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2009-02-05邢栋
邢 栋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初中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一门学科,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手段,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但是,有些初中生只对“计算机”感兴趣,而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本文对上课常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教学 信息素养 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从九十年代开始,“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初中信息技术属于科学劳动技能课程,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己任。
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操作课。但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为主,对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项目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就像是“放羊”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第一,从教师自身来说,学生对本学科的上课兴趣不浓厚,首要检讨的人就是教师自己。说明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没有完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向。这其中有教师本身的教学理论基本功不扎实、教育教学水平的不高、教学方法的欠缺等因素。
第二,从学生方面来说。进入初中后,学生会将精力放在其它学科上面,比如中考所考的主科上面。再加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参加任何规模的考试,最多也就是到了期末本学科教师进行简单的考查。所以,初中生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心态,认为就是一门让他们放松的课。
第三,从其他方面来说。虽然现在的家长已经能够懂得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与其它科目相比较,家长还是更加重视升学科目,家长对课程的态度会对孩子的思想起着深刻地影响作用。加之,每逢各种考试,信息技术课就会被其他主课老师占用。所以,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初中属于不被重视的课程。
从以上三点原因来分析,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懂得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作用和重要价值,自觉认真地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其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含量,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知识养分,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一种信息素养,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的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具备了一定程度信息技术能力的,但是由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就需要不断地更新。计算机学科具有更新快的特点,教师更应该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有一种特殊的敏锐性。如果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问题不知所云,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心,就会对知识失去兴趣。所以,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更应该努力“不断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要多读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杂志,经常在网上查找一些最新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消息新闻,与时俱进。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更新知识,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事实证明:“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计算机学科同样适用也同样重要。
其二,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纠正上面的现象,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放弃计算机将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生存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培育的,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我们要从思想上加强灌输,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例如,上课时经常讲解一些最近或最新的信息技术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样更加生动形象地使学生们在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就在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
其三,通过网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了一定的信息能力之后,就要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在信息技术课上可充分利用“趣味性”来指引学生。例如,在文字处理单元要求学生用word制作板报。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有个性特征的板报,笔者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去讲,而是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让他们先浏览关于一些人文景观的网站,欣赏美丽动人的风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这样可以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然后在讲解了word的基础操作之后,不限定内容,不限定对象,抓住初中生的好奇心理,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实际的板报创作,最后评比出优秀的板报,这样既能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美的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通过网络搜索素材完成学习word文档的操作。
其四,引导正确的网络意识。初中学生对于上网的喜爱程度很深,如果教师在上机操作课上强行禁止,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另外,正确使用网络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上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关键是要有选择地上网,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沉迷其中。网站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只有完成当堂的任务后才可以上网,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树立网络道德观念,让他们正确地使用好网络,为学习服务。
其五,重视实际操作,明确上机的具体任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过程中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例如,在讲解PPT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旁,让每名学生都面对PPT软件的界面,在让学生熟悉PPT界面后,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观看教师制作幻灯片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学生刚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问题,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试验,并提出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并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全部掌握要求的内容,为学生日后能独立应用其他软件也奠定了基础。
总之,要解决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这种现象,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让他们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计算机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璇.培养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J].中小学电教,2002,(4).
[2]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3]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