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令人震撼的鄂尔多斯

2009-02-10傅溪鹏

大众文化 2009年1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治沙

傅溪鹏

去年秋天和今年夏天,半年多时间内,有幸两次去了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尽管两次全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转了几圈,然而,鄂尔多斯的飞快发展,辉煌成就,已足以令我们惊叹、震撼!

第一次去,住鄂尔多斯假日大酒店,参加《中国作家》杂志与鄂尔多斯市的文学合作项目签字仪式,还参观了康巴什新区,虽然只呆了一天,可感触颇多。

首先,一个地级市与一个国家级文学刊物签订一个多项目的文学合作协议,设立“鄂尔多斯文学大奖”,设立中国作家鄂市创作基地,投资达数百万元之多;同时拟在鄂市建造一个投资亿万元以上的“中国文学馆”,将来的馆藏将从古典文学精品到现当代文学精品,比北京现在的亚洲最大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藏品跨度还要大,其气魄胆识,令人震惊……鄂市如此大的文学行动,在全国地级市中当属首屈一指,即使在全国的大城市中也还没有听说过。

一走进康巴什宽阔恢宏的文化广场,蒙古英雄成吉思汗高大的塑像,便跃入眼帘,形象气吞山河,咄咄逼人……环眺四周,七大文化建筑:民族大剧院、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宏伟壮观,独具特色,这在全国各地,都不曾见过;甚至在北京、上海,也是罕见。一问才知道,这片气势恢宏的艺术建筑群的设计,乃是出自于二十九个国家的一百个国际设计大师之手。其中,就有设计过北京奥运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著名设计大师赫尔佐格、德梅隆和艾末末。

而我们入住的鄂市假日大酒店,更是富丽堂皇,在国内外的五星级大酒店中,也属上等。

鄂尔多斯市在文化建设上之大手笔,可说是十分超前的。可见,鄂市在响应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做出了独特突出的表现,其文化建设步伐之快之大,走在全国地级市之先。本来,历史上,鄂尔多斯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代表蒙古族的三部历史巨著《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据说就有两部诞生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的文化辉煌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次去鄂尔多斯,是今年8月1日,与几位作家评论家同行,也只呆了两天多些。这回,转的圈子比上回大得多了,看到的新鲜事也比上回多得多。尤其是,因为有一直陪同我们的鄂市市委秘书长温跃军一路上不停地热情指点、介绍鄂市的新景观,这就使我们更加大开了眼界,脑袋里也就装进了更多的鄂市新成就新景象,感动和震撼也就更多了。

刚从机场出来,吃过午饭,温秘书长便带着我们马不停蹄地上路了。第一站,是看神华煤制油项目。站在高地上,一望无边的化工厂,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高塔林立,管道纵横,传动带如河水流淌。解说员说,煤块从传送带送进去后,最终流出来的居然是柴油等油制品及其他化工产品……如同神话一般,令人惊叹不已!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听到,第一次看到……据说,这化工厂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鄂市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一样站在一流的高水平线上了。

到了神东的大湾煤矿时,让我们这些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作家,穿着“下矿井”的装束,全副武装,连眼睛也戴上墨镜,说是防煤尘用的,还佩戴了照明用的自动矿灯。我们乘坐一辆进口的高级中轿车,直驱矿下隧道,在宽宽的煤巷中缓缓行驶,听着介绍,听着音乐,悠哉悠哉的。这哪像是下煤矿?倒像是在风景区旅游……在工作面下车,空气中一点煤尘也没有,只见一长溜直径20公分粗,闪亮的钢柱子直排排地支撑着巷道掌子面。林立的白色粗钢管子边上是传送带上哗哗流过的煤流,像是一条黑色闪光的河流……看不到一个采煤工人,只有机器的轰隆声。据说,这眼单井年产量20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单眼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之高,世界一流。掌子面上只有三四个监测自动化采煤的工作人员,他们按按电钮什么的,月薪居然高达八九千元,相当于北京的部级干部工资了……这景观,与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下大同煤矿矿井见到的浑身黑不溜秋的采煤工人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

据说,这样如同风景区般的矿区、工业区,在鄂市最少还有几十个。

在鄂尔多斯羊绒生产基地看到的辉煌成就,就更不用提了……这里的羊绒产品大多出口,畅销世界各地,名气很大。

第二天,驱车到恩格贝旅游区考察,更是振奋人心。这里一望无际的草原,银亮的水系,饲养放养的火鸡、鸟类、牲畜无数;到处一片绿色,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亮透彻,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游人如织……进入展览馆一看,才知道这恩格贝十几年前竟是一片荒漠沙丘,全是不毛之地……英雄的鄂尔多斯人坚持不懈地与沙漠作战,首先用“地球癌症——砒砂岩”之克星——沙棘植在沙漠上,持久恒战,一步一个脚印地艰辛战斗着,才造出了一片绿洲……

据记载,古代的鄂尔多斯遍布古森林,才有现在丰富的煤矿;历年的沙化侵蚀,人为破坏,鄂尔多斯慢慢变成了大沙漠……

新世纪以来,在原有的治沙成果上,在鄂市市委书记云峰的带领下,鄂尔多斯人“蓝天做帐地做床,黄沙拌饭可口香”地不懈战斗着,终于把沙漠变成一片片绿洲……治沙英雄中,有一支赫赫有名的由蒙族女英雄乌云斯庆率领的蒙族姐妹治沙队,事迹感人。这样的治沙男女勇士,还有很多很多……这种英雄的治沙精神,传遍中国,传遍世界,被联合国表彰,为海外人士景仰,日本的一位农业专家很受感动,组织了一支治沙队,自费千里迢迢赶来,加入了鄂尔多斯的治沙行列,也立了大功……

现在,鄂尔多斯的森林覆盖率已达百分之二十点零七,植被率为百分之七十五……

新世纪以来,在云峰书记提出的“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率、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六高”战略思想指导下,鄂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飞快,2007年生产总值达1150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六十位;人均GDP达1万多美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四位;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二十八位;在城市发展的潜力分析上,鄂尔多斯市的竞争力已经排名为全国第一名,超过了香港在内的全国所有城市……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视察鄂尔多斯时说,鄂尔多斯继 “深圳模式”、“温州模式”之后,创造了“鄂尔多斯模式”,值得钦佩,值得学习。

“鄂尔多斯模式”创造了人间奇迹。鄂尔多斯大有希望。鄂尔多斯人大有前程……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治沙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网友留言 “鬼城”救赎该借鉴海南
“危机”鄂尔多斯
用开放促发展
人人创业方能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