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拉蛄的困惑

2009-02-11郑晓红

杂文选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钉耙蝼蛄鸣声

郑晓红

地拉蛄生得很凶恶:圆锥样的小脑袋上顶着俩黑溜溜的小圆眼;一具大盾牌倒扣在背上,跟它那尖脑袋很不相称;前翅宽短连一半肚子都遮不住,后翅却细长至尾;最有特色的是它那前足,又宽又扁又平,看起来很坚硬,还生了四根锐利的刺,宛若钉耙。

事实证明,地拉蛄只是徒有其表而已。实际上它胆小怕事,憨厚木讷,任你怎樣将它逼到绝境,它也绝不会咬你一口或用暗器伤人,一副逆来顺受的可怜样儿。

可就是这样一只窝窝囊囊老老实实的昆虫,在人类世界里却被扣了不少“牛鬼蛇神”的大帽子呢。

地拉蛄是惟一一种终生过着地下生活的昆虫,它一生都在地下挖掘不止,在挖掘过程中碰到植物根须和种实拦路时,根本不管它是庄稼还是杂草一律咬断、切碎,大吃一顿,若碰到土豆红薯之类不好对付的根实了,它就索性钻一个长洞而过。它就这样不屈不挠地在黑暗的地下挖掘通道,排除万险,知难而上,持之以恒……要说它错了,只能是错在缺乏判断能力上,它判断不出哪些障碍是为人类提供膏粱的。只要它还活着,就得靠着本能去挖掘,要真想为地拉蛄翻案,恐怕要等到它们集体自绝于人类的那一天!

地拉蛄身怀五技:能掘洞、能游水、能攀缘、能飞跃、能跑走。一只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黑暗中的昆虫能拥有这样几项技术已经很不错了。地拉蛄既从物质上危害人类,又从精神上贻害大方,真是万劫不复了。

地拉蛄的鸣声不甚美妙,调子单一无变化不说,嗓门也低沉嘶哑,犹如哀咽之声。于是,文人们都用蝼蛄的鸣声来渲染哀惋凄切的气氛,李贺的《宫娃怨》有“啼蛄吊月钩阑下,屈膝铜铺锁阿甄”的句子。似乎蝼蛄一鸣,即刻愁云惨雾一片,可实际上,雄蝼蛄之所以在夜里不厌其烦地摩擦翅膀发出低沉单调的声音,完全是为了引诱雌虫前来交配。如此看来,雄蝼蛄的本意根本不是想吟一曲哀歌,恰恰相反,它那低沉抖颤之声正是它急切、激动情绪的写照呢。

可惜,地拉蛄终究不是邻家奶奶歌谣里的地拉拉了,也不是捂在小孩子手掌心里使劲抓挠的那个地拉蛄了,它的的恶名已经盖棺定论难以挽回了,它跟善于钻地的蚂蚁、蚯蚓一起,被人类鄙视为危害庄稼草木的害虫,被鄙视为只能在黑暗中行苟且之事的善于钻营者,被鄙视为五技不精的自满者。它虽然能鸣,却不能鸣婉转之声。它的确是臭名昭著无法翻身了。

只是,若昆虫们有了智识,会不会白纸黑字把人类列为害虫?呵呵,澹妄之思吧,见笑。

【选自《新浪·博客》本刊有删节】

题图 / 命运的捉弄 / 阿拉·卡弗达

猜你喜欢

钉耙蝼蛄鸣声
猜猜Ta是谁
口袋(外一首)
自制乐器
晒稻子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不靠谱的蝼蛄
趣事两则
耙山芋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长白山地区3种跃度蝗鸣声结构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