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荣不敢对外提的得意门生——蒋介石
2009-02-05商豫
商 豫
旧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帮头子,流氓“三大亨”之首黄金荣是浙江余姚人。黄金荣一生广收门徒,最得意的事情也莫过于蒋介石拜在他的门下!
1916年5月,陈其美在上海被刺死,蒋介石在政界上失去了靠山,经济上也开始拮据起来。他另辟门路,开始与张人杰、戴季陶、陈果夫建立密切关系,随他们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活动。不久,投机失败,蒋介石背了一身债,处境十分狼狈。蒋介石为了避债,决定离开上海,到广州去投奔孙中山先生。
为了筹措路费,蒋介石去找虞洽卿老板商量办法。虞洽卿当时在上海商界虽有地位,却是一个买空卖空的“空壳老板、负债大王”,不肯做这种赔本的买卖,就给蒋介石出主意,介绍他去投帖拜黄金荣为老头子。两人商量停当,虞洽卿与黄金荣谈妥,约好日期,陪同蒋介石前去举行拜帖仪式。
按照安青帮投师拜祖的常规,普通一般的压帖贽敬自几十元至几百元,最起码的亦需5元至10元。若照当时黄金荣、杜月笙的身价,压帖贽敬,至少是几百元,甚至有几千元的。贽敬越多,越受老头子的看重。
拜师之前,要经黄金荣允准,方可填具门帖。这门帖是黄金荣账房间印的,约6寸长4.5寸宽,淡黄色双层摺子,里层印着姓名、年龄、籍贯、住址、介绍人等,左角上还要贴上2寸的照片。举行仪式的时候,所堂里点起香蜡烛,黄金荣坐在中堂,地上铺着红条,门生跪在红条上叩三个头,算是行礼如仪。
门帖由黄金荣秘书骆振忠管理,骆振忠是上海人,经常办公的地方在账房间里,门帖也保管在账房间橱内,还备有一本名册,经常可以查考。这是一般规矩。蒋介石拜黄金荣为师,却是另外一种情况。
虞洽卿到八仙桥钧培里黄公馆后,向黄金荣说明情由,要求录收蒋介石为门生。黄金荣因为虞洽卿在当时商界地位高,势力大,亦很想结交,所以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无条件答应下来。
因为虞洽卿不熟悉投拜老头子的手续,第二天陪同蒋介石到黄金荣处时,只投递了一张写着“黄老夫子台前,受业门生蒋志清”的大红帖子,既没有拜师应有的蜡烛、香,更没有致送压帖的贽敬。因为黄金荣事先从虞洽卿处知道蒋介石的困境和拜师目的,为了讨好虞洽卿,非但不计较压帖贽敬,还“慷慨”地赠送蒋介石旅费大洋200元,鼓励他去广州。分别以后,因互不通讯,日久也就事过境迁,淡然若忘了。
1927年,北伐军从广州出发,蒋介石随军回到上海,成为名震中国的北伐军总司令。一天,唐嘉鹏陪了北伐军某路司令王柏龄去拜会黄金荣,黄金荣才知道蒋介石就是当年的蒋志清。即是自己的门徒,自己又曾有恩于他,黄金荣不由飘飘然引为自得,以为这下可以光耀黄家门楣了。
唐、王两人向黄金荣提醒说,蒋介石是北伐军总司令,中国第一号大人物,这件事情于他面子有关,如果传开一定会触怒于他,倒不如顺水推舟,即以蒋介石过去用的是蒋志清名字,未曾举行过仪式,又未曾“拉过场”(帮会收新门生或徒弟时,设宴请同门师兄弟及有地位的帮会中人,互相介绍关系,称为“拉场”),外面无人知道,叫黄金荣隐没这段师徒关系,将门生帖子亲自送还,并说明过去只凭虞洽卿一人自说自话,并未接受过拜师收徒之仪,只是以朋友看待,希望今后蒋介石承认黄金荣是朋友,这样定会使蒋感激,将来可以受用不尽。黄金荣听之有理,就依计而行。
当时黄金荣就托王柏龄代向蒋介石请示,要求约定时间,前去晋见,一面关照账房老骆(即黄金荣秘书骆振忠的父亲,大家叫他老骆)将当初蒋志清的门生帖子拣出来备用。王柏龄辞行后,当日下午即打电话给黄金荣,说是已与蒋总司令约好,准定次日上午11点钟恭候大驾。
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王柏龄即到黄金荣家里,宾主在鸦片烟铺上共吸上等烟土达两小时,将近11点钟方才由王柏龄陪同黄金荣去拜会蒋介石。黄金荣把门生帖子送还给蒋介石,并说了昨天唐王两人教唆他的一番话,希望蒋总司令原谅海涵。
蒋介石对黄金荣的表示十分感激,口口声声称他黄老先生,并留他便饭。
黄金荣把蒋介石热情招待视为是毕生第一光荣,而蒋介石对黄金荣也别有用心,企图利用黄金荣的帮会势力为他效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蒋介石一面勾结英、法殖民主义势力,一面策动封建帮会分子充作打手,配合嫡系部队进行反革命大屠杀。他派杨虎、陈群去找黄金荣,由黄金荣再召集杜月笙、张啸林等定计设谋,以“中华共进会”名义,在上海各大报上刊登反共启事,随即召集大批流氓手持武器,袭击工人纠察队。
黄金荣和杜月笙、张啸林因为充当了蒋介石反共反革命的急先锋,事后得到了北伐军总司令部不少勋章和各种奖励,成为上海“三大亨”,受到蒋介石的格外青睐。杜月笙爬上了政治舞台,成为流氓政客,又与戴笠结为生死之交,黄金荣坐地分赃,成为老太爷。
从此,上海封建帮会与国民党的反动势力打成一片。每逢黄金荣、杜月笙家有婚丧祭祀,除各路军政官员都前来拜谒外,总有蒋介石的轴幛悬挂在中堂来装点门楣。在黄家花园(今桂林公园)四教厅前面,还竖立着一块高六七尺的石碑,上刻“文行忠信”四个大字,上首记“中华民国十九年”,下面题“蒋中正赠”。
1937年,黄金荣到奉化拜访蒋介石后回到上海,他得意洋洋地对手下说:“蒋委员长对我特别客气,留我同桌吃饭,问我在上海的一些人是否对我和从前一样的尊敬。还说我年纪大了,外事可以少管管,保重自己身体最要紧。”
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劝黄金荣离开上海,82岁的黄金荣面临人生的最后一次抉择。最终,黄金荣留了下来。“以不变应万变”是他的处世信条,反正来日无多,听天由命吧。但黄金荣心里明白,自己已是80多岁的人,死在台湾倒不要紧,只怕死在途中,那就糟糕了。他对人说:“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解放后,黄金荣在上海病逝。
(责编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