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电关注中国“正月外交”

2009-02-05

环球时报 2009-02-05
关键词:外交非洲欧洲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本报记者 杜天琦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3日宣布,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0日起飞赴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等亚非五国访问。就在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刚结束欧洲之旅返回北京。此前,中国官方还宣布,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于2月8日起访问墨西哥、巴西等拉美五国和马耳他。在世界被金融危机折磨得焦头烂额之际,中国在农历新的一年开始时掀起的这场“正月外交”风暴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也让外界多了一份期待。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3日发表题为“中国发起轮番外交攻势”的报道说,温家宝总理刚结束欧洲之旅,中国主席胡锦涛又要动身出访非洲与沙特。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因为中国农历新年刚开始,中国媒体将这一系列外交活动称为“正月外交”。中国官方表示,领导人的这些出访“旨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与被访问国家的友好关系”。

对于温总理的欧洲之旅,欧洲舆论普遍评价积极。有的媒体认为,中国的“自信之旅”不仅给欧洲带来实际经济利益,还带来一些乐观。英国《泰晤士报》3日表示,虽然遇到一些风波,但中国领导人对英国的访问取得了成功。俄罗斯《生意人报》4日报道说,中国总理欧洲之行取得重大成果,中欧领导人原则上达成在近期恢复举行中欧峰会的协议。此外,双方还达成4月份举行高级别双边经贸会议。这标志着中欧政治联系已经恢复。

不少报道都将中国的外交活动与当前金融危机联系起来。英国广播公司说,目前世界金融危机正在继续深化,西方主要经济体均陷入衰退,中国经济虽也受到冲击,但并未出现负增长。因此,“中国外交也保持了活跃态势,力图在中东、拉美和非洲发挥更大影响”。熟悉中国事务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学教授皮特·罗赫利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正月”是中国农历年的开始,“正月外交”可以看做是冬去春来,中国向不景气的世界送去的一股暖意。

谈到即将展开的非洲外交,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说,如果温家宝出访大有与欧洲和解的意味,胡锦涛主席出访非洲则是中国近年来坚定不移推行的非洲路线的延续。报道说,中国领导人访问非洲,近年来年年如此,“中国外交部长元月份访问非洲几国已是不成文的规矩”。报道再次引用西方媒体对中非交往的一贯论调,称中国与非洲在历史上就有“相当的交往和友谊”,今天中国同非洲的交往已无意识形态色彩,非洲大陆的吸引力在于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原材料,“毫无疑问,中国今日在非洲的大量出现是为了保证得到经济发展必需的原材料以及发展商业关系”。

对于这一说法,非洲媒体并不认同。肯尼亚广播公司3日报道说,从这次中国选择的非洲国家来看,中国并不是为“求利”而来,因为无论是马里还是塞内加尔,这4国都不是中国在非洲的主要经贸伙伴。报道说,中国与非洲的关系日益发展,并成为非洲的主要援助国,这引起一些西方国家的担忧。法新社在报道中也提到,世界银行去年曾发表声明说,中国帮助非洲进行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对非洲减少贫穷至关重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不只是在年初,中国近来的外交活动一直很多。从国际方面看,这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希望中国能承担更多国际事务和国际责任,对中国的期待在增加。从中国自身来看,这说明我们更加重视与世界的合作,这与我们的自身利益有着重要关系,我们也更希望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贾庆国表示,温总理的欧洲之行非常成功。中国与非洲、拉美的关系也很重要,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加强合作,增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周方银表示,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期望值的提升,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此次“正月外交”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一种积极姿态。尤其是在目前经济环境之下,中国也是在向世界表达共同合作的意愿。▲

猜你喜欢

外交非洲欧洲
An Uncommon Trip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