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往事烟雨中
2009-02-11吕金才
吕金才
“烟雨楼”是《天津老年时报》“春秋”版的言论栏目。
言论是版面的旗帜,必不可少。“春秋”版自然也应开辟一个言论栏目。
“春秋”版是一个以记叙往事为主要内容的专版,言论应与版面内容相契合,言论所及也应以“往事”为主。
烟雨,烟雾般的蒙蒙细雨。如烟般飘忽不定,如雾般若隐若现,如细雨般绵绵无休,若断还续,特别适合对追忆、思索往事的比喻。楼,两层以上的房屋或建筑物的上层部分。岳阳楼、黄鹤楼,居高临下,站得高,看得远。酒楼、茶楼,饮酒品茗,高谈阔论之地。烟雨楼是作者、读者指点江山,对往事发感慨、抒情怀的所在。
往事如烟。以往的许多事已如烟雾般渐渐散去,消逝于无形,淡忘了,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因为人脑的记忆容量有限,只有将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删除或存入几乎从不翻动的地方,才能腾出必要的有效空间,存入大量有用的、新鲜的信息。
取名“烟雨楼”,源自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楼台烟雨本是一幅美景,但与南朝相联,便景中融情,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大抵人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后,总要得出感悟和体验;各人的身份、心情、志趣、襟怀、见识不同,所抒胸臆也大相径庭。星移斗转,岁月流逝,所有的人事都要变成以往。对于今天来说,它既不是录音也不是照相,回忆的清晰和真切总要伴随着时间的变易而淡化、而模糊。但是,它留给人的感受并不是“像雾像雨又像风”。感受的东西,就像悬崖上的岩刻,总要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灵魂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往事如烟亦如昨。也有许多往事尽管过去了几十年,却仍然念念不忘,一想起来,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这是因为这件事在某一历史时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義,甚至影响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记忆深刻。不能释怀不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本身以及这件事造成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对这件事,对一些人,对过去年代,有着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感悟,由此而产生经过升华的对人生、对民族、对历史的思考。这些感慨、感悟乃至思考,正是“烟雨楼”栏目的内容。其他如老年人如何对待往事,怀旧忆旧的利弊得失,历史恩怨如何化解等等,都是“烟雨楼”中谈论的话题。
自2002年10月“烟雨楼”开门纳客以来,读者、作者常来坐坐、聊聊,佳作不断。更有何满子、邵燕祥、蒋子龙、牧惠、工春瑜、陈四益、朱铁志等名家、学者愿做“烟雨楼”楼主,发思古之幽情,抒感今之胸臆,启发思想,振聋发聩。有读者云“烟雨楼”虽刊发言论文章,但读来一点儿不觉枯燥,其话题往往以较为生动的古今中外事例为论据,深入浅出地阐述一个观点或一种哲理,给人启发与教益,使老年读者感受到思想之美。
“烟雨楼”中观烟雨,多少往事烟雨中。
(作者系《天津老年时报·春秋》责任编辑)
插图/一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