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再生能源法》推动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09-02-16内蒙古自治区风力发电调研组
内蒙古自治区风力发电调研组
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内蒙古风力发电得到迅猛发展。为了进一步摸清这部法律的具体实施情况,抓住机遇,推动风力发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由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郝益东牵头,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组成专题调研组,于2008年7月开始深入6个盟市、8个风电基地、4个制造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优先领域”的战略定位推动风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依法制定了总量目标和相应措施,努力清除各种障碍,使我区风电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至2007年底,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5.46万千瓦,成为全国首个突破百万千瓦的省区;全年发电1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0.13%。全区12个盟市几乎都在搞风力发电的规划和建设。其中,赤峰市2007年底装机容量48.79万千瓦,占自治区风电总装机容量的33.54%,乌兰察布市装机容量37.46万千瓦,占25.75%。全区风电在建180万千瓦,规划建设700万千瓦。按目前态势,预计到2010年装机规模可达500—800万千瓦左右。
(二)依法管理和科学规划促进了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关于总量目标、强制上网、分类电价、费用分摊、专项资金五项核心制度的法律规定,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等有关部门和自治区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办法。自治区发改委编制了《内蒙古“十一五”风力发电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配置原则和企业准入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完成自治区风能资源普查和大型风电场建设可行性调研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拟定了打造“风电三峡”的规划方案。
(三)比例配额和费用分摊的法定要求调动了企业发展风电的积极性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定了强制性目标,即在2010年应达到总容量的3%,到2020年应达到8%以上。目前,大唐、华电、华能、中广核、京能、龙源、国网等国内各大电力企业都已进入我区的风电场建设。中国大唐集团赤峰赛罕坝风电场2005年4月开工以来,经过3年建设,目前装机已达50万千瓦,在建25万千瓦,并已扩展到其他盟市。大唐赤峰风电公司即将成为区内第一个超百万千瓦的风电企业。中广核集团风电公司于2007年2月成立后,即迅速进入我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的风电场建设,目前开工项目总规模已达80万千瓦。中国龙源风电公司在我区3个风电基地开工建设的项目总规模达到60万千瓦。内蒙古北方风电公司发挥老企业人才、技术资源雄厚的优势,在过去原有建成13万千瓦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项目达65万千瓦。国家电网公司控股的新锦风力发电公司于2007年6月8日注册,8月18日动工建设鄂尔多斯市伊和乌素一期4.95万千瓦风电项目,仅用135天时间就完成了66台风力发电机的安装、调试和并网工程建设,实现了当年核准、当年投产的优秀业绩,创造了国内风电建设投资最低、建设最快、质量最优的新记录。
(四)“全额收购”的并网政策使电网企业有效发挥了风电传输能力
我区风能富集区是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四大电网和自治区东西电力大通道的覆盖区。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强制上网和全额收购的规定,促使输电、配电、农电等各级电网都为风力发电就近上网提供了条件。同时,大中小项目分散上网,也消除了因风速变化对电网的影响。至2007年底,并入内蒙古电网的风电为80.6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5.46%;并入东北电网的48.79万千瓦,占33.54%;并入西北电网的16万千瓦,占10.99%。
(五)以国产化、本土为取向的产业指导有效降低了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
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落户包头市,设计年产能力300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包头市汇全稀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组已成功下线并通过评审鉴定,预计年产100台。国水投资集团包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在包头注册成立,一期工程于2008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乌兰察布市目前已引进四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自治区风机整机生产能力达到60万千瓦,“十一五”末将达到200万千瓦。近3年在国外风机市场因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我国风力发电依靠提高国产化率使综合造价保持基本稳定。据此次调查了解,我区风电场使用进口风机的,综合造价约为每千瓦1万元左右;使用国产风机的,每千瓦8000—9000元左右;最低新锦发电公司使用金风750风机的综合造价为每千瓦7000多元。
(六)风力发电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获得国家电价支持项目容量440万千瓦,平均上网电价0.5元/千瓦时左右,属国内风电电价较低地区,但也保证了风电项目的合理收益。在目前电煤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风电成本稳中有降的趋势更突显了经济优势。每百万千瓦风电在税收减免期内每年可为地方提供税收1—1.2亿元左右,使风电产业成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风力发电不耗煤、不耗水、无“三废”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风力发电还可以有效地削减风速。2007年我区风场建设约为2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不适宜植树造林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建起大面积的“白色防风林”。可以预见,随着我区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北部边疆的“白色防风沙屏障”将迅速形成。
二、我区风电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当前应解决的突出问题
《可再生能源法》能够首先在风力发电领域结出硕果,并使内蒙古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一是由于固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集风能分布范围广、风能品位稳定度高、年有效风速持续时间长、无破坏性风速、距电力负荷中心近等优点于一地,实属举世罕见。二是长期积累的风电建设经验和人才技术储备得到有效发挥。近年来自治区整体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风电产业的外部环境和动力。三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对风力发电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近年以来,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加快风电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和地区把风电作为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四是国内外大势推动。近10年来,世界电力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风力发电。大部分国家
都致力于风电发展。根据过去20多年的经验,世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因此,世界风电发展呈持续加速的态势。长期以来我区密切跟踪世界发展动向,促进了后发优势的发挥。
在全面总结成就和经验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我区风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电网建设难以满足风电快速发展的需要。调研组所到盟市都存在风电场和电网建设不同步的问题。特别是大型风电基地的接人工程亟待统筹解决。其次,我区风机制造业正在起步,需要及时扶持,加速发展。2007年以来,我区多数风电项目由于风机设备供货短缺,不得不延期建设。再次,风电专业人才奇缺,技术监督和综合服务工作需要加强。
三、关于风力发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国内近年来风力发电产业的逐步成熟和因气候变暖涉及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外交等相关外部条件的变化,促使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力发电的认识不断深化。总体而言,风力发电能否作为主力能源之一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如何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到了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企业面前。
(一)廓清风力发电产业的前景
科学预测风力发电的未来地位、作用和产业规模,对正确制定长远能源战略,合理配置战略资源、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长远意义。2002年欧洲风能协会出版的《风力12》预测中国在2020年风电生产能力将达到1.7亿千瓦。但国内各种规划和预测一直仅限于2000—5000万千瓦。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并参考国外的经验做法,应当充分估计到我国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风电发展前景。主要依据是:
1、《可再生能源法》颁布3年的实践证明,尽管一些重要规定还未全面落实,但已显示出这部法律对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强大威力。我区近两年风力发电能力连续翻番,2007年达到增长145%的新纪录。我国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100万千瓦到600万千瓦的跨越。现在我国已经与美国在发展速度上共同成为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2、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本土化,有效地降低了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国内外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这一反差使风电和火电商业化竞争的平衡点将会大大提前到来。目前我区批准的风电上网价格已经与东南沿海地区火电上网价格持平。2007年我国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56%,比上一年提高15百分点。新疆金风、大连华锐迅速成为世界排名第6、第10的风机制造企业。“中国制造”平抑世界风机市场价格将成为能源生产领域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3、对风能资源的总量和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内蒙古风能可利用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达95万平方公里左右,全区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为1.5亿千瓦。最长连续无效风速历年都低于100小时,全区年平均风速为3.7米/秒,年可利用风时在4380小时以上。很多地方年平均风速达6.2米/秒,年可利用风时在7200小时以上。
从投产风场运行实践来看,我区风能不仅无破坏性风速,而且还具有冷季风大、夏季风小,白天风大、夜间风小的特点,与电能消费的消长规律相吻合,可以减轻电网的调峰压力。
4、美国扭转了长期以来风电发展滞后的局面,利用7年的时间,使风电占电能总消费量的比例从0.1%以下提高到2007年的1%,而且单位造价已经与新建火电厂相当。近年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全社会对风力发电的预期。2006年布什总统在谈到能源效率和能源多样化时提出,风力发电可以提供美国电力需求的20%。之后,美国能源部和风电协会联合相关金融、科研、环保机构于2007年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论是这一目标到2030年可以实现。并强调“目前已不存在政策障碍、固有障碍和技术障碍”。
5、欧洲近海风力发电的研究和建设出现了实破。丹麦前几年主要依靠陆上风力发电达到18%的电能消费份额后,一度出现停滞。主要是因近海风力发电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质疑。丹麦政府能源部、环境部共同组织有关机构为此进行了长达8年的系统研究,得出了明确的正面结论,使搁置多年的风力发电达到50%以上的目标确定在2025年实现。德国在风力发电达到6%后也出现了连续数年的停滞,但新的研究成果认为2020年将达到25%。
6、世界风电机制造的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兆瓦左右的风机成为主力机型。5—7兆瓦的风机已经安装,10兆瓦风机开始研制。专家把下一步的目光投向20—40兆瓦。海上飘浮风力发电、城市摩天大厦风力发电、压缩空气贮能发电等新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和试验。GE、西门子、三菱等世界老牌工业企业的进入为风电产业的更新换代带来了强劲动力。风力发电正在出现从组装机器向组装电站转变的趋势。我国厂家生产的1.5兆瓦风机已被市场广泛接受。国产变速箱、发电机、电子产品等成熟出口产品开始进入国内风电制造业,为大规模国产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可以得出结论:今后10—20年内,我区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电力外输能力,不受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二)正确认识电网适应和建设滞后的问题
根据国外经验,一般都经历过电网对风电接入由质疑到适应再到正常接纳的阶段性转变。我区风电产业刚刚转入加速发展阶段,各方面对风电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有一个过程。从各地电网企业接纳风电的情况来看,国家出台的全额收购、电网改造、自建接人线路电价补贴等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赤峰市赛汗坝风电基地2008年发电量将超过16.5亿度,约占赤峰市去年用电量的1/3,而且全部集中在一个变电站接入主网架,按常理推断对电网的冲击是很大的,但是,东北电网公司对此未提出任何技术方面的疑问,而且主动出资收购大唐公司投资自建的输电线路,并承诺进一步完善接人系统。锡盟电网在8个风电基地全部上网,风电比例将达30%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安排220KV、110KV、35KV、10KV电网分散上网,在现有输配电条件下,全力满足风电发展的需要。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截至2008年7月24日,装机容量已达25万千瓦,发电量已达2.8亿度。在风力发电大大超过本旗用电、原有用于单纯供电的线路发生潮流改变的情况下,及时完善变电站设施,适应了风电迅猛发展的应急需要。在全区核准的上百个风电项目中,申请上网只遇到建设滞后问题,尚未出现技术障碍问题。尽管如此,当前对风力发电上网问题还是有些质疑,应当澄清:
一是风电电源稳定的问题。一般认为“有风时发电、无风时不发电”会引起接收电网频率、电压、潮流的不稳定。但
在实际上,我区的任何一个风电场有风是常态,无风是短暂的,只是影响到塔筒、机组选择和出力大小不同而已。特别是我区风电场分散在东西2000多公里的广大区域,在风力发电预测技术日臻完善和电网网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不会显著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
二是风电接人比例极限的问题。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风电不应超过地区总发电量的10%。风电接入电网比例,实际上是局部电力运行量与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国外经验,风力发电占总电量的10%以下时,原有的电网结构和技术标准基本不需要调整,只需要在调度管理上采取一定措施;达到20%时,只需要在电网上做一些小的技术改动;在网架构造坚强、电源结构合理、备用容量充足、调度措施配套的情况下,风力发电在电网中的比例可以达到50%。最新的综合研究认为“没有公认的最高极限”。可见,人为设置统一的比例是囿于传统能源、对风电规律缺乏认识的情况下产生的。即使按目前认为的10%计算,在自治区火力发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左右时,按等效发电小时折算的风力发电装机可达1500万千瓦左右,仍然可以高速发展10年左右。
三是电网瓶颈制约问题。目前在大的风电基地都存在输电项目融资难、上网审批难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存在“建设滞后”是正常的,因为不可能在风电规划和建设之前提前投资电网建设。但是长期出现“瓶颈制约”是不应当的。目前国家政策既要求电网公司延伸,也允许风电企业自建接入线路。随着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进一步落实,电网滞后的问题应当得到及时解决。
综上所述,以火电为基础形成的电网系统接受风电有个互动适应的过程。但是目前从上到下流行的所谓风电是垃圾电力的说法并无理论和实践依据。恰恰相反,风电作为技术最成熟、最易规模化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部分常规能源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风电大规模发展对电网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比人们预料和推测的要少得多,而风电作为第三乃至第二大发电电源比人们所想象的来得更快。
(三)高度重视风力发电产业的战略地位
概括而言,风力发电正在成为世界性的主流能源之一,“中国制造”的朝阳产业之一,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当前有利于风力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各部门抓风电仍处于附带的状态。从国外经验来看,法制保障和政府推动在现阶段不可忽缺。例如,印度政府专门成立了可再生能源部;美国能源部下设的国家风能技术中心是世界级的专门研究机构,为美国乃至联合国的能源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德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由环境部进行专门协调;丹麦环境部和交通能源部共同承担风力发电的管理和促进发展职能。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开发利用规划、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科技政策、产业支持政策、资金扶持政策,还有待明确落实到部门职责上。反映到实践中,项目审批难、峻工验收难、配套服务难、上网结算难、大型部件运输通行难及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普遍存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建设成本,延误了工期,亟待有关部门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社会化服务。如果规范市场、促进竞争、保护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长期缺位,风力发电就不可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商业化和规模化。
四、促进我区风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编制《自治区风电发展整体规划》
按照“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思路,采取因地、因网制宜,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加快风电产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从中长期来看,搞3—5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是有可能的。二连浩特至集宁可以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走廊,而且就近接入华北电网可以提高首都的绿色电力比重,应当争取优先列入国家“风电三峡”规划。
(二)加快电网建设
电网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像满足火力发电厂接人系统建设那样,满足风电场接入电网的需求。凡是经国家和自治区批准的风电项目,电网企业应当及时出具并网协议文件,对风电保证上网、全额收购、优先调度。大基地风电通过外送通道,接入东北、华北电网;中型项目风电就近接入主网;小型风电场风电就地接入配网。华北电网的接纳能力对我区风电发展至关重要,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三)加快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积极支持合资合作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和加工配件企业共同发展。重点在呼、包、乌三市建设风电设备制造基地,尽快实现大部分大型部件和风机总装在区内完成,为我区风电发展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条件的盟市、旗县可以搞塔筒加工和零配件组装项目。风电制造企业落户的当地政府要有专门领导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工厂兴建和生产营销的正常开展。必须由自治区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要尽可能按最优惠政策随报随批。
(四)加强风电产业的行业管理
在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内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门处室,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设立风电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风电设备开发研制、重点技术研究、科技人才培训等项目。成立自治区风电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合法权益,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风电行业的总体水平。
(五)出台《自治区风能开发管理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更好地贯彻《可再生能源法》,为风力发电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
(六)进一步向国家争取配套政策
争取国家出台区域电网乃至全国电网接收风电上网的强制性市场份额,保证风电在大范围内平衡,解决局部地区上网难的问题。对接收风电比例较高、因调峰造成经济损失的机组,应当出台补偿办法。
(七)各级人大加强对《可再生能源法》的执法调研、执法检查。不断克服风力发电的各种障碍,推动风力发电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调研组成员:郝益东、张偏考苏和、赵凤山、关青、王秉军、王旺旺林莉、高震风、刘银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