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人民战争思想,强化预备役部队战斗精神

2009-02-16

党史文苑 2009年2期

龚 朴

[摘 要] 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有关原则和方针,充分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预备役部队 战斗精神培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时代发展和国际政治、安全及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针对我国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也是继承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军事学说和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军事理论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结合当前中国国情、军情进行的创新。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把握富国和强军的和谐统一,始终贯彻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必须注重军民融合,巩固军民团结,使军队与民众始终保持亲人般的血肉联系;军队必须与全社会、全国人民紧密结合,从人民中获得由衷的支持、优秀的人才和不竭的力量;军队要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充分发动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的安全和经济成果,保持人民军队本色;要加强军民融合、国防与经济融合,寓军于民,建立健全国防动员机制,提高我国综合战争潜力的转化能力。应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全民尚武精神。要建立充足的战争后备力量和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尤其要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应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组建预备役部队就是现代历史条件下,世界各国行之有效的战争力量组织和动员形式。

组建预备役部队,是我国建立和完善快速动员体制、提高战时国防动员能力的重要国防政策。预备役部队作为战略性国防力量,也是新时期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人民战争思想的新形式。它以现役军人为骨干、“复转退”军人为主体,按照现役部队的编制组建的武装组织,列入军队编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预备役部队担负着战时转为现役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职责,是战时军队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补充。1986年,我国正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一支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师、团和空军、海军等部分专业技术兵种在内的国防新旅,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抢险救灾、平暴维稳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总体国防安全形势严峻,军事斗争压力大。然而太平日久,近三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在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尚武精神的塑造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误。国民国防观念有些淡薄,人民战争意识有些弱化。这种社会意识也对军队战斗精神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特别是注重对预备役部队的战斗精神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军事斗争要求预备役部队能够切实担负起快速动员、成建制遂行兵员补充、应急机动防卫作战、维稳处突行动等艰巨任务。预备役部队在我军加快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必须有针对性地强化预备役部队战斗精神的培养。

一、以现役官兵和预任军官为重点,强化能力素质,培育战斗精神

强化预备役部队战斗精神,首先必须注重培育现役官兵和预任军官的战斗精神。

1.要加强形势战备教育和国防法规教育,增强现役官兵、预任军官的战备意识和履职尽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势战备教育,要始终坚持战备要求的高标准。针对现役官兵,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指向,将形势战备教育、使命任务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同从严治军、岗位练兵、演练集训、考核评比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锤炼中深化教育效果。对于预任军官,要利用“预任军官到岗日”和集训等时机,深入开展国防形势教育,尤其要加强台海形势教育,讲明台海局势的严峻性和突变性,引导预任军官深刻理解和把握预备役部队在未来以反“台独”军事斗争为重点的系列军事行动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增强“带兵打仗”的使命感。

2.要严格现役官兵教育、管理、训练和考核的标准,建立优质高效的骨干力量,在苦练精兵中强化战斗精神。现役官兵队伍是预备役部队指挥系统的骨干和战斗力的基础。基于战时成建制快速扩充、转服现役的要求,预备役部队现役官兵队伍的战斗精神和军事业务素质,更应高于一般作战部队。因此,预备役部队现役官兵教育训练的标准和一切管理要求,都要与作战部队保持一致。在从严治军、从难练兵、从实战出发苦练精兵中,点滴培育官兵的顽强作风。

3.要着重强化预任军官的军事素养,努力缩小与现役军官的差距。和平日久,预任军官中大多缺乏长期部队生活锻炼和大项军事任务的磨练。现代高技术战争异常残酷激烈,对于参战人员的思想作风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也异常苛刻。因此,要注重加强预任军官的组织纪律观念、指挥和军事技能、战斗作风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利用集中训练和“预任干部到岗日”等时机,按照部队条例条令实施严格管理,从点滴细节抓起,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在组织教育训练、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开展综合演练时,要把预任军官放在一线,压担子搞“好帮带”,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养;在考评预任军官时,要注意将军事素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评功评奖标准体系。同时,还应结合所担负的任务,区分层次,采取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抓好以组织指挥为主要内容的补差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战技能和战斗素养,激发其战斗精神。

4.要特别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工干部业务能力,为战斗精神培育提供人才保障。作为战斗精神的传播者和鼓动者,政工干部的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相对于作战部队,预备役部队存在高素质政工人才匮乏的情况。预备役部队必须立足现有政工人才,强化业务素质。不论对现役政工干部还是预任政工干部,都要加大岗位练兵和送院校任职培训的力度,尤其对于占主体的预任政工干部,要尽可能地增加培训时间,落实干部到岗参与部队工作的制度,按实战标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二、建立形式多样的远程教育模式,落实战斗精神教育

预备役部队的主体是预编士兵。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编士兵外出务工、经商十分普遍,兵员在位率低,部队教育训练人员难集中的矛盾突出。把广大预编士兵从外地工作岗位拉回部队,实施集中政治教育的做法难度很大,也不现实。因此,建立新型的持续的远程教育模式,能更加有效地落实战斗精神培育的教育内容。

1.不拘一格,广泛采用新型教育手段。当前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移动通讯、互联网已成为青年一代掌握新资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预备役部队开展战斗精神教育,必须针对青年官兵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将教育内容传达到每名官兵。例如,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辟战斗精神教育的专门网页,建立起网上政治教育阵地。以网上虚拟营、连队的形式,将每名官兵纳入网络远程教育。也可利用对青年人影响广泛的聊天平台、网络博客、手机短信和广播电视等形式,持续性地传达不涉密的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官兵。

2.重视做好官兵家庭的工作,充分发挥官兵家庭在战斗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预备役军人,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官兵,应注重做好其家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向官兵家庭积极宣传预备役部队的地位、作用和预备役军人的法律责任,以及未来军事斗争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要努力协调地方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帮助预备役军人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通过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官兵家庭成为部队落实教育的重要渠道,对教育对象施加间接性的影响;同时要通过经常性家访,适时掌握外出人员的实际情况和联系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及时寄到预备役人员手中,对其实施远程教育。

3.建立外出务工预备役军人党组织或活动小组,落实教育内容。对于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单位工作的预备役军人,可建立党小组或活动小组,选出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的党员或骨干担任小组长或负责人,定期组织实施教育。

三、注重抓住集中演练和执行重大任务的时机,培育官兵战斗精神

集中演练和执行重大任务,是培育预备役官兵战斗精神的最佳时机。

1.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严格训练,全方位锤炼官兵战斗精神。艰苦的军事训练是锤炼官兵勇武顽强战斗精神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军战斗传统教育的最佳实践形式,对于保持和强化官兵的战斗队意识,培养官兵坚韧的战斗品质和顽强的战场心理承受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演练时要瞄准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从难训练,务求战训一致。集训过程中,要辅以正规化的军事管理,以强化官兵的军人素质;要通过严肃、紧张、活泼的集体活动,培育官兵团队精神和军人归宿感;要自始至终贯穿集中式的形势任务教育和战斗精神教育,树立官兵的战斗队意识和使命责任感;要通过设立和完成高标准的集训科目或重大任务,培育官兵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要通过广泛开展评功评奖和争先创模活动,激发官兵的军人荣誉感。

2.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激励作用,将宣传鼓动工作渗透到部队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全过程,及时激发战斗热情。对参加训练演习或重大任务的预备役军人,要大力开展动员教育,统一思想、激励士气。向官兵传达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必须阐明部队行动的目的、意义,明确职责、标准、要求和纪律,激发官兵参训和遂行任务的热情。要结合动员深入开展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运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育手段和多种教育形式,对部队实施革命传统和英雄主义教育,激发官兵士气和参训热情。部队执行任务的全过程,政治工作领导机构和政治机关要实时准确掌握部队情况,及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措施。尤其应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先进事迹,树立宣扬英模典型,广泛开展立功创模、评功评奖、评比竞赛和文艺慰问等活动。通过军地媒体大力宣传部队的事迹和成绩,提高官兵的军人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鼓舞和保持官兵士气。

3.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官兵的荣誉感和积极性。训练演习或重大任务前,政治机关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细致严格的奖惩规定和考评实施办法,并向官兵明确考核评比的标准、要求和纪律规定。执行任务过程中,要广泛开展军事民主、比武竞赛和立功创模活动,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任务完成后,要认真组织归纳总结,根据训练演习成绩或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情况,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展评功评奖和实施表彰奖励并做好有关宣传报道工作。对违反纪律、完成任务差和训练成绩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处罚,做到赏罚分明。

四、提高开展心理工作的能力,加强应战心理训练,为激发战斗精神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军人经受住艰险的战争环境考验不可或缺的生理条件,是培养官兵战斗精神的基础。信息化战争中,心战与反心战斗争异常激烈。

1.要配备、储备专门的心理学人才。科学区分预备役部队官兵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积极发挥军地资源优势,培养和储备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门人才。要积极拓宽渠道,加强与军地院校、医疗科研机构的联系,争取将心理卫生专业人才编入充实到预备役部队中。

2.要加强对训练、演习和重大任务中部队心理问题的研究。平时要抓住部队集中训练的时机,科学而系统地开展战场心理防护训练;执行大项演练任务前,要将心理工作作为政治工作指示和政工预案的重要方面,进行研究部署,及时将心理辅导骨干配备到基层一线做好服务保障。

3.要在实施军事训练过程中,复合以系统科学的心理训练。及时监测和疏导官兵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官兵掌握积极的心理调控能力,培养官兵坚韧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官兵良好的战场心理适应能力,积极营造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和气氛,加强经常性心理攻防训练,提高官兵的战场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自控能力和情绪稳定能力。○

责任编辑 刘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