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的后花园·仰望高山

2009-02-07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09年1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理想国诺贝尔文学奖

策划、执行 张家瑜

版式设计 周玲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一颗不是一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把它们聚集拢来,熔合成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

我们的创作旨在让大地美丽,让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和自由而斗争的呼声,让人类广阔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战胜黑暗,像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

——帕乌斯托夫斯基

这个寒假,在冷冬的日子悄悄铺满大地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走进炼金师的殿堂。年轻人的眼神,像轻盈的小溪,尚未落下岁月的尘埃。这是最好的季节。文学家就是生活的炼金师。我们的青春应该从仰望高山殿堂开始。

一、阅读·大师

在这个喧嚣的年代,用我们的努力为校园围筑一方宁静的水土,在葡萄架下读书、心怀梦想,我们的生命因为仰望高山而沐浴圣洁。

每一年的10月,热心阅读的人们都满怀期待。遥远的欧洲,瑞典皇家文学院,悠悠传来一个古老的名字,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名字跟文学一样古老而深邃,辛勤而艰苦的创作早已开始注入他的人生。只不过在某一年的10月,全世界人们诚心聆听了一遍他的名字。10月,人们有理由安静地沉醉一次,因为这个世界,文学的梦想之旅还在继续。无数充满智慧的人生正在与我们同道,一起直面黯淡、幽深、冷落、热烈、光明、深渊、无限……的世界。

诞生于20世纪初的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旅程,大师的作品浩如烟海,这是一座圣洁的高峰。

诺贝尔文学奖传奇

欣喜 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法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苏利·普吕多姆。他荻悉得奖消息后,在巴黎近郊的住处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他知道自己所获得的奖金是他写了35年诗的总收入的4倍以上时,显得异常惊喜。同时他表示要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资助那些苦于出版第一本诗集的青年作者。他的应诺一出,请求资助的信件纷至沓来,以至于普吕多姆惊呼:“如果我全部答应的话,足可将我的奖金吞得一文不剩。”

谦虚 1921年,年近八旬的法国人法朗士坚持出席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盛大庆典。庆典在富丽堂皇的瑞典音乐学院的演奏厅举行。在献辞过程中,法朗士一直坐在自己的桌边“打盹”。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打盹”,他却解释说:“没有这回事,那时我没有打瞌睡,只是我听不懂瑞典语,但我知道他们在谈我——为了表示我的谦虚,我就把头垂了下来。”

遗憾 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流亡波多黎各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获得。祝贺的电报传到波多黎各时,希梅内斯钟爱的妻子正因患癌症而躺在波多黎各的一家疗养院里。此时各国的记者都纷纷前来祝贺他,告诉他获奖的消息。希梅内斯强忍住悲痛,只接见了几位来自美国、瑞典和西班牙的记者。他说:“我恳求各位转达我对那些帮助我获奖的人们的最深切的谢意。我的一切成就都应当归功 于我的妻子。对于获得这项殊荣我本应感到高兴和自豪。然而,由于她的沉疴不起,我无法体会这种心情。对此,我深深地感到遗憾。”

猎物 当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通知电报来到肖洛霍夫身边的时候,他正在郊外的森林里打猎。后来,在他亲赴斯德哥尔摩领奖时,面对大批记者的采访,他幽默地说:“当我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天,正好朝天上放了两枪,除了掉下两只大雁之外,还十分意外地掉下诺贝尔文学奖。”

拒绝 得奖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说“不”,无疑是这个奖项上最具震撼性的事件。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由于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这位具有奇异思想的作家,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声明,拒绝接受此项桂冠。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他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已经“随风而去”,只有“未来在吸引他”。在萨特拒领诺贝尔奖的声明中,还有一段话颇令人费解,他提到了1958年第一位拒领的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他认为把奖项颁给一部在国内禁止而在国外发行的作品,是非正常行为。对《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未能获奖感到遗憾。这个声明含蓄地表达了萨特对诺贝尔文学奖评价标准的指责。

同样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还有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她在维也纳召开记者发布会,正式宣布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我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 耶利内克解释自己这一惊人决定时,首先提到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原因。她同时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用她本人的话说,在得知获得这一崇高的奖项后,她“不是高兴,而是绝望”。耶利内克表示:“我从来没有想过能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这一奖项是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的。”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先生

周树人先生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他回信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沈从文先生

与诺贝尔文学奖走得最近的中国作家是沈从文。上世纪80年代,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把自己深深埋在“中国古代服装史”的故垒之中的沈从文,重新被人们所发现。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教授也及时把他的小说集翻译成瑞典文。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们也很快地把他放在自己的第一视野之内。到了1988年,他获奖的条件已完全成熟。据说,瑞典文学院已初步决定把该年的文学奖授予他了。非常可惜的是,沈从文在这一年的5月10日去世。按照文学奖章程的规定,死者是不可以作为获奖者的。就这样,阴差阳错,中国失去了一个机会。听到沈从文去世的消息时,马悦然很着急,立即打电话去问中国驻瑞典的使馆,询问死讯是否真实,但使馆回答说:“我们不认识沈从文这个人。”对于使馆的这一回答,马悦然一直困惑不解,耿耿于怀。

二、践行·梦想

那些年轻人们正在行动,用自己一分一秒的行动,铺上一条栈道,通达文学的殿堂。一个中学校园文学社的诞生,宛如一棵野生的水仙花在水边扎下第一缕根须。呼唤春风是一曲神话,她们正在梦想的年纪扬起了风帆。

广州市豪贤中学北斗七星

文学社·成立

2007年7月,一个新生的力量诞生了,这便是由七颗微微发亮的星星组成的北斗七星文学社。我们的会徽正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列而设计的,北斗星有着指引方向,照亮黑暗的含义。我们希望能为迷路的星星指路,并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星星,壮大我们的文学社,携手照亮文学的夜空。

社刊《我们》,是我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分为五部分:名家侧影、佳作选登、莞尔一笑、八面来风、撷趣艺海。每一期《我们》都经过我们详细讨论、认真设计、仔细琢磨。我们在讨论中学习,在工作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增进友谊。

短短一年,《我们》由手抄稿变成了电子稿,文学社逐渐壮大,逐渐成长,而我们也在文学社中成长,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发光发亮。

北斗七星文学社·读书讨论会

主持人 / 指导老师陈晓敏、社长麦俊贤 讨论会成员 / 北斗星文学社全体社员

讨论作品 / 柏拉图的《理想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勒克莱齐奥的《乌拉尼亚》

理想社会模式

①《理想国》《桃花源记》《乌拉尼亚》三部作品分别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老鼠:不知能否这样说:《理想国》是对正义的追求。《乌拉尼亚》是对人人平等,没有贫富阶级,孩子们的天性没有被压抑的理想社会的追求。《桃花源记》是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对人人平等,幸福和睦的美好境界的追求。

帅牛: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本书为对话体,柏拉图和各色人等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辩论探讨国家的形成,主要着重于正义这方面。《乌拉尼亚》反抗现代社会,不懈追求自然原始生活状态。塑造了一个人人平等,没有贫富和阶级的社会,人人安居乐业,他们需要的是自由和真理。但这个乌托邦在人类社会的围攻中被迫迁移,去寻找它的出路。作者通过对这个理想国的描述针砭现代社会的弊病,读来耐人寻味。《桃花源记》陶渊明通过“世外桃源”展现出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没有战争,互助互爱的世界。

专家彤:从内容上来说《理想国》是一部“哲学大全”,《乌拉尼亚》是以小说来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感情,而《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只是作者凭借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虚构和想象出来的。

麦兜:都是对理想国度的向往,乌托邦,坎波斯,世外桃源,都希望能通过文字创造出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和平美好的生活。

小玲:我认为这三部作品都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写美好的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黑暗势力统治,没有猜忌,没有排斥的大同社会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②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规定的三种不同等级的人必须具备下列的美德即_______

A 智慧B 勇敢C 节制D 正义E 荣誉

帅牛: 我觉得是D正义

根据: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正义的哲学家。可以说他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该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正义论是柏拉图《理想国》中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麦兜:我觉得是A智慧。根据:柏拉图认为,人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即智慧和知识。柏拉图依据其理念世界的金字塔,设计了一个由执政者、卫国者和生产者组成的等级森严的“理想国”。由神用金子创造的极少数执政者,即哲学家,灵魂中理性部分最强,具有最高的美德——智慧。

老鼠: 我觉得是B勇敢。根据:意志以勇敢保护心灵。

专家彤:我觉得是C节制。根据:节制为心灵的正常活动提供生理基础。

颖宜:智慧、正义、节制三部分协调配合,三者缺一不可,使心灵处于和谐安宁之中。

小玲: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D正义。如果缺少了正义,即使你拥有智慧、勇敢、自制,最终也难以成事。正义,是实事求是的正气。没有正义,只有智慧,也许会令你误入歧途;没有正义,只有勇敢,也许会令你鲁莽行事,打草惊蛇;没有正义,只有自制,也是只会一事无成。

③为什么柏拉图会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四种德行?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麦兜:同意!一个国家有智慧,才能更快地发展;有了勇敢,才能在众多国家中一枝独秀;有了自制,才能让人心归附,国民团结;有了正义,才能不受任何国家侵害。

帅牛: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四种德性,我赞同这个观点,但还不够完善。我觉得拥有了四者后,还要实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倡导的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且不能被落后势力所影响,不然就不能释放出智慧、勇敢、自制、正义的光芒。

老鼠:因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智慧,拥有智慧以后,“有谋无勇”也是无用的,因此还要拥有勇敢的心。拥有了智慧与勇敢以后,就要学会自制,不能因为自己强大,而去侵略别人的土地。拥有智慧与勇敢并学会自制以后便要有正义之心,要为不公平的事情讨回公道。我赞同这观点,因为我觉得,这些正是一个理想国度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文章风格模式

①在《桃花源记》《乌拉尼亚》和《理想国》中,写的都是一个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国”,而它们的描写方式却有所不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

◆专家彤:能否这样说,《理想国》写的是具体的理想国家政治制度。

《乌拉尼亚》则在描绘作者理想中的世界,作者通过描写不同的地方借以表达他心中的理想国度。

而《桃花源记》则具体地写出了环境与平民百姓们的生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见陶渊明的理想社会是很具体的,他注重人们的生活,前者则侧重于描写大环境与大制度。

老鼠:我认为《桃花源记》是直接描写一个有山有水,和睦相处的仙境。而《乌拉尼亚》是通过先描写黑暗的社会环境,到不断寻找理想国度,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而《理想国》是从哲学方面来描绘出一幅理想国度的政治蓝图。

帅牛:《桃花源记》通过对人物的衣食住行的方式来描写,依据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而《乌拉尼亚》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

阿婆: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见而无知识,只有那些认识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将其与具体事物区分开,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小说述说着反抗现代社会,不懈追求自然原始生活状态的话题。小说中的主人公对现代文明提出控诉,与消费社会展开战争,通过逃离城市,穿越荒漠,踏上去往另一边的旅行,如星星一般地自由流浪,在现实中创造出了一个想象的国度,在现代文明之外的大地上找到了一个天堂,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麦兜:在《桃花源记》中,作者把自己融入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里,来表达自己的向往,而在《乌拉尼亚》中,作者是以小说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②《乌拉尼亚》与《桃花源记》都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国”的向往,但它们各自的开头有什么不同?下面请同学们探讨一下。

阿婆:能否这样说,《乌拉尼亚》的开头是通过“我”对儿时战乱时期的回忆而写的,而《桃花源记》的开头则是描写渔人误入桃花源。

帅牛:能否从中、西文化上去分析,因为渔人发现桃花源时,是坐着船在河上漂流,而“河”与中国河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乌拉尼亚》中,“我”是通过不断的探究,从而找到了坎波斯,符合欧洲人的冒险精神。

专家彤:我觉得帅牛和阿婆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我还有一些另外的认知:《乌拉尼亚》和《桃花源记》的开头分别表达了两位作者的不同心态,《乌拉尼亚》是通过追忆儿时往事,表达了作者勒克莱齐奥对往事、过去的回顾;而在《桃花源记》中,是通过描写渔人一步步地揭开桃花源的面纱来表达作者陶渊明对未来的憧憬。

③与《理想国》《乌拉尼亚》相比之下,中国的《桃花源记》有什么不同之处?

专家彤:陶渊明比较委婉,当时社会不容许他太直接。

帅牛:觉得在他们的社会背景不同:《乌拉尼亚》是现代的理想追求,《世外桃源》是东晋时期的追求,《理想国》相对于古希腊而言又是对某种境界的追求,时代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差异:以前是守旧的,现在是思想开放;以前是战火纷飞,现在是和平年代。

麦兜:虽然有所差异,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颖宜:体裁不同:《桃花源记》是散文,《理想国》是哲学书,《乌拉尼亚》是小说。《理想国》是对正义、智慧、节制、勇敢的追求。《乌拉尼亚》是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桃花源记》是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大同社会追求。前两者是精神上的追求,后者是解脱肉体和心灵的痛苦。

小玲:《乌拉尼亚》不是直接写战争。

……

语言表达模式

① 危险来了,真是难以置信。在孩子的眼中,战争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先是害怕,然后就习惯了。正当他们习惯的时候,战争开始变得惨无人道了。(《乌拉尼亚》)

老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当战争来时,连孩子都变得习惯了,这是如何的令人痛心啊!连小孩都已经看惯了战争的硝烟,可见战争的影响力之大,说明战争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帅牛:孩子们觉得战争没有意义,从孩子的角度评价战争带来的痛苦、死伤,对生活毫无意义可言。孩子们的习惯说明孩子们已经对这个世界、对战争麻木。

麦兜:表现了当时的战争是十分频繁,刚接触到战争的孩子们是害怕的,但随着残酷接二连三地出现,孩子们已经渐渐习惯,并且已经对战争麻木了。

② 《桃花源记》中的一个句子“见渔人,乃大惊”,请问为何会大惊?

老鼠: 因为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外人根本无法入内,但渔人却找到了这里。也暗示了桃花源被渔人发现后已经变得不安全了。

麦兜:不仅是对外面的人感到惊讶,而且当一个社会远离了外面的世界,内外必然产生差异性。

帅牛: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但却突然看见渔人这个陌生人,所以大惊。

③ 一个人即使他富有了,但如果他的心是邪恶的,那么他的晚年将不得安宁;但反之,一个人即便很穷,但如果他怀着一颗善良的心,那么,他将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理想国》

专家彤:一个人即使他富有了,到老也不一定会得到安宁;但如果他具有善良这一品质,那么他就比任何人都要富有。

麦兜:侧面表现出“我”盼望和平,远离战争。

专家彤——陈诗彤

帅牛——范斯欣

小玲——周小玲

阿婆——华利惠

老鼠——陈晓敏

麦兜——麦俊贤

颖宜——曾颖宜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理想国诺贝尔文学奖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直销理想国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