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洞口巨变
2009-02-13龙会清邓永康
龙会清 邓永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洞口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洞口县情,围绕富民强县,大力实施“民营为主,工业强县”、“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0.6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8.1亿元,增长了25倍;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0.4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6亿元,增长了26倍;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827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1亿元,增长了24倍;农民年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73.8元增加到2007年的3271元,增长了43倍;通车里程由1978年的390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1548公里(不包括村到组公路里程),增长了近3倍;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3.4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1万人,增长了6倍。
农业变强
洞口是个“六山半水两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以粮食为核心,打造“产粮大县”。1978年以后,县委、县政府开展了兴修水利、改造低产田、引进良种杂交品种、推广科学种田等有效的农业生产活动。1986年开始的“吨粮田”建设工程,经过7年苦战,于1992年实现了双季稻成建制亩产过吨的目标,粮食总产量达到40.42万吨。从1993年起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0万吨以上,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000年以后,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惠农政策,同时通过企业引导、科技提升等措施,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到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9.9万吨,其中优质稻产量达到22万吨。优质稻订单面积达到35万亩,被评为全国优质稻产业化工程项目县。同时,柑桔、茶叶、林业都有了快速发展,先后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蜜桔先后获湖南省蜜桔类唯一的“无公害农产品”称号、湖南省首届“名牌农产品”称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古楼茶”被列入湖南省100万担优质品牌茶开发项目基地县、全国良种茶叶出口基地县,林业被列入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
以生猪为重点,打造“养猪大县”。改革开放后,群众养猪积极性大大提高。1978年生猪养殖量就达46.26万头。此后,随着粮食总产量的不断提高,生猪饲养量逐年增加。1986年全县生猪发展到78.93万头,比1978年增长64.5%,198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1995年生猪发展到204.62万头,出栏肉猪142.85万头,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猪经济”,跻身邵阳市“生猪出栏过百万头先进县”、省“畜牧生产先进县”行列。到2007年,全县生猪养殖量达319万头,出栏肉猪198万头,排全省第五名、全国第六名。全县规模生猪加工企业达到4家,年加工能力可达200余万头。先后被确定为湖南省生猪产业化先进县、全国首批生猪调出大县、国家无公害生猪产地。
工业变优
食品加工业是洞口的传统工业。1978年以前,食品加工业主要有副食品、粮油、酒类、饮料、茶制品和罐头等门类。改革开放以后,县委、县政府冷静应对市场变化,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导食品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全县工业的主导产业。
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至1985年,洞口境内已拥有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22家、罐头企业8家、茶厂28家、副食品加工企业8家、中小型配合饲料厂17家,被定为全国100个食品工业试点县之一。1986年以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新的工业布局点来抓。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罐头、制茶、饮料酒、糖果糕点、肉食加工五大支柱,修建了湘西南最大的植物油厂。2003年以后,农产品加工企业呈跨越式发展,三可、傻牛、云峰冷冻、辣妹子食品、香芝然米业等一批民营食品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荣昌木业、嘉鼎木业、方正竹业等一批新型林产品加工业迅速兴起。奶糖业、肉类加工业、罐头、林木加工成为主导产业,农产品产业集群开始形成。到200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55家,其中规模企业已发展到26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52%。
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民营为主,工业强县”、“兴工强县”的战略,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工程”, 突出“企业改制、园区建设、项目推进、优化环境”四大举措,引进了一批规模大、投资大、效益好的企业。雪峰水电设备有限公司的渣浆泵生产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被省科技厅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计划,形成了年产1000台的生产能力,仅2007年就拿到了近亿元国外订单,在越南、委内瑞拉等国设立了营销分部;飞页纸业实现了纸张使用机制性能上的革新,获省级“双高”认证,形成了年产2万吨“防近视一体机专用纸”的能力;威亚牧业自主开发了纯中药奶牛专用药,年新增销售收入6000万元;江口铁矿形成年产10万吨选矿初加工能力;三鑫锰业形成了年产5000吨电解锰的能力;为百水泥形成了年产6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威凌金属形成了年回收利用5000吨有色金属的生产能力。
交通变畅
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既有的交通设施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从197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实现了通车里程、路网质量、客货运输大跨越。
通车里程和路网质量大跨越。1985年,洞口县掀起了第一个公路建设高潮,以县城为中心,扩建、改建320国道、1805线、洞高公路、洞山公路。2000年以后,洞口县开展了“建设大交通,搞活大流通”的公路建设大会战,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22个乡镇全部通了水泥(油砂)路。至2007年底,境内有高速公路61公里、高等级公路21公里、国道64公里、省道45公里,通车里程达到1548公里。建起以邵怀高速公路、竹城高等级公路、国道和省道为骨架,以县道、乡道、专用道为脉络,配以四通八达的村道,通畅便捷的县域公路网,东西南北通道全部贯通。境内的各个乡、镇、村,不需一小时即可驱车上高速,半天即可来回邵阳、怀化,一天即可往返长沙,加大了洞口与西南地区及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交通优势凸现。
客货运输大跨越。1984年,根据交通部“有河大家行船,有路大家开车”的政策,洞口运输市场逐步放开,农村个体运输队伍迅速扩大。随后,湘运洞口客运公司、湘运洞口货运公司两家专业运输企业又进行了大改革,转换了内部经营机制,短短几年迅速发展成省内外有名的客运公司。2002年,全县国营运输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客运个体户自愿联合组成客运专线车队,客车、货车数量不断增加,客运、货运能力不断提升。
城镇变美
交通的便利直接带动了小城镇的兴起,洞口历来是邵阳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之一。1978年后,为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建制镇增加到10个,面积达1152.1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2.4%,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四级城镇体系。
城镇建设整体推进。1979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即开始了城镇规划工作。1998年,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产业兴镇”的思路,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扩容提质”的新思路,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县级财政投入等多种融资方式,投入资金累计达到25亿元,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过30年的规划和建设,10个建制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小南京”之称的高沙镇,1987年被列为湖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逐步建设成洞口县南部经济中心,成为邵阳市西南五县重要物资集散地、食品加工和商业贸易的工贸型城镇。近几年,又启动了南京南路、南京北路扩建和柳山沿江风光带建设“三大工程”。在建制镇的带动下,30余个小集镇开始兴起,一批新街道开始形成,全县城镇呈烟花状散布,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县城中心地位不断巩固。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县城建设作为全县城镇建设的龙头来抓。特别是邵怀高速公路和县内通乡公路建成后,县城中心城镇的地位凸显,实现了从有马路无街道向有街道、从有街道无城区向有城区、从有城区无产业向有产业的跨越。城区面积2007年达到9.2平方公里,比30年前扩大了3.6倍;城镇人口2007年达9.1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8.12倍。工业园区建设与新城区建设融为一体,新增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洞口大道、城西大道建设又将新增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雪峰路、桔城路、双洲路、文昌路、蔡锷路“两纵三横”5条主干道和8条次干道纵横相连,街道总长21.9公里,路灯、排水设施齐全,人行道宽敞、整洁,绿化率达16%,饰以迷人的霓虹灯、现代的广告牌,显得现代、整洁、美观、时尚。一个拥有蓝天、碧水、绿地的现代化山水园林洲城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