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还是老的辣

2009-02-10

大众文化 2009年1期
关键词:花城出版社白桦艾青

雷 雨

刚刚收到花城出版社的张懿编辑寄来一大摞书,其中有一本便是邵燕祥先生刚刚出版的《教科书外看历史》。此前看过邵燕祥先生也是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由朱正先生领衔主编的《思想者文库》中的《非神化》。邵先生减退了诗人的天真浪漫,增添的是对过往历史的难以忘怀,对过往岁月的不留退路的彻底批判。还是一贯的犀利风格,不改的锋芒,对中国社会封建遗毒的批判,对胡风案的审视,对反右扩大化的反省,对柯庆施为什么说“中国知识分子都是贱货”的追问,对饶漱石所谓的“先小人后君子”的求索,对十年文革的审视,对前苏联的深刻解读,对苏联对中国深远影响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不仅仅是诗人的激情使然,更多的是一位睿智的饱经忧患的历史老人丢掉思想包袱之后彻底的省悟和毫无保留的呐喊。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写给李辉的《评“红”长简》,嬉笑怒骂,但并非游戏笔墨,让我们见识了一位身自经历过十年浩劫的历史老人是如何看待红卫兵运动的,“事情有时看似复杂,剥到葱心其实很简单,但当你以为实质上很简单的时候,它却表现得目迷五色,复杂难辨。”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从反省历史的角度看,与邵先生的初衷都是一样的吧?还有一篇《1957:中国的梦魇》,引经据典,平心静气,这样酣畅淋漓的长文章如果让大学的一些博导博士们写来,该是怎样的面目可憎味同嚼蜡?《纪念俞平伯老人》,看似一篇小文章,初看题目,还以为是追怀俞平伯老先生的回忆文字,结果一看,笔锋所向,直指李希凡的要害,尖刻犀利,其人品的高低,昭然若揭,令对手无所措手,真是少见的妙文。这样的犀利风格还见之于《喜读〈王力病中答客问〉》、《久违了,王力先生》,看似随意写来,实际上大有深意,令人浮想联翩,让我们领教了杂文大家的风采!《不屑一顾是何人》,文字不长,但是对冯骥才的批评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虽然是第二手资料,但是很令人信服感叹!

如果说《非神化》中的文字,相当一部分还是属于杂文的急就章的话,那么在《教科书外看历史》一书中,邵燕祥先生显然更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集中到了历史问题上,而且思考得更加深邃深远,更加透彻见底,如《也谈坏分子》,就已经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阶级斗争问题的肤浅批判了;关于前苏联的思考,如《重过莫斯科》、《历史的感叹》、《重读“赫鲁晓夫接见”的老照片》、《普希金咏蝗虫诗》,在我们分享老先生智慧的同时,不由得想起我们生活的饱经忧患的沧桑土地,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

《从法律角度看毛泽东稿酬》虽然是受别人文章的启发,但是邵燕祥却从另外的角度提出了问题,启发人们思考,这样的思考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围绕一则广告的阅读笔记》,从上海路上商店橱窗里的“上流社会的价值观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无产阶级的想入非非”广告语汇引发开来,居然写出了一篇声情并茂的好文章。《被历史所遗忘的》,提到顾彼得的《被遗忘的王国》,这本书,我也在丽江街头买到过,可惜没有细看,邵先生在这样的书中,却读出了巨大历史变迁的复杂性和破坏性来,读书还是要细致琢磨呀!邵先生提到的《白玫瑰:1943年的鲜血》,根据此故事拍成的电影,非常撼人心魄,我曾经把自己看电影的感受告诉过《清风苑》的主编殷方,因为她关注过林昭的事情。

邵先生的《研究一下“吴芝圃现象”》,根据张一弓发表在《收获》上的小说,结合一些历史资料,把看似难以进入写作视野的资料运用的风生水起,摇曳多姿,应该算是难得的好文章,而关于高耀洁的文字,则更让人沉重了。邵先生如此关注中原,也许和他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有关?当然,邵先生的文字,与妖魔化河南人无关。

邵先生是大家,但是难免也有疏漏的地方。邵先生为一个名叫李纳的人写的序,认真体贴,赞美由衷,但是提到艾青对李纳的评价,认为艾青的评价很难能可贵,云云。但是,同一个艾青,我们当然不否认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可在白桦《苦恋》这个事情上,也有一段逸事。据说,《苦恋》还没有被公开批判的时候,艾青见到白桦,由衷地说,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但是,不久,在批判《苦恋》的座谈会上,艾青又说,对党这样恶毒攻击,白桦太可怕了!我恨不得一头撞在银幕上!邵先生一时大意,把乾隆皇帝的名字弄成玄烨了,另外,梁启超的外孙女到底叫吴荔明还是梁荔明啊?

多年前,还是在一家小报社当小编辑的时候,在新华日报上看到邵先生的杂文《会开会吗?》,正在仔细拜读,刚好被一位很自以为是的领导看到,教训我道:老右派的脾气一点不改啊!以后少看他的文章!没有办法,还是喜欢邵先生的文章,姜毕竟还是老的辣嘛!

猜你喜欢

花城出版社白桦艾青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
艾青林场守鹿
《马诗(其五)》:良驹何时得驰骋
《题都城南庄》:我们总在不断重演着“错过”
爱情
具有高尚人格的白桦
白桦生北国
艾青来了
无题
著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