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00年的民意

2009-02-11

杂文选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庚子慈禧太后太后

冯 磊

吴永,字渔川,一字褩庵,别号观复道人,浙江吴兴人,是曾国藩的孙女婿。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攻破北京。素来作威作福的慈禧太后马上就带着光绪皇帝西逃了。这一段历史,称之为“庚予西狩”。1900年是旧历庚子年,狩,原意是狩猎。现在慈禧太后和皇帝两个人做狼豕之奔,异常狼狈。但是顾及到皇家的面子,文字记录中不便于称之为“向西没命逃跑”或者“没命地向西逃窜”,而是用“西狩”来说这件事。用今天的话来讲。是说:太后和皇帝到西方打猎去了。

就这么有面子。

就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跑得疲于奔命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吴永正在河北省怀来县担任知县。此时的吴永,既不显赫,也沒有大的名声。如果不是遇到老佛爷西太后,他也许就要这样在怀来或者哪个偏僻的穷地方采一辈子。

但是现在,机会来了。

慈禧和光绪两个人一路没命地跑,在他们身后,皇亲贵戚也同样是没命地跑。虽然后来鸟屁精们将这次行动美其名曰“西狩”,但是,其整个过程却没有丝毫的闲情与雅致。一路上,太后和皇帝两个人缺吃少穿、狼狈不堪。历史在这个时候让他们和吴永相遇了。在怀来,知县吴永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质供应,再次让两个在权力巅峰享受惯了的人感受到权力的可爱。此后,吴永一路跟随帝后二人到了太原,再后来跟随他们回到北京。

不久,吴永就被破格重用了。

我想要说的,并不是吴永的被提拔和被重用。主要是因为,在国运不济的大背景下,个人的荣辱实在算不了什么。我想说的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庚子西狩丛谈》。事实上,《庚子西狩丛谈》是原怀来知县吴永的回忆录,在这本书里,作者详尽回忆了当年自己在皇帝以及太后身边的日日夜夜。其中,间杂有不少宫闱秘闻。

让我感兴趣的是书的第一卷。开篇讲:“庚子京畿拳祸,其始由于二三愚妄大臣,逢迎亲贵,以攘除夷患为名,将欲撼动神器……前清庚子拳匪之难,八国联军入京师,两宫西狩。于时,同乡吴兴吴君渔川方任直隶怀来县事,以仓促迎跸,不误供应,大为两宫所激赏……京外啧啧,称一时佳话。上海各戏馆至特为编演新剧瞄歆动社会,观者填隘。”这段文字,丝毫没有提及当年慈禧在处理义和团事件上的荒唐和毒辣手段,也没有提到慈禧后来面对各国使节时所说的那段“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嘴脸。相反,将主要责任推到了其他大臣身上。——皇帝老儿不犯错,这个规则在此得到了验证。

让人感觉愕然的是庚子事变之后上海各界的反应。大家看到皇帝和太后安然归来,莫名兴奋。不仅如此。为皇帝和太后供应吃喝有功的吴永成了一时的大红人,“京外啧啧,称一时佳话”。甚至,上海的戏馆还为此编演了新剧,而前去观看的人还很多,“观者填隘”,把大街小巷(抑或沟壑?)都填满了。

此时此刻,可还有人想到被太后先利用后打击、最后被杀头的义和拳民?当然没有。彼时的上海,主流民意都在关注皇帝和太后的安危,感谢昊永这个新贵对主子的悉心照料。

其他的,既然找到了替罪羊,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就是主流民意。

因此就感觉民意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复杂了。

首先,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所谓主流意识。皇帝和权贵们时刻想着的是如何江山万年,痛快了一辈子,死都不可以,“我还想再活五百年”。至于其他的能够分一杯羹的人们,则不忘额手称庆,至少在立场上是要和帝后们保持一致的。比如所谓的“庚子西狩”,时人关注的不是国家的凋敝,而是太后的安全。别的问题,对奴才们而言,是不会关注的。

当然,除了可以分一杯羹的人士,那些没有机会为帝后效命的,很多人都在哀叹生活的艰难。还有的人则日思夜想要推翻满清、建立共和。这种情绪,在底层和觉醒的知识阶层,究竟算不算一种民意?

我想,应该算的。

此外,民意这个东西,除了具有圈子的(阶层或者说阶级的?)属性之外,还是可以左右甚至是捏造的,是不靠谱的。比如袁世凯想当皇帝,马上就可以动员大批妓女与流氓上街请愿,强烈呼吁让老袁出来做皇帝。这种民意,实在让人后怕啊。

合理的民意,最终的理想状态当然在于各个阶层都能够有人出来说话。让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表达的空间,整个社会才会安定和良性发展。

这,不知道是不是题外话。

[原载2009年1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

题图/佚名

猜你喜欢

庚子慈禧太后太后
庚子寒冬雪凝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Painting the Buddha
庚子迎新名家作品邀请选
京剧武生的机敏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太后驾到
看脚说话
慈禧的御用司机:中国醉酒驾车第一人
为什么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