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吧,加加油减减压

2009-02-07俞和军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09年2期
关键词:注意力心理

俞和军

●心理加油站

珍珠与沙子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多次的碰壁经历,让他伤心绝望,为何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

痛苦绝望之下,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看见了他,并且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当然可以!”

“现在,你该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低首,一时无语。

有时候,我们必须明白自己只是普通的沙粒,若要自己卓然出众,那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如果我们要卓尔不群,那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遇到挫折时,应该先反省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要想别人给自己一个机会,那就先给别人一个理由吧!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某些领域的学术权威。

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相比,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情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只要你对某一事情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许多时候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毅力。Keep Going!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人生不能被保证

一个父亲和他跛脚的儿子站在一幅金字塔画面前,儿子被画面上金字塔的雄伟所震撼,他问父亲这是哪里。父亲淡淡地说:“别问了,这是你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二十年后,已经年老的父亲收到一张照片,背景是和二十年前同样雄伟的金字塔,拄着拐杖的儿子站在金字塔前,笑容灿烂,照片背后写着一行字:“人生不能被保证。”

跛脚的儿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能行!”“心动不如行动!”当我们憧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就一定会有笑容灿烂的那一天!

●心理减压站

心理减压的方法

1. 开怀大笑,有利于释放压力。

2. 如果不能勉强自己大笑,那么适度地保持沉默也有助于降压。

3. 听音乐、阅读书报是增长知识和乐趣的最好办法。

4. 做错了事安慰自己“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再继续工作。

5. 与人为善,不要怀恨在心。

6. 车到山前必有路,今天很快就会过去。

7. 世上没有完美,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要计较结果。

8. 不要害怕面对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适当地说“不”。

9. 对小事不去计较,装糊涂最好。

10. 可以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写封信,吐露自己的感受。

11.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找出恰当的解决办法。

笑口常开

●为别人着想

妈妈:“去年考试你全班第一,我为你骄傲,今天怎么考得这么不好?”

女儿:“妈妈,您是知道的,每个同学的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第一,如果我老是第一,那他们的妈妈多难过呀!”

●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

“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着问道:“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伤心故事

有三个人到纽约度假。他们在一座高层宾馆的第45层订了一个套房。

一天晚上,大楼电梯出现故障,服务员安排他们在大厅过夜。他们商量后,决定徒步走回房间,并约定轮流说笑话、唱歌和讲故事,以减轻登楼的劳累。

笑话讲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层,大家都感到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来讲个幽默故事吧。”

彼德说:“故事不长,却令人伤心至极:我把房间的钥匙忘在大厅了。”

●心理疏导站

青春痘背后的故事

作为学校的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每天打开心理咨询信箱,收信、回信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一天,我照例打开信箱,收到一封男孩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

俞老师:

您好!我脸上长满了青春痘,难看死了。我每天头昏,上课没精神,所以作业经常不会做。我很想集中注意力听讲,可不知怎么,上课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

俞老师,我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你能帮我吗?

从信中看出了一个备受学业、心理和生理煎熬的男孩的无奈,我决定利用中午时间找他到心理辅导室来谈一谈。

他来了,一个高大、衣着得体的男孩,满脸的“小痘痘”。我请他落座为他倒了一杯水,对他说:“你的信我收到了,你在信中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你能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吗?”他看了我一眼就低下了头,脸很红。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对他说:“这儿只有我们两个人,心中有事尽管说出来,说出来才能帮你呀!”“俞老师,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什么习惯?”“我……我手淫。”“哦!什么时候开始的?”“初一下学期。”原来,他的头昏、上课没精神与这个有关。我详细询问了他有这种行为的间隔周期、持续时间等。他说他还有一个心结:怕这种行为会影响到今后的生育。

我向他介绍了一组数据:根据一份调查,80.6%的男生和52.9%的女生有过自慰行为。使他明白,有这种行为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并且告诉他,正处于青春期的他要了解这些知识:

1. 偶尔的、能自我节制的性自慰行为对人体并没有伤害。

2. 无节制的、过度的性自慰行为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3. 减少不良刺激,不看色情书刊、碟片等。

4. 分散注意力,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培养业余兴趣和学习上来。

5. 手淫最大的危害是心理上的焦虑与不安。

6. 穿宽松的内裤,晚上盖被子不要太重。

针对他有点过度的手淫,我为他制订了一个行为矫正方案。方案分七周减轻频次:第一周要比现在减少一次;第二周比现在减少两次;第三周比现在减少三次;第四周减少到自己心理上能承受;第五周强化前面的效果;第六周试着自己不主动想去做;第七周:归于自然(满而自溢)。做不到退回到上一周目标并进行“自我惩罚”: 每天体育锻炼半小时。

为了上课集中注意力,可以采用左手手腕套橡皮筋的方法。当注意力分散时用右手使劲拉一下橡皮筋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后,他的脸上恢复了往日的笑容与自信。

放假,我多想上网

俞老师:

您好!我是个电脑迷。元旦三天放假,我做完作业觉得没有事情干,就在家里上网玩游戏、和同学QQ聊天或者在线看电影,可是被爸爸发现了,于是这个冬季家里多了“一股强冷空气”,爸爸和妈妈联合起来对付我:先是把电脑网线给藏起来了,再是警告我如果期末考得不好,寒假就老老实实在家过,甭想出去玩!俞老师,我惨了,难道寒假也不让我上网?放假后,我多想上网,现在都是信息社会了,爸爸妈妈干吗还这么“老土”呢?

苦恼的晓晨

晓晨同学:

你好!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能主动来信咨询。

呵呵,我也是一个电脑迷,那是因为工作关系,要在网上查资料,要兼职管理一个网站,在网站上回复同学的来信。没有几年工夫我的脖子就发酸,肩部肌肉紧张,有时候怀疑是不是自己得了颈椎病。你爸爸妈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你正处于青春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学习、运动、交友等远比上网聊天重要得多。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得好,可以得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愉悦的心情及开阔的心胸。把握得不好,沉溺其中,会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力,荒废学业。

不过你爸爸妈妈的做法也有欠妥当之处,他们采用的是“堵”的方法而不是“疏”的方法,你当然不服气了。正如你所说的信息时代没有电脑会显得很土,你要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有一条底线你要遵守:上网的目的是什么?每次时间多长?否则放寒假空闲时间更加多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晓晨,还想告诉你,你爸爸妈妈担心的还有:网络是花花世界,你的性格还没有定型,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果有一天你上网成瘾,整天面对电脑的你会很内向,性格会很孤僻,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会下降,你会变得麻木。我想你也不希望如此吧,聪明的你应该知道利害关系。

祝你期末考取得佳绩,寒假快乐!

(作者系中学高级教师,“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常务副总监、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张一文

猜你喜欢

注意力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让注意力“飞”回来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转移注意力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