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党建思想的国际视野
2009-02-09章毛平
章毛平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论江泽民党建思想的国际视野
章毛平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江泽民以敏锐的国际视觉、宽广的国际视角、深邃的国际视力、全景的国际视界,准确把握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队伍出现的新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体现了江泽民党建思想独特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展现了一位党的领袖伟大的理论品格和创新精神。
江泽民;党建;国际视野
执政党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整个政治架构的核心问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抓好党的建设,既是对执政党的严峻考验,也是对党的领袖的严峻考验。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根据冷战后国际局势的新变化, 运用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性思维的战略思想指导执政党建设,不仅使我们党取得了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也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各级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江泽民始终把执政党建设问题放在全球战略中加以考虑
1989年,江泽民同志接任党的总书记。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比较严峻,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战略加剧。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二战以后形成的两极世界格局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世界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初现端倪。面对如此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如何从容应对,不断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执政地位,这是作为党的主要领袖所必须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担任党的最高领袖十几年来,江泽民同志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始终把执政党建设问题放在全球战略中加以考虑,狠抓党的自身建设不放松,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1.党的建设必须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使党能够始终成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和深刻洞察世界多极化最新发展态势,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1]241“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2]39“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3]566当然,世界多极化发展并不意味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4]515。多极化是当前世界力量对比的客观反映,是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为基础的,也是当今大多数国家所追求的世界发展趋势,因而它是不可阻抑的[5]。然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过程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各国都会将自己的利益作为对外关系的出发点,由此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和斗争将会十分复杂和尖锐,充满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尤其是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是多极化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多极化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其间必然充满着单极与多极的矛盾,伴随着称霸和反称霸的斗争。江泽民认为,上述矛盾和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4]519。我们党必须正确把握当代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包括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569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党在新世纪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态势,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世界多极化格局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正在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和激烈,世界各国越来越感受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而带来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已凸现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并作出恰当选择,已成为各国领导人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4]517-518“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1]242因此,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这一趋势而脱离世界经济孤立地生存和发展,中国必须积极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当今世界中,“经济因素的作用不断加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导因素。”[6]“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当前对每个国家来说,悠悠万事,唯经济发展为大。”[1]414作为执政党,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3]538从某种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全球化挑战所作出的科学回应,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3.党的建设必须跟上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拓新工作方法和途径。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就敏锐地洞察到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23。他说,“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瞄准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紧密结合我国科技事业实际要求,奋起直追,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3]261江泽民同志不仅对世界科技发展有深入的了解,更强调要在党的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善于利用最新科技手段。例如,针对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互联网的应用可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革,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3]94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指出,“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条件下,人们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3]93各级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7]应当说,江泽民的这些思想无疑创新和拓宽了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4.党的建设必须正视世界文明多样性特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江泽民同志认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长期共存。他反复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同宇宙间不能只有一种色彩一样,世界上也不能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应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应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求共同进步。”[3]110“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3]474“不同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优劣高下之别。文明的差异不是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是世界交流的起点。”[3]520江泽民关于世界多样性的论断,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发展新型的全面合作关系,促进共同繁荣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他的这些论断,不仅是对某些国家所推崇的所谓“文明冲突论”的有力驳斥,而且也是对毛泽东、周恩来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思想的新发展,更是对邓小平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思想的重要发展,同时也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新贡献。江泽民认为,我们党在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中,应该吸收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但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他一再告诫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2]12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离开马克思主义,就会迷失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党的建设必须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规律,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步伐,一些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心开始动摇,甚至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江泽民同志以一个大国共产党领袖的远见和胆略,郑重宣告:“西方敌对势力断言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要从世界上灭亡了,这只是他们的梦呓。”[3]78“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3]77“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3]77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一定要“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好”[1]134。他还明确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面临着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8]32针对自觉经受这三大考验的问题,他还明确提出了“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87的奋斗任务。他说:“这样的先锋队,必须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强,内部更加团结,同群众的关系更加亲密,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1]89与此同时,他还一再提醒全党,“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9]2000年5月,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进一步明确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15。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江泽民党建思想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完美结晶。
二、江泽民党建思想的国际视野维度分析
视野,本是指“眼睛看到的范围”,但通常也引伸为在正常思维和意志主导下人们在意识上对客观实在认知到的范围, 即人意识上对客观认知到的广度和深度, 常常还包含着这一认知的准确性与清晰性。国际视野,则是指从俯视全球的高度、目极未来的旷远上, 以全球的意识与语意、国际的规范与惯例,来对客观作国际意义上的认知[10]。
江泽民的党建思想,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创新成果。特别是在世纪之交,面对世界风云变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极富创见,意义深远。仅从国际视野的几个维度看,江泽民的党建思想至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1.敏锐的国际视觉:与时俱进
这里的“视觉”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意识上的认知所产生的感觉和对问题本质的把握。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把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而所谓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1]江泽民同志正是凭借他敏锐的国际视觉,准确意识到了执政党面临的国际国内两大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迎接这些挑战的策略。他庄严指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3]528-529“现在历史条件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党肩负的任务变了,因此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方式、方法等等,也要相应地加以改变和改进。过去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应结合新的实际继续运用和发展,但光靠老经验和老办法是不够的,必须有新的创造。”[8]44
正是凭借这种敏锐的国际视觉,江泽民同志及时准确地把握了我们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进而开辟了探索解决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新境界。应当说,无产阶级执政以后,如何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经受执政的考验,从而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是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所有取得执政地位的社会主义政党都在不断探索解决而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问题。共产党执政究竟有哪些规律需要我们认识和把握?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对党提出了哪些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要求,要“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3]541可以说,他的这一系列精辟论断,为执政党妥善应对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指明了方向。
2.宽广的国际视角:放眼世界
这里的“视角”,就是人们认知事物的角度,即从复杂的事物之众多侧面、众多层次、众多维度中的某一处着眼,进而有方向地展开[10]。江泽民党建思想的形成,在于他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同时也在于他始终不忘放眼世界,高瞻远瞩,把党的建设与世界形势发展一刻也不分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角。他根据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国际战略思想,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阻抑的发展潮流,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条件;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具有多样性,我们必须尊重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倡导各国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5]。江泽民的这些国际战略思想,不仅对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功处理多变的国际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开阔的思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新问题越来越凸显,执政党建设遇到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在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怎样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怎样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深刻思考和探索的重大问题。在世界政党政治的进程中,无产阶级执政的历史并不长,我们党执政的历史更短,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些我们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12]。对长期执政,特别是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还处于认识的初期阶段。解决这些问题,既要运用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也要敏感地捕捉到国际范围内有意义的信息,善于从别国的执政党(包括非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经验中寻求借鉴。这也恰恰是一个政党和党的领袖善于运用宽广的国际视角观察分析问题的最好体现。
3.深邃的国际视力:极目未来
所谓观察问题的“视力”,不仅包含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更指称人们对客观事物从外表到内部、从形式到意义的辨别能力。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日益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出现了新的态势和新的特点。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现代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社会主义最终依靠什么战胜资本主义,共产党人必须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例如,信息技术网络化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信息传输和信息交换的速度大大加快,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已经成为现实。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经营管理方式和政治活动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如何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明辨是非,找准方向,无疑是对决策者严峻的考验。如果闭目塞听,视野狭窄,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不可能作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决策的。江泽民同志凭借深邃的国际视力,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强调我们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3]78他坚定地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568
4.全景的国际视界:高瞻远瞩
对世界的认识,不仅要有微观注意,更要有宏观统揽;不仅要有局部意识,更要有整体观念,这正是全景的国际视界的具体体现。当今世界,一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有优势;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又必须积极融入多极化、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并存共处,又对立竞争。江泽民同志恰当地运用了全景的国际视界,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传统认识和处理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新的思路,既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存在着斗争的一面,指出:“自从社会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在世界上出现,并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同社会主义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尽管形式不断变换,但从未停止过。”[3]79又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斗争中存在着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同一的一面。他指出,“中国越发展、越开放,与世界的联系越紧密,就越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3]522我们党必须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2]12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43
从不同维度分析研究江泽民党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难发现,就像他的其他战略思想形成过程一样,正是由于他具有敏锐的国际视觉、宽广的国际视角、深邃的国际视力、全景的国际视界,准确把握了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队伍出现的新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从而也体现了他独特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展现了一位党的领袖伟大的理论品格和创新精神。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13]学习研究江泽民党建思想所具有的独特国际视野,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能够善于运用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切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好。
[1]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 孙建社.多极化、全球化、多样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略论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40-45.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36-1337.
[7] 江泽民对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重要指示[N].光明日报,2000-01-05(1).
[8]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2,44.
[9]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06-01(1).
[10] 夏国英.新时期人才的国际视野与战略思维[J].人才开发,2001,(12):6-7.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12] 张峻峰.江泽民党建思想论纲[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24-28.
[1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JiangZemin’sInternationalViewonPartyBuilding
ZHANG Mao-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CUMT,Xuzhou 221116,China)
With acute international eyesight, broa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profound international vision, Jiang Zemin has accurate command of the new changes ,new features and new trends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fter the Cold War. By using Marxist stand, viewpoint and methods to scientifically analyze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s and the new changes of the party’s ranks , he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t thoughts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systematically answered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on “building what kind of party and how to build the party”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which embodies Jiang Zemin’s uniqu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world vision on party building and also shows the great leader’s theoretical quality and spirit of innovation.
Jiang Zemin;party building;international view
2009 - 10 - 15
章毛平(1964-)男,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D2-0
A
1009-105X(2009)04-0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