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解读大国博弈
2009-02-05西隐
西 隐
刘亚洲中将所著的《大国策》一书,围绕着中国战略目标的确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对策,这是刘亚洲特有的“经营战略产业”构想。
美国对华又打又拉
刘亚洲认为,中美两国彼此不是敌人,中国的战略利益与美国的战略利益,是一致性大于冲突性。既然美国把中国当成想象中的敌人,中国何必把美国当成现实中的敌人?中美双方舆论上的互相包装,导致了两国关系的僵化。美国在“妖魔化”中国,而中国是在“理想化”美国。实际上,美国所有的意图都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而体制不过是维护其战略利益的工具。美国对中国,打是为了利益,拉也是为了利益。中国对美国也应采取同样的策略。历史证明,什么时候中美关系不好,中国外交在总体上就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什么时候中美关系好,中国外交就有利主动。因而,搞好中美关系很重要。
刘亚洲并不认为目前美国的战略重心已向亚洲转移了。他说,不能以为美国在意识形态上把中国当成主要对手,就以为美国在整体战略上也把中国当成主要对手。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在亚洲,但这并不等于它不在亚洲打仗。对中国和俄罗斯,美国的基本做法还是拉你加入它主导的秩序,条件是你必须遵守它制订的游戏规则。
刘亚洲并不怀疑美国处心积虑地要使中国改变颜色,但美国现在不会对中国发动战争,更不会打核战争。多极化并不意味着与美国的对抗,多极化虽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相冲突,但问题归问题,合作归合作。
中日并非宿敌
刘亚洲认为,日本的策略是一贯的,那就是永远反对远东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日本先是发动19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接着是日俄战争,再接着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日本驻军,用“日美安全条约”把双方捆在一起,既有防俄、防中的一面,也有防日的一面。
今天,远东最强大的力量是美国,美国打压日本也最厉害,而日本最敌视的却是中国,这一点颇值得玩味。
刘亚洲认为,除了在台海,中日无再战可能。中日决战台海需要两个前提:其一,大陆攻台;其二,美国撒手。目前,美国不允许日本军事染指太平洋,这是日美战略的根本冲突点。只要美国势力一天不离开太平洋,这种势态就一天不会改变。
那么,如何处理中日关系呢?
日本是个资源小国,它当年侵略中国就是为了攫取资源,而今天这种可能已不复存在。这不光是因为中国强大了,还因为中国的资源日趋紧张。所以,刘亚洲判断,日本军国主义即使复活,极大的可能只会向西伯利亚和太平洋要资源。如果我们减轻对日本的压力,美日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我们的目标应锁定大敌,放过小敌。对历史旧账应采取这样的方式:永不忘记,绝不纠缠。
刘亚洲认为,适当增强日本的独立性有助于中国的安全。日本的强大是不可阻挡的,既然挡不住,不如顺水推舟。比如,如果多数国家同意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也未必坚决反对,这样不但可以化解日本朝野对中国的敌对情绪,也可以使美俄将主要对手锁定为日本。两强之间必定爆发战争,这是历史规律。一个强大的日本比日美联盟容易对付,独立的日本可以成为中美之间的缓冲区。他认为,中美友好对日本不利,中日友好对美国不利,而灵活自如地驾驭这些关系,需要成熟的国际感觉。
俄国想打中国牌
关于中俄关系,刘亚洲看到,在版图上,俄罗斯已比苏联小了许多,自由却多了许多,这是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原动力,不可不防。他认为,我们要借助俄罗斯的力量,以抗衡美国,但切不要把这种借助演化成结盟关系。普京对美国打中国牌,我们对美国打俄国牌,既要眼高,又要手快。
其实,中俄都在利用对方的资源来壮大自己。中国对俄罗斯的战略只能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点上:既不能让俄罗斯强大到威胁我们,也不能让它虚弱到彻底倒向美国。实际上,美国也是这么干的。
有一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都是尖端武器,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都是民生产品。尖端武器昂贵且很难找到替代国,民生产品却很容易找到替代国;中俄贸易的顺差在中方,主动权则在俄方。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刘亚洲的“西进战略”。刘亚洲认为:“西进战略的核心是直扑中亚。中亚是第二个中东,在局势方面亦是第二个中东。中亚极具地缘战略价值,可以说,位于欧亚大陆桥两端的国家,谁控制了中亚,谁就可能控制另一端国家的明天。”刘亚洲的“西进战略”,分三个阶段实现。
第一步,在边境地区选择适当地点,按照深圳模式,建一个乃至数个物流贸易或石油加工中心城市,使其成为未来中亚共同市场的核心。中亚地区一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连片开发,就会建立起我们的西部战略支撑点,打破美国企图在中亚打进楔子的阴谋。
第二步,调整西部行政区划。特别是在广袤的新疆和西藏地区,促进当地各民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使民族分裂势力没有生存空间。
第三步,打通欧亚大陆桥,与欧洲形成一个大欧亚经济共生带,用与西方国家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和共同利益,去拆解美国对中国的围堵。
中印或有纠葛
在刘亚洲的判断中,印度并没有远大的世界战略目标。印度自立国以来,一直奉行机会主义国策。它的大国梦完全建立在一个不现实的梦想上:战胜中国。以前,印度增强军事实力主要是为了防范中国,而不是进攻中国。但物质基础决定一切,印度有了几件“撒手锏”之后,“北抗”策略正在向“北进”演变。印度朝野已达成共识:必须战胜中国,印度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强国。
刘亚洲认为,中国不必太把印度放在心上。他判断,未来中印之战,可能不会是领土之争,而是水源之争。雅鲁藏布江可能会在中印间引起争端,要早做准备。
刘亚洲建议,应将巴基斯坦拉进“上海合作组织”机制中来。与巴基斯坦修百年之好,除夹击印度外,尚有二利:第一,中国西部需要一个出口;第二,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把儒家文化国家与穆斯林国家的合流视为基督教国家的大患,这从反面提示我们,改善与穆斯林国家的关系,是我们对付西方的一招。
(摘自《中国高层文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