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政党关系和谐的因素、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

2009-02-05

唯实 2009年1期
关键词:和谐问题对策

丁 威

摘 要:政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伴随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变革,面对诸多机遇与挑战,构建和谐政党关系、推进和谐执政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对此,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切实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成为新时期建立和谐政党关系的主要着力点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政党关系;和谐;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1-0087-04

政党关系是现代民主国家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建立和谐政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影响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主要因素及问题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带来了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关系发生重大调整,社会的利益格局、社会舆论、价值观念、社会生活、社会组织、思想与政治倾向呈现多元化态势。人们的民主和社会政治参与意识得以增强,特别是随着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人们对政治文化、政治价值、政治文明有了不同的审视视角,对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考量也会发生变化,寄予了新的期望。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也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不断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权力要求。这些新变化,加上我国政党制度自身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必然对执政党和参政党自身建设,以及协调巩固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和严峻挑战。

二、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舞台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场景,各种政治力量或振奋羽翼、风云际会,或分化瓦解、聚散无形。国际政治环境的重大变化,使我国的政党制度成为国际敌对势力“西化”的主要目标。他们把推行西方政党制度作为重要突破口,利用多种手段鼓吹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民主方式等,总是以西方政党制度为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并企图以多党制和议会制取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多党合作制度,这无疑对我国各政党、各阶层、各团体造成影响,影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将使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构建和谐政党关系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严峻的形势。

三、各政党对于多党合作政党制度认识的偏差

多数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持肯定的态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赞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各政党成员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多党合作政党制度认识呈现出显著的复杂性、多样性。例如,有部分共产党员干部对新时期多党合作政党制度认识不清、理解不深,认为战争年代,共产党作为革命党,统一战线是个法宝,现在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多党合作、统一战线不重要了;有的认为建国初期,坚持多党合作非常重要,现在共产党内人才济济,多党合作可有可无;有些党员干部对民主党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仍然停留在建国初期的“阶级联盟”的认识上,把民主党派成员看作是团结、教育、改造的对象,对他们抱有不信任的态度,甚至与民主党派争夺发展对象等。同时部分民主党派人士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也不够理解,错误地认为参政党既然是政党,就应在政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或者分享更多的政治权力,因而有的成员对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党格局存有疑虑。

四、各政党对各自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偏差

由于历史和成长环境的差异性,新时期各政党成员普遍缺少同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各民主党派的地位作用认识比较模糊;加入党派前期望值过高,之后形成不同程度的失落感。例如,从执政党自身角度上来看,一些党员主体意识普遍不强,对党员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认为在党内工作、生活中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他们才是党的主体,而党员不过是被指挥、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民主党派中有的成员对在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完善之处,存在迷惑消极思想情绪,自觉不自觉地弱化参政党的政治地位和作用,错误认为参政议政和实职安排只是一种“摆设”或“装饰”,在工作中缺乏参政议政意识,在履行职能上被动消极,使多党合作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对共产党缺乏信任感,挫伤了广大成员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削弱了参政党的政治作用,影响参政的质量和效果。这些都影响和谐政党关系的构建。

五、贯彻落实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配套政策、措施、制度、机制的滞后

当前,我国的和谐社会理论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和谐政治制度发展的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民政协这个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还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存在随意性,流于形式的较多。比如,有些重大决策出台前不与民主党派协商,有时进行协商也是临时通知,民主党派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只能是“表态式协商”,协商质量必然不高。二是参政党与执政党理论上讲各民主党派与执政党之间“互相监督”,可在实践中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成了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在民主监督的对象、内容、权利、义务、责任以及实施与保障民主监督的渠道、途径、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硬性”规定不足,“柔性”操作有余,加之参政党知情权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使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三是我国政党制度化水平还不高,不少内容规定得过于原则,在制度运行的许多方面和环节上,还没有形成配套、具体、细化的规范,致使政党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偏低,实践操作中的任意性比较大。

六、有的地方、部门党组织对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下的政策制度执行力的差异

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非常重视。但是,从全党来看,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还存在重视的程度、工作落实情况层层递减的情况,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对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下的政策制度出现“上热中温下凉”的局面。由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水平还不够高,一些单位和地方的政策制度执行是随领导干部对多党合作政党制度重视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一些地方党委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到位,使得党政班子成员对构建和谐政党关系重要性意义认识不深,参政党的地位往往“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关键时候不要”,这些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党的执政能力的全面提高,更不利于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主要对策思考

一、牢牢把握政党和谐思想,提高构建和谐政党关系重要意义认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成功的实践缘于正确理论的指导。思想理论不和谐,实践就不可能和谐。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政党的思想理论和谐是构筑和谐的政党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执政党和参政党首先要坚持共同的指导思想,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力求指导思想和谐。如果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差异,就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现不和谐。其次要不断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深化思想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在维护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利益,可以有多样性。如果偏离了共同理想,多样就会变成多元,必然损害根本利益,其结果就会失去和谐。三是要共同建设和谐的政治文化,培养建立和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得以遵守和实践的内在因素,政治制度设计得再合理,如果没有相应的政治文化,也就不会有人认真遵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我们应当依据这个核心价值与和谐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与和谐政党。

二、坚持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其民主政治建设的走向,而且关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它是一条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政治发展道路,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和谐政党关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巨大的优越性,为正确处理我国政党关系提供了基本制度保证。建立和谐政党关系必须坚持和遵循这个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准则,同时立足国情,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坚持重大决策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方式和程序;进一步拓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执政党在构建和谐政党关系中的主体作用

在构建和谐政党关系中,共产党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负有主要责任;民主党派处于被领导和参政地位,负有重要责任。当前,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核心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切实遵守多党合作的重要政治准则,积极发挥执政党在构建和谐政党关系中的主体作用。

固本强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固本强基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指导,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多党合作的意识。加强以政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对加强多党合作与民主党派合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健全工作机制,把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多党合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和民主党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把这项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切实提高他们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其次,提高共产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特征和经常性内容是合作和协商,因此,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必须在平等合作中进行,在民主协商中实现。提高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政治领导寓于团结合作和民主协商之中,善于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和讨论,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识。再次,要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和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权力的监督机制。

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加强多党合作是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政党和谐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在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虽然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有执政党与参政党之别,但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在党际关系上是平等的。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是政治引导,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决不意味着可以把它们当作附属的团体,决不意味着可以去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们。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引导,并不是在组织上是共产党的附属,而是对共产党政治主张的赞同,是对共产党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的肯定,是对在共产党领导下可以实现其政治意愿和利益的确认。民主党派组织上的独立性和党际关系上的平等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和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只能是政治引导,而不是行政领导。只有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其中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与尊重民主党派的关系。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在接受共产党政治领导的前提下,享有处理其内部事务的权利。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做到既要加强党的领导,又充分尊重民主党派;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的关系。在民主党派工作中,应当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民主有机结合起来。要尊重民主党派组织及其多数成员的意见,要善于通过政治引导、充分协商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协商讨论,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说服教育工作,使党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各民主党派的共识,变为共同奋斗的自觉行动;三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的关系。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同中共干部一样,都是国家的干部。应当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进一步创造条件,解决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实职安排问题。

四、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实现参政党的现代化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加强参政党建设,构建民主党派内部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重要方面,以更新观念为前提、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实现参政党现代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参政议政新观念。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既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和知识优势,又具有进步性、广泛性、包容性的特点,尤其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团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民主党派应当把体恤民情、反映民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参政议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协助执政党不断完善群众利益保障机制和群众利益诉求机制,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广泛接近百姓的特点,扩大自身的影响,更好地协助执政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为构建和谐政党、和谐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加强思想建设。民主党派作为政党,思想建设的主题就是认同和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要围绕这一主题,加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引导,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为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政党关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各民主党派应在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提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各自的组织理论建设,进一步完善各自的党纲、党章,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就是要提高民主党派的整体素质,从组织上保证实现政治交接,发挥参政党作用。一是要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制定体现民主集中制的议事规则,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决策机制,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内部监督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参政议政骨干队伍。二是要加强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衔接的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民主党派的特点,逐步形成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衔接的民主党派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三是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目前各民主党派都存在着成员老化问题,这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存在脱节现象。近些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掀起,各行各业都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趋势。因此,各民主党派应积极主动地做出适应性政策调整,通过协商,大胆地、有计划地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年轻进步分子吸纳到自己的组织中去,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历史形成的特色,保持组织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参政议政的功能。

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主要内容,健全参政党工作机制,加强民主党派制度建设。随着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民主党派需要逐步健全参政党的工作机制。如反映社会信息的机制;联系、团结成员和自我教育的机制;发挥参政党群体优势的机制;发现培养人才的机制;机关工作机制等。加强制度建设,应与建立健全参政党的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参政党的工作机制逐步强化。当前加强制度建设亟需建立健全的几项制度是: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领导班子成员考核制度;发展成员考察培养制度;机关工作制度;机关干部管理制度等。此外,民主党派还要加强宏观方面的制度建设:要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建立、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制度建设方面。如:政治协商制度;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与民主党派联系的制度;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制度;聘请特约督导人员的工作制度;重要内事外事活动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制度;民主党派考察调研制度;与党政领导、其他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交朋友制度等。

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小!

责任编辑:黄 杰

猜你喜欢

和谐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