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硅谷”十多万人缺活干
2009-02-11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李春明 本报特约记者 苏 泰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冬”在岛内持续蔓延,失业率不断攀高,向来被视为台湾“经济风向标”的高科技产业更成为这波寒流的“重灾区”。日前岛内媒体爆料称,被誉为“台湾硅谷”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内有多达十万多名从业人员在春节前后大休无薪假,引发岛内舆论高度关切,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等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电子新贵”集体“休假”
据台湾《中国时报》10日报道,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从业人员长期顶着“电子新贵”的光环,但在金融海啸带来的景气寒冬下,多数人无法幸免,“落难新贵”不计其数。
据报道,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在春节后对园区内400多家厂商实施无薪假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48家业者回复,虽然仅占厂商总家数的1/3,但这些公司员工人数多达12万人,占区内总从业人口的92%。调查结果显示,共有56家厂商实施无薪假,其中49家要求全员休无薪假,其余7家则是部分员工休无薪假,共有超过十万名工作人员每周都休一到两天的无薪假。还有园区内部的员工表示,从去年年中开始公司就已经推行休无薪假,一个月无薪假从两天到八天不等。今年1月更是夸张,20日前总共只上了两天班。无薪假情况如此普遍,以至于园内“生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高峰时期人挤人的园区道路近来变得空荡荡。
“台湾硅谷”走下神坛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就业情况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这里一直被视为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风向标。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立于1980年12月15日,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以新竹园区为半径、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快速兴起,使台湾成为仅次于美、日的全球第三大微电子生产地。据统计,2001年,占台湾总面积不到1/1000的新竹科技园区产值却占到了整个台湾工农业总产值的15%。与此同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竹园区也成为拥有430家厂商和超过12万名从业人员、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8年园区生产总值更高达1.05万亿元新台币,台积电、联华等一批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在此成长,全球80%的电脑主板、80%的图形芯片、70%的笔记本电脑、65%的微芯片产自这里,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也因此被称作“台湾硅谷”。
不过,由于全球经济景气不佳导致生产订单遽然减少,园区内企业也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不少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员。根据竹科管理局统计,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短短两个月内,园区裁员就达3000多人,引发园区内人心惶惶,唯恐接到裁员通知。部分园区内企业员工甚至北上“劳委会”、“行政院”,指控公司恶意裁员、片面实施无薪假,损害员工权益。
当局呼吁正视困难
对于园区内严峻的就业情势,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长颜宗明9日强调,全球景气透明度虽不高,但竹科放无薪假人数不太可能再扩大,有机会在第一季度回落。竹科同业公会监事长童兆勤认为,竹科放无薪假的人数短期应该不会再扩大,业者现在都在观察第一季度的情况,如果全球经济更恶化,第二波人力精简与无薪假才会展开。台湾“国科会”高层官员也表示,园区还是有厂商逆势求存,有的太阳能产业和生技产业还因接到急单而对外征才,生产线慢慢恢复正常。尽管短期内不会出现更严重的情况,但面对可能向全岛蔓延的“无薪假危机”,台当局还是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事态扩大。针对部分公司可能利用经济不景气违法裁员,台湾“劳委会”表示,最近将针对比较特殊的企业进行查访,一旦发现有非法裁员及无薪休假情况,将对相关企业进行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