景,请他们加盟。徐小平,后来是王强,然后胡敏、杨继、钱永强等一批“海归”陆续回国,聚集到了俞敏洪的麾下,成了新东方的领导者。回想当年的情景,俞敏洪感慨系之。想当年,徐小平、王强都是北大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在他们面前,俞敏洪免不了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后来,他们都风风光光地出了国,如果不是新东方,他们可能早已变成了另一个国家的公民,永远也想不起在中国内地还有一个叫俞敏洪的人在那里讲托福词汇。包括后来进入新东方的大多数人在内,他们都有着留洋的背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从某种角度看,他们都具有比俞敏洪更强大的背景和实力。俞敏洪说,这些人是狼而不是羊,如果是羊的话,就会百分之百听他的话,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某个或某些领域的佼佼者,都具有独闯世界、独占一方的胆略与魄力,新东方要想发展壮大,就要引入这样的人才。俞敏洪能不能把这些人统领在一起,实际上也是对他本人能力的一个考验,要么被狼吃掉,要么建立起一个具有狼性的群体,在强手林立的培训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俞敏洪既有大智慧,也不乏“小聪明”。他以前从未做过买卖,然而却天生具有某种营销的能力。最初办班时,没有人报名,因为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将自己的名字写到报名表上,俞敏洪急中生智,在报名表上写了二十几个假名字,这才招来了第一批学生。不过俞敏洪并不认为这是真实意义上的欺骗,否则,他就绝不会那么做。“善意的欺骗”是一种必要的营销策略,必须以真实的服务为其后盾,否则就会真的成了欺骗,新东方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小聪明只有在大智慧的背景之下才会成为真正的“聪明”,否则就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同样,羊的性格中必须加入某种“狼性”,才可能在现实中立于不败。如果说俞敏洪在新东方之初的“欺骗”反映了狼性的狡猾的话,那么在新东方发生高层动荡时,俞敏洪能力挽狂澜则反映了狼身上顺水行舟的特点——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2001年,新东方的上层矛盾激化,几乎到了分崩离析的程度,新东方就像一座地基不牢、结构又存在巨大缺陷的大厦,急剧的扩张使之不堪重负,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而几经努力之后,俞敏洪终于奇迹般地使之脱胎换骨,经历了一次凤凰涅式的再生,一个具有现代化企业结构的新东方应运而生,终于迈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俞敏洪的洞察力与魄力再一次经受了考验,他用自己的行动稳定了自己新东方总舵主的地位。经过几次利益分配之后,作为董事长的俞敏洪现在仅持有新东方30%的股份,这对很多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俞敏洪却坦然而自信。他说:如果真的到了靠股权才能维护自己领导地位的地步,那将是很可悲的事情,也将意味着你领导权的终结。毫无疑问,在这次动荡中,俞敏洪是付出代价了,但他获得了更多的回报,树立了绝对的领导权,还赢得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
回顾俞敏洪的成长历程,他的理想似乎全都没有超过他最终所得到的结果。当年他一心只想拔掉农根,却鬼使神差地上了北大;后来怀揣着出国的梦想,却最终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新东方教育集团。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将眼前的理想变成将来的事实,因为俞敏洪有着“羊”的外表,却有着“狼”的坚定和雄心。
忍者俞敏洪
2005年11月23日的新东方十二周年庆祝晚会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座无虚席的北大百年讲堂里可谓一票难求,晚会气氛十分热烈,当周成刚、陈向东等新东方元老和许多小有名气的教师上台时,台下的老师和学生尖叫声一片,那阵势丝毫不逊娱乐圈的明星见面会。最轰动的是,当主持人宣布俞敏洪上台讲话时,全场沸腾了,人们呼喊着俞敏洪的各种外号,仿佛在欢迎最具实力的偶像出场。
究竟是什么让眼前这个人如此受到追捧?他到底做过些什么?又将带领新东方走向何方?这个性情柔弱又无比坚韧的男人让我们无法准确定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俞敏洪是一个能带给大家震撼的人物,就像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一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个人身上有一种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俞敏洪已俨然化身为众人心目中的“教父”。新东方在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的故事之后,终于走上了上市之后的高速公路。然而当人们试着去猜测俞敏洪站在台上的内心波澜,试着以他的角度去感受那种应该属于成功之后的热烈的时候,从俞敏洪消瘦的脸庞上,却看不到太多激动的神情,反而是一种少有的严肃。
“我比较有耐力,有目标,认定了就坚持去做,并且愿意没有时间限制地去做。”俞敏洪在很多场合都重复过这句话。少年时期贫穷的农村生活,让俞敏洪饱受生活艰辛,也使得没什么资源的俞敏洪深深知道,只有通过坚持,自己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也正是这份坚持,一大批新东方“才子”聚集在俞敏洪周围,开创了新东方今天的局面。然而当初令俞敏洪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些“才子”、朋友、伙伴,后来却让他一度面临事业、亲情、友情和心灵上最艰难的抉择。利益纷争、朋友反目,在家人与伙伴之间、在学校发展与道德拷问之间、在集中与放权之间、在利益与人才之间,俞敏洪一直经历着烈火般的炼狱煎熬。
“大家拉扯的好处就是把我拉得像皮筋一样,一个弹性的中枢神经。不承认我的领导也没关系,我给大家提供分配的公平、思想的一致,大家自然走到一起。”在历经分合之后,新东方的文化中已经牢牢刻上了“俞敏洪文化”,就是你无论怎么骂他,取笑他窝囊废、没文化都可以,但你不能损害新东方的利益,这就是新东方快速成长的“自由文化”的根基所在。有人说俞敏洪坚定,有人说俞敏洪懦弱。但是,拨开这些表象,我们看到的是忍者无疆,生活困窘,他忍受了苦难;三次高考,他忍受了煎熬;四年大学,他忍受了寂寞;创业之初,他忍受了挫折;兄弟反目,他忍受了误解和非议。如果说,新东方成功之前的忍耐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的话,那么在新东方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完全没必要再忍了,完全可以颐指气使地惩罚和对抗反目者。但是,他没有,他依旧坚持了忍耐。懦弱和忍耐往往是不同的内核,相同的表象。在所有人的记忆中,俞敏洪醉过,哭过。但是,他从没有站起来骂过。古人曾这样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可见,所有成大事者,都应从“忍”做起。俞敏洪说:“面对别人的嘲讽,把自己踩到最低。你说我是动物,我觉得我连动物都不如,你就拿我没办法了。”
经历了各种是是非非,曾遍阅群书苦寻解惑良方的俞敏洪,如今已经从过往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学会以退为进,继而衍生出了强烈的自信。得与失从来就只是相对存在的,在新东方的发展面前,俞敏洪个人的得失似乎已变得微不足道,仁者无敌,忍者无疆。这就是真实的俞敏洪。在别人眼中俞敏洪已足够成功,但俞敏洪对成功的定义却出人意料。“成功是活着的人不能说的词,因为只要你想做事,逆境就是你的常态;如果不想做事,失败就是你的常态。活着就是在起起伏伏中往前走,成功就是不管你怎么跌倒,还要爬起来。”如今,更加通达的俞敏洪就是在以一份平常心,不断去挑战逆境,挑战失败,寻找新东方的下一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