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英国议员
2009-02-11刘瑜
刘 瑜
因为人在英国,以前有编辑朋友就问我能不能写点“英国政治”的文章,我笑道:“英国还有政治吗?”
这当然是玩笑。我的意思是:英国基本国泰民安,大风大浪的政治斗争已不多见,有的都是小修小补的技术问题,谈起来有点没劲。而事实是,政治问题的大与小,总是相对而言的:吃惯麻辣烫的人,面对一锅红辣椒都可以若无其事,而不习惯的人,菜里出现个把红辣椒就会汗流浃背。在我看来鸡毛蒜皮的事,在英国人自己看来则可能惊天动地。
最近英国的议员报销丑闻大约可以说明英国政治之现状。
今年3月,英国媒体开始报道女议员史密斯的可疑行为:她六年来以“第二套住宅津贴”的名义报销了十一万英镑的费用。众所周知,在英国,议员是全职,一方面他们要在伦敦上班,一方面要跟自己的地方选区保持联系,所以法律规定外地议员可获得“第二套住宅津贴”,目的显然是鼓励议员在高效工作的同时能够“常回娘家”,保持和选民的联系。但问题是,史密斯在伦敦的住处并不是她的,而是她姐姐的,她只是时不时住其中的一个房间而已。她把它登记为第一套住宅,显然是为了能够享受“第二套住宅津贴”,因为政府不直接补助议员的第一套住宅。
这就成了英国政治里的重大丑闻了。对于吃惯麻辣烫的人来说,她堂堂一个议员,在伦敦连房子都买不起,只能借住在姐姐家,这简直是清廉的标志,何况借住的房子算不算第一套住宅,这本身也可以争议。当然对于不习惯吃辣的人来说,她把自己的主要住处注册成第二住宅,显然是在行骗。
媒体乘胜追击,干脆把史密斯的“第二住宅”报销账单翻了个底朝天,其中有:暖气一百零四镑,电视机三百七十镑,门垫十四镑,洗衣机三百二十镑,牙刷架两镑五十便士,浴缸活塞八便士……同样,对于不习惯吃辣的人来说,一个议员连浴缸活塞都拿去报销,太糟蹋纳税人的钱了。但对于吃惯麻辣烫的人来说,一个政治家连花纳税人的八便士都记录在案,不得不说非常透明。而在一些地方,别说八便士了,八千、八万、八十万的消失往往都无声无息。吃惯麻辣烫的人可能同时还会窃喜:洗衣机三百二十镑,电视机三百七十镑,门垫十四镑……这个议员够穷酸的,我们家洗衣机还花了四百九十九呢。
史密斯丑闻只是一个导火索,接下来的一个月,媒体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报销曝光”运动。议员麦克纳提也被曝光,他十二年来报销了六万镑的“第二套住宅津贴”,但这套房子其实主要是他父母住的;贝克特报了一百二十九镑的下水道清理费;费莱特八十镑的窗户清理费;卡麦隆一千七百四十一镑的贷款利息……连首相布朗都不能幸免:他报销了四百一十五镑清洁费和有线电视费。不吃辣的人对这一切义愤填膺,吃惯辣的人则可能会嘀咕:首相看电视还得自己先掏钱然后再报销?领导看电视不都是“下面的人”给办好吗,还什么钱不钱的。
雖然这些报销中的大部分严格来说都是合法的,但在议员们工资已经比普通人高的情况下,纳税人还要掏钱来为议员们请清洁工、通下水道、修花园,这显然又是不合理的。结论只有一个:“第二套住宅津贴”制度本身不合理,漏洞太多,需要改革。这也正是内阁对众怒作出的反应:布朗政府正展开调查,夏天将公布所有议员的报销收据;他还表示要废除“第二套住宅津贴”制度,代之以更合理的制度,预计于2010年推出。
可以看出,英国的报销门事件得以解决,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关键因素。
这种“问题——曝光——改革”的政治链条大约是英国政治从大风大浪走向小修小补的历史路径。一有火苗就被发现,一被发现就被扑灭,英国政治就是这样变得“没劲”起来的。相比之下,一些地方面对熊熊大火而不动声色的政治则“精彩”多了。就在英国首相为几百镑有线电视费而受到公众质疑时,中国的公款消费则高达数千亿。相比可以公款潇洒享受几千元一桌饭菜的中国官员,花八便士公款都会被盯梢的英国议员们,真的是很“倒霉”,大约只能哀叹自己怎么就“不幸”生在英国了呢?
插图 / 以公肥私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