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是迷幻药
2009-02-05
李文政
“钢铁”是近日人们描述加美关系时用的最多的词汇。从加拿大总理到内阁部长到反对党领导人,一提到加美关系和奥巴马总统的访问,都要提到加美之间的“特殊关系、特别友谊”,但这一次,还多了一个“钢铁”。加拿大一名华裔新闻评论员风趣地形容说,“钢铁代表我的心”。
统计表明,加拿大钢铁出口60%都卖给了美国,但美国近期送交参院讨论表决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却有一项附加条款,规定除特例外,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刺激方案资金支持,必须使用美国产的钢铁产品。这难免会让加拿大人感到忧心忡忡。
当然,担心的不仅是加拿大。看看这些天来全球媒体的分析、报道,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浮现的贸易保护主义阴云让整个世界都感到不安。今天是钢铁,明天可能就是服装;今天是美国,明天可能就是印度。人人都在喊打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却越逼越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最新一期文章形容美国此举为“经济民族主义的丑陋抬头”。
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1930年,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关税法案,向多达两万种外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进口。193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购买美国产品法》(Buy America Act),“Buy America”概念应运而生。该法规定,政府部门只有在美国生产的数量不足,国内价格过高,或者不买外国货将会对美国国家利益产生不利后果的情况下,才可以购买外国产品。美国的这些做法招致了很多国家的报复措施,从而引发全球范围严重的贸易战,使国际贸易几近停滞。美国的出口下降幅度超过国际贸易的下降幅度。美国经济复苏的周期也因此被拉长。美国人“搬起的石头砸了别人,更砸了自己”。
从去年底的华盛顿20国集团会议,到今年刚刚闭幕的达沃斯论坛,警惕贸易保护主义都是一个主要议题。“警惕”这个词耐人寻味,它一方面反映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巨大诱惑。从美国白宫一位发言人的话中,我们或可对此有些体会。在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贸易保护主义条款引起争议后,这位女发言人表示:“我们正在讨论刺激计划中Buy America的建议。我们对至少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坚定不移。”后一句话道出了为何总对贸易保护恋恋不舍的直接原因——就业。当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蔓延之际,就业问题对各国政府造成的压力更是与日俱增。
世界“越来越平”,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已不言自明。其直接结果将是物价大幅上升。控制商品进口种类和进口数量会增加企业生产的成本,让企业流动性更受局限。受益者只是少数垄断性大企业。它们因垄断价格而受益,它们在受益后,会继续向政府施压,要求更严厉的保护措施,也会招致国际上更多的报复。如果各国相继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国际贸易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届时,不会有一个赢家。
事实上,自国际贸易出现以来,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从过去的关税壁垒,到现在的种种非关税壁垒,许多国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这个武器,一方面期待获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又幻想这个石头砸不到自己。美国达拉斯储备银行总裁菲舍尔2日将贸易保护主义比喻成“犹如注射一针迷幻药,只能让人产生暂短虚幻的快乐感,结果是经济上的死路一条!”▲(作者是本报驻加拿大特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