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2009-02-13屠格涅夫
(俄)屠格涅夫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的恐怖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摘自《屠格涅夫文集》)
美文赏析
屠格涅夫的文字是极富表现力的。在他的笔下,可怜的小麻雀,可怕的大猎狗,可敬的老麻雀,一个个形象呼之欲出。
作者先写在猎狗欲吃小麻雀的千钧一发的时刻,老麻雀挺身而出。作者在写猎狗欲吃小麻雀时,像是一组影视慢镜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进行勾画。在猎狗看来,小麻雀肯定是它的口中食物了,它无须追赶、猛扑,而是“慢慢地走近”,然后“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造成了一个“大嘴利牙,欲吞小鸟”的紧张气氛,读来令人为小麻雀担心。
下面是老麻雀的出场,特点是果断、迅速。“突然”写出了老麻雀来势之猛;“扑”字写出了老麻雀奋不顾身、铤而走险之状,有炼字之妙;“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写出了老麻雀落得坚决,毫不犹豫,舍身救子,义无反顾;“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写出了它的胆怯而无畏,无奈而悲壮,撼人心魄。这“大狗利牙逼小雀,老雀舍身迎强敌”的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老麻雀面对庞大的敌人,“紧张”“发抖”,然而它还是“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以至于使凶猛的猎狗“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老麻雀“强大的力量”、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来自哪里?来自神圣而伟大的母爱!正如老舍所说:“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原来,伟大的母爱并不限于人类。
而文中的“我”最后唤回猎狗离开,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在表达着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让人与人之间宽容友爱。
(孟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