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

2009-02-05夏德进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规律概念

夏德进

高中新课程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根据近年来高中教学实践,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 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再加上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因此,必须在高一时就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当然,整个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

2.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既与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在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中更为突出。

3.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高一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普通班以及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外阅读的稀少、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即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好打台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铅球、台球等运动与抛体运动、碰撞等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

二、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2.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

3.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教师应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自己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规律概念
找规律
古代的时间概念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巧解规律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找规律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