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哲学反思

2009-02-09李绍伟

关键词:个体价值政治

李绍伟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哲学反思

李绍伟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种最基本形态,但长期以来个体价值一直淹没在社会价值的洪流之中。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出发,本文认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作为人的活动的必然要求和客观结果,将能够更深刻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存在,使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与行、受动性与主动性、社会性与个体性得到辩证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人为本;哲学反思

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价值哲学促使人们对一切已然的存在进行深刻的价值清理与反思,对一切未然的存在进行冷峻的价值审视与判断,这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蕴含和价值生成的巨大空间。“对思想政治教育楔入价值哲学思考,无疑是时代的重要使命。”[1]6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不仅有自身的本质属性,而且有自身的价值属性,对其价值问题的研究是对其本质问题认识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是其本质力量的张扬与释放。历史上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总是在“中心论”、“万能论”与“无地位论”、“无用论”等错误观点之间摇摆不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属性的深刻把握,缺乏对其存在根基进行理性反思,从而导致了种种错误的、片面的、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价值哲学理论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合理性进行正面解答,对那些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进行现实审问,从而为创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提供稳健的哲学基础。科学与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哲学维度,“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的分析与论证只不过是对特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多维度诠释”[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价值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3] 6因此,价值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用来说明客体的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范畴。价值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客体的属性是价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价值的现实构成因素,价值来源于客体属性,决定和体现于主体需要,形成于实践,是主观性、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的统一。

在界定价值范畴意义的基础上,从人类对象性活动和主客体关系两个维度,着眼于主客体相互关系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便获得了哲学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应、相接近的关系”[1]46。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性的意义关系。因此,就哲学层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就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的质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综合统一”[1]48,其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必然性。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关系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必然以具体化和外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呈现出多种价值形态。在各种类型的价值形态中,最普遍、最实用的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从价值客体属性、价值主体需要以及教育主体需要方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多数研究者认为,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社会价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个体价值在社会价值中才能体现。这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强调社会价值作为主导对个人及其行为的决定性制约作用,把个体价值淹没在社会价值之中。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及两者相关性的理解不断加深。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权利意识、主体意识、价值意识逐渐觉醒,人的思想与活动的独特性、差异性、选择性不断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的诉求逐渐显现。因此,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进行深入思考,正确地处理两者之间辩证的矛盾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价值支撑。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方法。马克思强调,“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而“现实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4]73, “是处于既有的历史条件和关系范畴之内的自己”[4]119。这就是要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去说明社会,而不是相反,把社会当作现成的东西去说明个人。事实上,社会并不是单个人机械相加的总和,而是由人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5]。人是在社会关系中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存在一个预先设计的实体化社会。马克思说过,“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就是社会”[4]1,并提醒人们:“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6]。因此,个体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归结为:个体只有以一种社会性的形式,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才能成为人;而社会不过是个体结合而成的一种关系体系,是现实个体生命活动的社会形式,也就是人这种特有生命实体的特有存在方式。

毫无疑问,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必须经过“现实的个人”这个中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只有通过其对个体价值的实现而实现。当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社会一般表现为具有特定形态和范围的人群共同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才是具体的和现实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的意义和最直接的、本体的价值在于人的改变。具体地说,在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改变,“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品德发展”[7]。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导致的这种改变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体现了人对某种引导着社会发展方向的思想道德理想和价值的追求,因而在本质上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是要通过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8],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促进个体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而使社会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性力量——现实的人,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成为社会大系统中具有某种实体性功能的有机构成部分。

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看,作为个体的人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9]387。那么,作为个体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就应该被纳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视野。“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决定,个体价值也有其重要方面,它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离开了个体价值,社会价值也就变成了空洞的与人无关的东西,忽视了个体价值,也就无法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10]。这样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延伸和验证,社会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个体价值充分实现的基础上,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辩证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并不足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存在提供最后的支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的探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加具有本源性的意义。在学术界,长期立足于“社会价值”的尺度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以抽象的“主体”来取代现实的“人”, 在一定意义上拒斥和消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人学基础,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模式的转换与思路的创新。所以,无论从实践领域,还是理论层面,我们必须透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层帷幕,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并以此作为一个基本的研究视角,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做出合理的解释。

“以社会哲学的视野揭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本质,以人学视野揭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本质。”[11]89从社会需要的视角出发,实际上就是从政党利益或国家利益出发,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的重要使命,其地位是独立的和不可替代的。客观上来讲,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是有其现实合理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合法性的基础。这对于纠正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和“无用论”两种错误认识和实践倾向,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另一方面,“社会需要论”的方法论模式却无法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存在,又是如何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的。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人们往往立足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本质或者说社会物质基础、社会功能和社会普遍价值导向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起源、发展类型以及社会历史作用,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则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一般,而忽视了对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深层细致的研究。因此,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从根本上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野,使研究者的思路难以超越经验性认识的框架,无法在深层意义上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事实存在”和应当的“价值存在”,然而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才能显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意蕴和本质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历史领域的事实存在,应该顺应历史和哲学的需要,突破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局限,对原有的、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进行转换,使目光穿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表现形式,走向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最深层、最基本的存在,即从现实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出发,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路,人在本质上是作为活动的主体而存在的,能动而现实的活动是人存在的基本形态。以人为本,从现实的人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发点,人的活动(实践)自然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视角。从人的活动的视角来看,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是根植于人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本质力量,并表现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而展开的活动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人的一种生存和活动方式,是人通过独特的活动方式来追求自己价值理想的目的性活动。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本身业已形成的、特有的生存发展方式”[12], “是人们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13],“德育功能之所以能够展现和实现,根本在于人有德行修养的需求”[11]223。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主体性活动,就会很好地解决人的当下思想道德素质状态与人的思想道德理想状态之间的矛盾,从而使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与行、受动性与主动性、社会性与个体性得到辩证的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动态发展的领域。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作为人的活动的必然要求和客观结果,把人的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最高的存在,将能够更深刻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存在。在理论层面,我们就有可能理解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关系范畴,澄清许多以往有争议的问题,接近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在实践领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逻辑和本质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变为人民群众自由自觉的活动,使人们在这种活动中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从而内化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又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思想道德文化有所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双向建构和共同发展,达到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这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

[1]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0.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7] 鲁洁,等. 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48.

[8]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3.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87.

[10] 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1(8):49.

[11] 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2]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57.

[13]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360.

APhilosophicalReflectiononValueofIdeological&PoliticalEducationfromPerspectiveofMarxistHumanStudies

LI Shao-wei

(School of Literature, law & Poli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Both social value and individual value are the most fundamental forms in value theory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individual value is defiladed by social value for a long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human stud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laying emphasis on the individual valu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people as the focus, and considering th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and objective result of people’s activities, and people’s activities as the highest existenc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we can grasp the basic essenc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people’s recognition and action, passivity and initiative, and sociality and individuality.

valu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people-oriente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2009 - 06 - 05

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资助项目(2008W13)

李绍伟(1974-),男,博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G410

A

1009-105X(2009)04-0076-04

猜你喜欢

个体价值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政治攀附”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