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国际投机商打劫中国
2009-02-09
刘志勤
“救市”,中国更要有科学研判
金融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以来,中国负责任的态度受到了世界的重视和尊重。但世界是复杂的,也会有一些人打中国的主意,利用中国的厚道为自己谋利。在刚结束不久的达沃斯论坛,笔者在会场上遇到一位印度尼西亚银行界朋友,他的一番话让我更体会到一种提醒之意,我们需要在这场主动、慷慨、负责任的“救市”行为中有必要的警惕之心。
他说:“我们印尼人从来不舍得在国外大把花钱,‘外国人享受,却让我们埋单的事我们不干。”这番话说给我这个中国人听,有些像是自我炫耀,又显然含有一定的揶揄意味。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有少数国家由于执行了相对比较合理的金融政策,使本国在危机中遭到较少的损失,印度尼西亚是其中一个。该国长期以来始终让本国经济,尤其是金融界与国际市场保持一定距离,绝不允许随意把钱投入国外金融大鳄的账上。不仅如此,该国十分鼓励在国外的侨民和企业把在国外挣到的外币汇回国内。这是印尼受危机冲击较轻的一个原因。
从整体上看,中国银行业也算是少数几个决策正确的国家,并没有受金融风暴严重冲击。在这次达沃斯论坛中,一些中国银行家成了许多国外同行的“主治医生”。比如,某国有大银行原先持有大约280亿美元的国外投资,在2007年底和2008年初就“智者先知”地收回一半左右。许多国际金融同行对这种成功管理与决策体制惊叹不已。这充分说明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非不可预测,不可预防。在中国,虽然也有少数金融机构在庞大的资产面前丧失了冷静与理智,在一些“说客”的鼓动下,轻率地将大量资金投入国际市场,结果是血本无回,但只要有科学和冷静的管理和决策研判,完全可以避免“交学费”。避险是如此,“救市”同样是如此。这可能是这位印尼朋友没有想到、却可能对中国相当有益的第二层意思。
中国处理危机经验相对最少
在面对这场史上罕见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时,中国处理危机的经验是世界大国中相对最少的。我们除了冷静之外,最主要的是要切忌对西方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千万不要以为对西方的慷慨会换来他们同样的回报,以为他们也会像我们一样,在关键时刻全力地拯救世界危机。恰恰相反,国际社会中有不少投机商们正在寻找机会,准备利用这次危机,借中国缺乏经验,浑水摸鱼,再发上一笔危机财。
在国际投资商看来,信心满满的中国很可能会成为当前世界最有“油水”可捞的地方。如果细细地打量一些国际资本集团,就会发现有的国际投资公司或者一些利益集团,一方面在给中国戴高帽,另一方面却给中国“穿小鞋”。他们有的一方面空泛地赞扬中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却呼吁要中国放开汇率,或者干脆自己设置贸易壁垒,在本国城头上竖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有的一方面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会是拯救世界经济的动力,另一方面却又散布中国的巨大外汇储备构成了威胁;有的则一方面赞扬中国的刺激经济的计划,同时又指责是中国的储备造成这次经济危机;还有的更是一方面说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又要煽动人们对中国的不信任与不满。
而反观一些大资本集团最近半年的资本行为,更是可以看出端倪,笔者总结出四点:一是所谓的“釜底抽薪”。为了“套现”,填补自己的窟窿,在如此困难时刻撤走在中资企业中的股份,由所谓的战略投资伙伴变为了竞争对手;
二是所谓的“过河拆桥”。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的钢铁行业,在与中国钢铁企业长期友好合作之后,终因危机翻脸,决定只买“国货”,把中国大批相关企业的产品拒之门外;
三是所谓的“趁火打劫”。有的西方资本和利益集团利用中国大批采购单的机会,抬高中国欲采购的商品价格,狠赚了一笔中国人的钱。
四是所谓的“乘虚而入”。不少西方机构正在摩拳擦掌,伺机在中国的中小银行间寻找新的切入点,尤其是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若干外资企业已经抢占桥头堡,为向纵身发展积蓄力量。这些情况无疑给中国敲响警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新问题,制定出新的政策,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要警告发灾难财者
当前,因为金融风暴,国际上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但由于危机以来中国的“救市”及各种负有责任的行为,中国的受信任度始终排在世界前端。2009年2月1日出版的《世界报》公布的对世界大国的信任度调查,人们对中国企业和对政府控制能力的信任度均高于大多数西方国家。这集中反映了中国当前对于拯救世界信任危机的贡献。但是,正如经济学中的常识,资本是贪婪的,资本要牟取利润的规律也是无情的。正是中国赢得了空前的信任度,同样也提升了国际资本向中国牟取更多利润的动力。
当前,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充满既期待又疑虑的复杂心情。他们把中国视为危机大海中的救生船,中国的采购单或到中国赚取利润,就像是一个个实用的救生圈。但是,中国自己必须要有自我认识,一艘救生船普度不了众生,中国也不可能成为救世主。中国需要警惕那些不负责任的、发灾难财的西方资本集团,必要时也需要警告、惩罚那些在危机中不重道德者。毕竟,在这个危机关头,要真正到达安全的彼岸,需所有国家与人士的齐心携力。▲(作者是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