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要创新五个机制等

2009-02-04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职教应用型广东

中职教育要创新五个机制

11月26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在辽宁沈阳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座谈会上表示,中职教育要实现包括校企合作在内的五个机制创新。

鲁昕指出,中职教育要创新五个机制,即以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为理顺体制关系的载体,建立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以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为载体,建立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教产合作新机制;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和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为载体,建立保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新机制;以加强重大课题科研为载体,建立企业家、教育工作者、各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和推进改革创新的新机制;以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建设为载体,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新机制。

在谈到农村职业教育时,鲁昕指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一是继续完善和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二是制定振兴农业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扩大农林类专业招生规模;三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强化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的功能;五是实行“三教”统筹,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增强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立足内涵发展力抓中职德育建设

12月4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工作指导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东莞市西湖大酒店召开。省教育厅巡视员李小鲁、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陈湘年、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处长吴艳玲、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陈瑞芳等出席了年会。本次年会的内容是对我省2009年职教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10年我省职教工作做进一步设想与部署。

会上,李小鲁总结了过去五年来我省在中职德育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他指出,在中职德育建设中,我省坚持做到了几点:一是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二是坚持在中职规模扩张的同时,牢牢把握住了质量第一的主线;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动员一线教师,切实地将中职德育建设作为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实践的重要的考查内容和价值追求。

李小鲁指出,在当前新形势下,我省中职德育建设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和信息化时代的一系列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中职德育建设需要做到:首先,不要“自乱阵脚”,要以沉着稳重、积极的心态迎接国际挑战;其次,要着力解决不良网络问题,引导网络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再次,深入了解当前中职生的思想特点,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努力解决好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对于中职德育建设的未来,李小鲁强调,中职德育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职业教育界的全体同仁同心协力做好这一项工作。要大力做好四点:一是把握中职德育建设的主线,继续深入探讨研究,做出新部署,出台新政策;二是进一步加强全省中职学校校长和教学骨干的培训;三是扎扎实实抓好班主任工作,让中职德育建设面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四是积极构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让中职生在接受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实现中职生全面、综合、高素质地发展。

(本刊记者 赖俊辰)

论坛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促进我省应用型本科健康发展

11月2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高等教育协会协办、广东白云学院承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论坛在广东白云学院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王佐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教育部原国家教委计划司司长徐敦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张晋峰,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文传道,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金正林等出席了论坛,与会的还有国内外高等院校校长、教育机构负责人、专家和学者等300余人。

王佐书提出,高等教育要遵循育才、育人规律、用人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规律,培育人才要加强人才、器材、教材和人本化的“三才(材)一化”建设,培养人才要与时俱进。

吴启迪肯定了这次论坛的重大意义,并强调,广东高等教育要敢于先试先行,紧紧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胆改革与创新。他还就广东高等教育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如何定位,所培养的人才在规格上有何要求,如何进行人才评估,如何看待和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经济社会所需的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之路等问题提出了有益建议。

文传道概括了广东高校发展现状,他指出,我省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现阶段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很薄弱,因此在促进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同时,要大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把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和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科学发展思路,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解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他强调,各高校必须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新的路子。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标准与评价等议题作了专题演讲和讨论。

(本刊记者 赖俊辰)

活动

招工与招生对接融合

课堂与生产对接融合

顺德区梁銶琚职校在海信科龙开辟专属生产线

近日,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继成功试点“双零”模式之后,再次敢为人先,在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辟了学校专属的生产线,探索了“招工与招生对接融合,课堂与生产对接融合”的校企合作“双融”模式,开辟了校企合作新篇章。

12月15日,“海信科龙梁銶琚职校生产线”开线仪式在佛山市顺德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梁銶踞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100多名学生正式上线操作。据梁銶踞职校校长黄瑞兴介绍,“海信科龙梁銶琚职校生产线”由企业提供设备及原材料,学校自主生产经营,是具备生产实际环境的实训生产线,可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项目流程。既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要,又服务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强联合的目的。海信科龙副总裁贾少谦真诚地希望本次合作能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

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指出,海信科龙梁銶琚职校生产线”使学校深度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为全省中职学校走工学交替、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之路发挥了示范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刊记者 郑蔼娴)

庆典

新起点 新发展 新辉煌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30周年校庆

12月12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30周年校庆。宋海副省长发来贺信,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原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政协副主席黄浩,原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厅长方潮贵,原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泰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苏锵教授和计亮年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宋海在贺信中要求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30周年校庆为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李学明指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30年以来,励精图治,辛勤耕耘,实现了跨越发展,为广东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再接再厉,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争取新辉煌。

校庆期间,黄浩和蔡东士分别挥毫题词:“团结奋进促发展,薪火相传谱新篇。” “辛勤耕耘三十载,桃李香飘遍九州。”

(本刊记者赖俊辰通讯员左晓琴)

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花都校区一期工程落成

12月8日,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举行花都校区一期工程落成典礼。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陈湘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陈瑞芳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活动。

叶小山指出,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办学53年以来,秉持“文明、勤奋、求实、进取”的办学理念,积极进取,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近几年来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了全国食品类专业的领军者。他强调,近几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勇于接受各方面挑战,再接再厉,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建设成为我省高标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本刊记者黄海滨)

“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举行

11月29日,在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到来之际,“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开幕式并宣读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贺信,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出席庆典晚宴并致词。

鲁昕在开幕式致词中指出,在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在职教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制造”的职教模式,认识中国特色的职教体制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

据了解,自1978年中国同德国合作以来,双方在联合设立职教合作项目、联合培养职教师资、共同开发教材及教学大纲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截至2008年年底,双方合作为中国培训了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2000余名、校长700多名、中职教师和专业教师近100名。

本次庆典活动还包括举办“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和“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成果展”等内容,活动期间,鲁昕和郝平分别参观了成果展。教育部、财政部和外交部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企业、德国合作项目单位的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职教育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12月13日上午,“第一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开班典礼。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开班典礼,并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主题作开班报告。

鲁昕谈到,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具备了三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具备了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职业技术劳动者的能力,成为造就国家新生劳动力大军的重要力量;二是具备了承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能力,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三是具备了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能力,成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鲁昕强调,职业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职业学校的科学发展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职业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方

广东:民族教育添新基地

11月26日,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和广东民族干部培训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举行。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省委 常委、统战部部长周镇宏,副省长雷于蓝,国家民委教育司司长俸兰,省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省民族宗教委主任陈绿平以及省教育厅、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有关领导出席。

俸兰充分肯定广东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培养培训少数民族人才、推动广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中做出的成绩,希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继续加强探索,充分发挥优势,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服务。陈绿平充分肯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在民族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以此为契机,坚持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大力为民族教育服务,为广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福建:两岸高职生汇集漳州参加学生专业技能邀请赛

11月28日,台湾8所高职院校与大陆10所高职院校的230多名学生,汇集福建省漳州市,参加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专业技能邀请赛,展示才能,切磋技艺,增进情谊。

邀请赛设置了6个竞赛项目,涉及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动漫制作、分析测试技术、市场营销案例策划和艺术插花等方面。

数字

中山两职教实训基地项目共获中央500万扶持

中山市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包装技术设计项目和沙溪理工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这两个项目将获得中央财政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据 悉,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的《关于下达2009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央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院校名单中,我省共有12所职业院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和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也在此列。其中,沙溪理工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实训 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30万元、省财政专项配套资金130万元,共计260万元的专项资金;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包装技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项 目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0万元、省财政专项配套资金120万元,共计240万元的专项资金。

52名发展中国家教育官员结业于

中国高职院校

12月8日,来自叙利亚、也门、越南、白俄罗斯、苏里南、贝宁、阿富汗、塞尔维亚、利比里亚等32个国家的52名教育管理部门官员参加了研修班的结业典礼。通过为期两周的学习,学员们了解了中国国情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新成就,了解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管理及办学模式,并互相学习和交流了职业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本次“研修班”由国家商务部主办,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猜你喜欢

职教应用型广东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粤来粤美”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