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自私”条款带了坏头

2009-02-09

环球时报 2009-02-09
关键词:美国参议院社论保护主义

●本报驻美国、日本、法国特约记者 尚未迟 林梦叶 姚蒙 ● 陈一 ●本报记者 郭孝伟

在许多国家的共同声讨之下,美国参议院被迫修改刺激经济计划中附加的“只买美国货”条款,《今日美国报》把这个动向解读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硬立场出现“软化”。但2月6日,美国参议院又通过一项“雇美国人”议案,以此作为批准经济刺激计划的附加条件。全世界受过一点教育的人都清楚,贸易保护主义是彻头彻尾的毒药,美国的高官和议员们怎能不知道?因此完全是他们讨好选民的政治私心在作祟。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如果它带头饮鸩止渴,全世界都将被迫跟着喝毒药,80年前的那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大悲剧再次上演就不是没有可能。连美国的《纽约时报》都看到了这种危险,它7日发表的社论呼吁警惕保护主义的危险势头,并称“美国此时此刻应该尽快灭火,而不是煽风点火”。

美国修改“自私”条款

自1月28日美国众院通过了附加有“只买美国货”条款的刺激经济计划之后,引发奥巴马上台以来全世界对美国最激烈的讨伐声浪,美国国内的声音出现分裂,争议四起。

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敦促参议院明确禁止将任何“只买美国货”的条款写进刺激经济方案中。麦凯恩说,“只买美国货”条款“向全世界发出的信号就是美国将向保护主义倒退”,而且迟早会引起欧洲和日本等其他国家通过类似的“只买本国货”条款。

美国商会140个会员公司和各种行业协会已给国会领导人和总统写信,要求取消“只买美国货”条款。

2月4日晚间,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之下,美国参议院以65票对31票同意对“只买美国货”条款进行“修正”,但否决了麦凯恩提出的有关废除该条款的议案。参院通过的修正案要求,该条款在具体实施时“应遵守国际协议安排下的美国义务”。

法国《回声报》的分析认为,美国参院对这一条款的改动,是在欧盟的压力和白宫压力之下做出的。该报还特别提到了德国总理的态度,并称默克尔对美国修改该条款感到高兴。

不过,也有人表示担忧,法国《解放报》报道说,美国参院虽然对“只买美国货”条款规定了条件,但并没有取消这一条款,这仍然使美国在欧洲等地的贸易伙伴担忧,这样的条款显然不利于欧美的贸易关系。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美国参议院4日同意对“买国货”条款进行“修正”,但仍然是羞羞答答地在搞贸易保护主义,只不过多了一块遮羞布。周世俭说,美国参议院修正后的条款承诺遵守那些有条约和协定的“美国义务”,意味着它不限制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等地区的产品,但亚洲许多与美国没签协定国家的产品怎么办?

美保护主义冲动不容忽视

“只买美国货”条款余波未息,美国参议院6日投票通过了一项限制外国人在美国银行就业的议案,以此作为批准经济刺激计划的附加条件。这项被称为“雇美国人”的条款已被塞入参议院版的经济刺激方案中。

据美联社报道,根据该议案,接受政府救助的美国银行在增加雇员时必须优先考虑雇用美国人;银行若为外国雇员申请签证,之前三个月和之后三个月均不得辞退或替换美国员工。该议案一旦被签署成为法律,将适用于300多家正在接受政府援助的美国银行。

新的保护主义条款再次成为争议的热点。美国政策国家基金会负责人斯图尔特·安德森对美国媒体说,这一政策是“不明智”的,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因为不是美国人而被美国公司拒之门外。移民权利团体更是痛斥“雇美国人”条款为狭隘的保护主义措施。美国移民律师联合会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议案纯属出于恐惧的“本能反应”。有分析称,从众议院的“只买美国货”到参议院的“雇美国人”,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卷土重来,而国会山更成了一个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顽固堡垒。

尤其令人担心的是,贸易保护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正在美国社会上迅速蔓延。据“美国之音”报道,美国制造业联盟的执行主任斯考特·保罗表示,国会的“只买美国货”条款有着广泛的支持基础,美国民众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最近的民意测验显示,84%的民众赞成这一规定,“84%的支持度是很少见的,它反映了民众的心愿”。

美国带了个坏头

美国之外的媒体对美国国会通过的“自私”条款绝大多数持严厉批评态度。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社论称,决不能容忍发自美国的保护主义。该社论认为,美国的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只买美国货”条款如果通过,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保护主义的连锁效应,受保护主义诱惑的国家很多。

日本雅虎网站的一篇文章也评论说,美国不能在经济好的时候就标榜自由主义,并强加给其他国家,而不景气时就钻进保护主义的硬壳下躲起来,这是难以容忍的行为。

但各国媒体的批评并没有改变保护主义出现抬头的趋势。

美国《华尔街日报》6日报道称,各国竞相构筑贸易壁垒。该报道列举了俄罗斯、美国、欧盟、印度的保护主义做法之后称:“这种势头发展得如此迅猛,以至于WTO官员们抱怨,他们现在要靠媒体报道才能及时了解形势变化。WTO曾在1月23日发布报告,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现在它正在重新审视这一报告。”

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题为《全球化开始开倒车》的文章中称,尽管支撑全球化的观点没有改变,但事态正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在被拉向两个方向,“从理智上讲,他们相信有必要保持市场开放,以及贸易和投资流动。而从政治上讲,他们面临着压力,要应对不满、恐惧、要求保护的选民”。《金融时报》还做出悲观的预期:“近来的情况进展表明,愤怒的公民将比抽象的理论更重要”,“各国政客和商人们无力阻止保护主义势头”。

保护主义损害美国形象

周世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次危机实际上是美国拖了全世界的后腿,现在美国又想带头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肯定会损害美国的形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美国曾高举世界自由贸易的大旗,但现在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是中国。

周世俭认为,当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时,保护主义几乎成了一些国家的本能反应,但它们显然应该更理性一些,考虑得更长远和全面一些。他说,在经济界,保护主义被公认为是世界经济的大敌。上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最大的教训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正是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法》,将数万种商品的关税大幅提高,引起各国竞相报复,把全世界拖进了贸易保护与贸易萎缩的恶性循环之中。

美国《圣路易斯邮报》评论说,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美国不可能是餐厅里的恶霸,通过偷走其他小孩的饼干来填饱自己的肚子,“我们应该听从老师的教导:如果我们学会分享,那么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食物。”不幸的是,国会议员们却忘记了小学生所学的道德伦理课。

7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社论,以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历史为鉴,呼吁奥巴马政府尽快从保护主义的桎梏中摆脱出来。《纽约时报》的社论说,在全球经济危机四伏之际,富裕国家理应齐心协力,推出协调一致的刺激经济方案,维护贸易自由,并向穷困弱小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然而目前美国及一些国家推出的政策,近似于引发80年前那次全球经济衰退的错误政策,世界恐将重蹈覆辙。《纽约时报》的社论称,此时此刻,美国应该尽快灭火,而不是煽风点火。▲

猜你喜欢

美国参议院社论保护主义
美国的政策转向与南海形势新动向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纽约时报》社论批评美国陆军发布的虐俘事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