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行髓内钉转子入路与梨状肌入路治疗股骨骨折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2009-02-09白朝晖,章莹

关键词:髓内入路骨科

骨科快讯

顺行髓内钉转子入路与梨状肌入路治疗股骨骨折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长期以来,采用顺行髓内钉梨状肌入路是治疗股骨骨折的标准入路,然而,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2009年年会上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则显示了转子入路的明显优势。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的Stannard医学博士认为,两种入路方式在空间上仅仅相距1 cm左右,但临床效果却有显著的不同。梨状肌位置进钉困难,而患者仰卧位时于转子处进钉就容易得多。本组共治疗了114例股骨骨折,随访时间至少1年。结果表明,梨状肌入路组有5.5%出现骨不连,而转子入路组只有1.7%发生骨不连;其异位性骨化的发生率亦高于转子入路组(47%vs 31%)。梨状肌入路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是转子入路组的1.5倍(335 ml vs 211 ml),切口长度几乎是转子入路组的2倍。此外,还进行了术后6个月内的同步检测,观察了病人起床所需时间以及行走6 m所需时间(梨状肌入路组为12.5 s,转子入路组为9.6 s),测量30 s内受试者起—坐频数(梨状肌入路组11.1次vs转子入路13.3次)。

(摘自Stannard JP,Bankston LS,Jennings JK,et al.Piriformis vs trochanteric antegrade nailing of femoral fractur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2009 AAOS annual meeting podium presentations.白朝晖摘译,章莹审校)

猜你喜欢

髓内入路骨科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