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晚不仅属于北方

2009-02-05

环球时报 2009-02-05
关键词:惰性类节目决策者

陶短房

尽管守岁看春晚的习惯在许多人眼里越来越无足轻重,但每年除夕过后,围绕春晚的话题仍是争论的焦点。今年的焦点之一,便落在“语言类节目北方化”的问题上。不少南方朋友抱怨,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尤其小品清一色的北方方言,南方人即使勉强听懂,对其中一些笑料却无法心领神会,产生不了共鸣。

春晚的全称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国观众的联欢,而非仅仅北方观众的联欢。如果在节目安排上失去应有的地域平衡,这种举国守岁的欢乐气氛,就不能不大打折扣。AC尼尔森收视调查显示,尽管今年春晚收视人数超过一亿,但各地收视率相差悬殊,东三省均超过85%,而江浙一带不到20%,两广、海南不到10%,个别南方城市竟有不到1%的。

一些人也许会理直气壮地反驳说,春晚就那么点时间,众口难调,哪能面面俱到;南方方言更难懂,如果为照顾南方朋友上南方小品、南方曲艺,听不懂的人更多,若每个地方上一方言节目,春晚就成大杂烩了……这些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但矫枉过正固然不可取,如果明知有枉而不矫,岂不是更加不可取?

在春晚早期,语言类节目的地域平衡做得比较好。即以小品来说,春晚出现的第一个小品(1983年,王景瑜哑剧小品《吃鸡》)就是典型的南方节目。目前北方方言唱主角,实际上是如今这一批担纲演员垄断春晚舞台后的场景。这反映了春晚决策者的一种惰性。春晚许多饱受诟病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可以追溯为这种惰性。由于惰性和不敢冒险,决策者们在某些层面过于强调所谓象征意义、符号意义。如为了配合“合家欢”的喜庆,本该以讽刺见长的相声小品变成了无刺仙人掌;本该百花缤纷的歌舞,变成了拜年歌、串场词的大汇聚和类似“三百人吹竽”的方阵式舞蹈、伴舞。然而,在另一些层面上却又自觉不自禁地把象征意义、符号意义都丢在九霄云外,如忽视了春晚全国联欢的本质,在语言类节目上厚此薄彼,将之变相降格成“地方联欢”等。

这是惰性在作祟。从这几年的节目和演员便不难看出,因循守旧、陈陈相因成为最大的特点,演员还是那几个演员,程式还是那几个程式(不过近几年开始往里掺杂央视主持人了),等王景瑜、严顺开等少数几个为他们所熟悉的南方小品演员谢幕,他们便再没勇气推陈出新,而只是驾轻就熟地继续使用剩下的北方演员、以及这些北方演员所推荐的“自己人”。

众口难调不意味着可以不去调。春晚是全国人民的春晚,让大家同乐,原本是春晚决策者们的职责和义务。人们并不要求南北方言轮流坐庄的大杂烩,但通过努力,尽量让大部分中国人听得懂、理解得了大多数语言类节目,让大多数人可以发出会心一笑,却绝非什么过分的、苛刻的要求。▲

猜你喜欢

惰性类节目决策者
挖掘乡村意象,新疆文化旅游类节目的地方性特色
惰性知识
论决策中的信息辨伪
决策过程的三个伦理问题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不喜欢胖的
决策者声望寻求行为、团队努力与团队绩效
惰性,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
惰性与执行力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