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江晓天同志
2009-02-04郑伯农
郑伯农
去年国庆长假期间,我陪丁宁、徐非光同志到望京新居看望晓天。见到老战友、老部下,晓天十分高兴。可惜他病入膏肓,体重不到30公斤,虚弱得不能起床,但神志很清醒。我们围床而谈,约定待他身体稍健,邀当年在研究室共事的老朋友聚会一次。晓天很兴奋,说他一定参加,可以用轮椅把他抬到餐厅。不料长假结束那天,就接到晓天的噩耗。“秋日不堪别,凄凄多朔风”。他只是身体虚弱,没得什么绝症,为什么天公一定要夺走他的生命?
晓天1941年参加革命,曾为新中国浴血奋战,解放后长期在文化战线工作。打倒“四人帮”不久,我被借调到新组建的文化部政策研究室,晓天比我晚来几个月。后来研究室划归中国文联,人员有较大变动,我和晓天一直在一起。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末,我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记得80年代中期,他主持研究室工作,我作为他的副手,互相之间交谈、切磋之多,是难以计数的。那时他住在工人体育馆附近,我住在沙滩北街,每次下班,我们几乎都是一块走。文联给晓天配一辆小车,但他上下班都不用专车。我们一起从恭王府走到皇城根北街,然后他坐无轨电车东去,我往南继续步行。我们走一路谈一路,不仅谈工作,天南海北、人情世故,什么都聊。他阅历丰富,干过不少备受世人称道的事情。但他从来不讲自己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作为文坛著名的编辑家,他编了许多轰动文坛的经典长篇。他跟我讲柳青、讲姚雪垠。我听别人说,晓天给柳青、姚雪垠出过许多好主意,帮过许多忙。但他跟我从不讲这些。他讲别人的长处、好处,不炫耀自己。我和他相交30年,深感这位老领导的朴实、谦恭。他语不惊人、貌不惊人,到哪里都不显山不露水,但真正称得上“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中国文联印发的材料写道:“江晓天同志为人低调,待人真诚,平易近人,淡泊名利,廉洁奉公,耿直坦率,作风正派,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这些评价是很贴切的。
晓天一生平凡而不平凡,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他是有大功劳的。
第一,1951年,他被调到团中央,参与筹建中国青年出版社,并任文学编辑室主任。在他主持下,中青社推出了《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草原烽火》《风雷》《李自成》等一批堪称经典的长篇巨著。“文化大革命”之前,出版社数量不多,专门出文学著作的出版社,最初全国只有一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后来多了一家——作家出版社,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牌。人文社集中了一批古典文学专家,那里在编辑、校勘古典著作上是一流的,也推出了一些当代佳作。但人们可以看到,建国初期最有影响的长篇佳作,多数不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而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三红一创”,都出自中青社。作为中青社文学编辑室的负责人,晓天的眼力、魄力、编辑功力,是同行们公认的。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产品的数量不算多,质量却很高。中青社和晓天在其中起了特殊的作用。晓天不但帮助作者修改作品,出了许多好主意,也帮助作者解决人生道路上的难题。譬如曾被错划为右派的姚雪垠,就得到晓天的许多帮助和鼓励,他给毛主席写信,就是同晓天反复商量后动笔的。晓天和柳青、姚雪垠等人,不仅是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也是风雨同舟的知交。
第二,粉碎“四人帮”不久,晓天来到研究室。这个单位人数不多,起的作用,特别是在“拨乱反正”中起的作用,却是有目共睹的。当年研究室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被“四人帮”搞乱的重大思想理论、方针政策问题,调查文艺战线的重大冤假错案,提出对策,提出解决办法。我记得,“天安门诗歌”问题,小说《刘志丹》问题,江青剽窃“样板戏”问题,研究室都进行过专题调查。二是撰写理论批评文章,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澄清“四人帮”所制造的思想混乱,重新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研究室的同志不仅写了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三突出”论、“全面专政”论等比较有分量的文章,也为《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等写了不少社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还参加了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文件的起草工作。研究室的工作是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晓天作为重要组织者之一,是功不可没的。他来到研究室不久,就进入室的领导岗位。冯牧不兼研究室主任,丁宁从主任位置上退下来后,晓天作为文联书记处书记,兼任研究室主任。他是在研究室工作时间最长的老同志,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室领导人。他低调做人,不显山不露水,不善于“振臂一呼、登高一啸”,但他在凝聚人心、调动人力上起的作用,是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所公认的。
晓天的功绩当然不止上面两个方面。譬如作为评论家和茅盾文学奖的多届评委,他推出过大量新人新作。又如他帮助中国作协筹建作家出版社,做了大量策划工作。他走了,文坛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编辑家、评论家、组织家,我失去了一位老领导、老大哥。凡是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垒石添砖的人,后人都会记住他。晓天用他的双手盖起了漂亮的文学楼阁,文学“凌烟阁”一定会刻上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