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三大电影节,谁更看重中国

2009-02-11

环球时报 2009-02-11
关键词:戛纳华语威尼斯

本报驻德国、法国、意大利特约、特派记者 青 木 董 铭 张 磊

中国影星章子怡度过了特殊的30岁生日。德国当地时间2月9日,章子怡在作为颁奖嘉宾出席柏林电影节“Shooting Star 2009”的颁奖典礼时,接受了电影节对她30岁生日的祝福。欧洲三大电影节一向跟中国很有缘分。2006年,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曾向章子怡惊人一跪。2008年,戛纳电影节组委会曾向四川地震死难者表示哀悼。那么,柏林、威尼斯、戛纳,欧洲这三大电影节,谁跟中国最“铁”呢?

柏林是中国影人的“福地”

柏林电影节是华语电影,尤其是内地电影在国际影坛起飞的地方,“福地”之说由来已久。因为相比欧洲其他两大电影节,柏林最年轻也最先锋,它在亚洲电影的发掘上先走一步,从张艺谋的第五代到王小帅的第六代都以柏林为突破口,等到声名鹊起了,再转战威尼斯和戛纳。

对于中国电影与柏林电影节的渊源,柏林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最有发言权。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30年来,柏林电影节和中国电影的关系很近。自1982年《三个和尚》获第32届西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最佳编剧银熊奖后,中国电影成了柏林电影节的获奖专业户。特别是1988年张艺谋凭《红高粱》获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后,《香魂女》、《喜宴》、《图雅的婚事》、《我的父亲母亲》等屡获金熊、银熊奖。难怪,德国《柏林日报》发出“要看中国电影,就到柏林电影节”的口号。

同时,柏林电影节对中国影人的信任,也是其他电影节无法比的。几乎每届电影节都有中国影人担任评委,像这次就选用了华裔导演王颖。

戛纳“不待见”中国电影

相比柏林电影节,戛纳的门槛要高很多。到目前为止,华语电影只有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1993年拿过一个金棕榈,还是与新西兰女导演简·坎普的《钢琴课》分享的荣誉。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戛纳一度成为华语电影最热闹的海岸线。第五代在戛纳的荣誉,除了陈凯歌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还有张艺谋的《活着》。这部厚实的巨作成就了中国内地唯一的戛纳影帝葛优,也让巩俐稳坐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女星头牌。台湾电影的旗手侯孝贤、杨德昌和蔡明亮,也一直是戛纳的宠儿,《悲情城市》和《一一》的经典毋庸置疑,没能拿下金棕榈,只是因为那一届的对手实在太强了。戛纳曾颁给王家卫和张曼玉“杰出成就奖”,这也是对香港电影最高级别的肯定。王的作品在戛纳几乎是部部皆被追捧,其情调很是合法国人的胃口。

因为难度大,所以如能在戛纳获奖,足以成为中国电影人简历上辉煌的一笔。2000年王家卫、杨德昌、姜文三部华语片的大放异彩,成就了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可那高潮一过,这两年的中国电影出战戛纳时,就只剩第六代的散兵游勇了。圈里流传的说法是戛纳现在的掌舵者、艺术总监蒂耶里·弗雷莫不太待见华语电影,自从他逐步接手主席吉尔·雅各布的工作后,中国电影人在戛纳的运势就大不如前了。

威尼斯主席看好中国电影

威尼斯的状况则正好相反,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通。早年留学北京的他,说得一口不错的汉语。基于对华语电影的熟悉和推崇,让他成为整个欧洲电影市场上的中国“推手”。自从他当选又连任威尼斯评委会主席以来,华语电影接连在丽都岛奏响了凯歌。贾樟柯和李安前后脚捧起了金狮奖,《三峡好人》和《色戒》两部华语电影得到了世界级别的肯定。在这种鼓励下,各种类型的华语电影争相前往威尼斯。无论是姜文的超现实还是杜琪峰的类型风格,都能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找到自己的空间,反过来也影响国内电影市场的多样化。

穆勒曾告诉记者“21世纪的电影将由美国和中国主导”。美国的商业化运作显然无人可比,中国则胜在有很深的文化根基,也经历过很多社会动荡,将现实和历史很好地结合是中国的优势。而且,中国电影近几年的商业化也在日趋成熟,这也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埋下很好的伏笔。▲

猜你喜欢

戛纳华语威尼斯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戛纳电影节左右为难
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举行
威尼斯商人
范冰冰、李宇春、娜扎 斗艳2018戛纳,谁赢了?
戛纳红毯迎来中国小仙女,原来你是这样的关晓彤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文艺范
每人一个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