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的路径思考

2009-02-11魏豪玥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汉中市汉中劳动力

魏豪玥

中图分类号:D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10200-01

农村人口的增长,农村耕地的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大主要原因。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又是关乎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各级政府思考的重要问题,并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但随着新的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众说纷纭。这里仅以汉中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例,足可以一斑见全豹。

一、汉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形成和现状

汉中市辖11个县,区234个乡镇,2902个村和居委会。市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拥有耕地358.32万亩。2006年底全市人口378.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3.63万人,劳动力141万,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汉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真正出现,是在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实行之后,由于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土地的使用率才得到充分利用,也才把人多地少的固有矛盾真正凸显出来。按有关科研机构的理论数据,每个劳动力可耕作7.5亩土地的标准匡算,全市141万劳动力耕作358万亩耕地,农村尚有95万剩余劳动力。事实上随着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的增多,耕地的绝对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已超出了理论数据。

人多地少既是我国的国情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汉中市毫不例外的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到哪儿去的问题。外出打工无疑是一种选择的捷径。汉中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走过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自发性,和九十年代中后期及新千年的组织性过程。从九十年代中期,汉中市各级政府为了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经济发展,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汉中的镇巴县率先提出“走出深山出外赚钱”的口号,各县区积极效仿,汉中市则提出组织外出打工人数要达到50万的计划。据汉中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6年汉中市外出打工是55.6万人,2007年外出打工是63.9万人。

据了解,汉中农民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已占到农民年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强,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在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幼在家留守已成为普遍现象。使农村出现了全新的变化:一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扩大了对外开放;二是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学会了从事非农产业经营的本领,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创业的意识,并不乏有人回乡创办企业当了老板,涌现了一批企业家,成为农村劳动致富的带头人;三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发展、思进步、思致富替代了邻里纠纷,维护了农村的安定团结。因此,理所当然的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手段,并形成经验,不断得到总结、完善和推广。

二、现阶段外出务工的路越走越窄的成因和弊端

进入新千年,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转型期。随着发达地区产业的不断升级和产业结构性转移,高、新、尖产业代替了粗、大、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步伐的加快。劳动用工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劳动力不再廉价给农民工打工带来了机遇,普通工人使用率逐渐下降又给农民工打工带来了挑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亟待解决两大问题:(1)农民的承包土地谁来耕种,地方经济怎样发展。(2)外出打工的空间还有多大,农民工还能不能赚到钱,以及大规模组织农民外出打工的战略是否需要调整等问题。

从总体看,随着大批农村靑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农村生产科学技术推广不开,公益事业建设难以进行,甚至出现老人无人瞻仰、学生无人抚养的现象,导致了新的不安定因素;以宁强县代家坝白猿沟村最为例,该村是一个贫困村。全村有耕地1747亩,人口1345人,劳动力520个。2007年就有280人外出打工,一些村民组只剩下老、幼、妇、弱看门和种地,2006年人均收入只达到了1050元。这个村由于地域偏僻、信息不畅、教育滞后、劳动力素质不高,转移并没有给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实惠,同时还影响到农业科技的推广,甚至还影响到传统农业的稳定发展,严重滞后了该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从个体看,据调查,如一个普通农民工在上海打工,一般每月工资是2200元,除去个人消费、除去家庭耕种土地劳动雇工费、除去子女的教育费,所得工资已是所剩无几。普通劳动者要靠外出打工致富,或为创业创造原始积累的可能性受到严重质疑。

从长远的区域发展看,欠发达地区出现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大部分农村有限的土地不能充分利用,有农业不稳的趋势;(2)大量青壮年流动到发达地区和城市,人力资本主要贡献给了发达地区和城市,自己得到的是低工资,流出地农民收入不能随外出非农就业比例的上升获得应有的增长。(3)劳动力流出地既承担了外出农民工从出生到上学的抚育及养老的成本,又失去他们建设家乡的最佳劳动年龄段,对不发达地区的乡村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使发达地区更发达,贫穷地区更贫穷,出现了新时期的马太福音效应。因此,当前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富余劳动力是外出打工还是就地创业的问题。

三、实施打工与创业并举的可能性和建议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质,就是从农业生产领域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向工商业等非农产业转移,而并非仅限于外出打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从主要外出打工转变到主要在当地就业上来。就汉中而言,就地创业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三大机遇:1.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已经开始,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抓住机遇的关键所在;2.随着劳动力不再廉价,投资商把投资的主渠道转向劳动力廉价的地域,汉中人多地少的现象短期内不会缓解,劳动力相对廉价,已经成为投资商投资关注的重点区域;3.汉中的资源丰富,汉中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汉中也有和“乌拉尔”相提并论的“金三角”,已探明的就有65种矿藏,矿产资源丰富;汉中还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以及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的栖息地,旅游资源独特。可见汉中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很强的接纳外商、引进外资的承载能力。

同时还应该看到汉中的资源开采率并不高,开发的空间还很大。据汉中市统计局2006年统计,汉中市的一、二、三产比是27.5:35.5:37,二、三产比重偏小。

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也不高表现在多个方面:以农业资源为例,其中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116.89万吨,加工70余万吨,转化率仅60%左右;汉中是全国的茶叶基地之一,茶叶面积达55万亩,茶叶企业380户,有定军茗眉、宁强雀舌、午子仙毫等20多个品牌,但目前尚未形成品牌效应;汉中的蔬菜也颇具优势,全国蔬菜品种27科,110种,汉中就有21科、63种,目前蔬菜面积达到90万亩,总产量达132多万吨,但仍存在自然成分严重,市场化程度不足问题;汉中又是“天然药库”,西洋参、山茱萸、茯苓、猪苓、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已初具规模,品种品位均居全国前列,但目前尚没有一户企业能承载起把资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品位优势不能变成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

从企业发展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的低形态,主要表现是:1.少,全市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有1498户,仅占全市企业总数12.1万户的1%,没有反应出农产品极其丰富的市情;2.小,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27户,但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却寥寥无几;3.低,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对原料的初加工,只有18%左右的企业的产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4.散,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是以家庭多余用房,或租用被淘汰的校舍、乡镇机关、营房为生产基地的,氺、电、路不便,既难提升企业的档次,更难形成外部规模效应;5.发展不平衡,县区之间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方面,无论是发展总量、还是企业规模、科技含量相差悬殊,有的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还是空白。这既是汉中农业产业化形成缓慢,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二、三产比率无法迅速改变的根本原因。

汉中的就业空间之大是无需置疑的。汉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也就是造就千百万个就业岗位的过程。诚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外流或内存不是政府的一纸红头文件能奏效的,必须在政策上和发展环境上创造条件,在鼓励农民创业乃至全民创业上做文章。因此建议首先抓好四件事:(1)进一步确立以乡镇企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振兴县域经济规划,推进乡村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工业薄弱的县区可从发展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把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作为主攻方向,挖掘大农业的容人之量。形成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发展特色,达到农工两不误的目的;(2)以乡镇建设为载体,把企业所需要的“三通一平”[水、电、路,场地]作为公益事业去实施,为非公经济、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3)总体布局,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入手,与专业市场、小城镇发展相结合,发展产业集群,由低到高把地方特色产品打造成精品,占领市场,扩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的空间;(4)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的作用。形成公办、民办培训机构平等竞争的机制,提高培训效率。同时要建立企业培训员工的监督机制,保护农民工接受再教育的权利。完善激励政策,保证培训效果。

总之,只有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当作一种资本,一种力量,才能合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只有加大培训教育投入,才能使农村富余劳动者变成新型的技术性劳动大军:只有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搭建创业平台,广开就业门路,农民致富才有望,农村奔小康才能变成现实。

作为实习也是一种生活体验,我利用寒假时间做了一些调查,形成了这份报告,在此感谢:1.汉中市统计局、中小企业促进局提供资料;2.宁强县代家坝镇及白猿沟村领导的帮助;3.我中学时代的老师对报告文字上的修改。

猜你喜欢

汉中市汉中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陕西省汉中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座谈会召开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基于SWOT分析法的汉中市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汉中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第二十六站:汉中]
汉中的菜豆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