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统形式表现当代精神

2009-02-04张锦贻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寓言儿童文学公主

张锦贻

张鹤鸣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有30余年。30年间,张鹤鸣在儿童文学创作道路上跨了三大步:一是将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改编为越剧《海国公主》。以此为开端,又陆续将《天方夜谭》、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若干名篇铺陈为童话剧、故事剧,外为中用,采取拿来主义。二是将寓言、童话演绎成寓言剧、童话剧。又由此延伸,将选入课本的安徒生童话、中国古典名著拓展成课本剧。三是将精炼、精湛的寓言创作作为培养儿童文学新人的切入点,使示范创作与学生习作相契合、相衬应,并透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观念更新与艺术创新相伴随。他的三本书《海国公主》《喉蛙公主》《角马公主》,就是他这三大步的印迹。

张鹤鸣的儿童文学创作钟情于寓言、童话,而寓言创作是核心,无论原创性新寓言还是改编寓言剧,他都突出一个“新”字、一个“精”字。

他的新作《角马公主》将新的时代精神融化、渗透于寓言创作之中,使一向以短小的幻想故事寓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寓言,变得可以及时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可以迅速传达眼前发生的种种事件。翻开这本书,《爱神与灾魔的较量》《废墟下的歌声》《原子能绿豆丸》《名人与凡人》等就是以2008年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洪灾、雪灾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题材,写意志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也批评了当下一些媒体的一窝蜂现象,他们的行为损伤了童心的天真,损害了英雄的高尚,有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张鹤鸣也注意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开掘新的意蕴,并使之发扬光大,使常常以拟人的动植物故事寓种种生活训诫的寓言变得可以生动表现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可以形象表达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根据汉字以形声、会意等规则构成的独特性和一些汉语典故,创作了六篇汉字寓言,讲述了“和”为贵、“患”为忧、“冤”应伸,“非”需管等等有情有趣的故事,铺叙了“心”“意”交友、“穷”“富”异途的有智有理的场景,并由此把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儒学伦理、传统美德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又恰切地表现了勤劳致富、诚心团结。

真正的寓言创作必然与民族文化进程有紧密关联,往往体现了一种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而且,真正的寓言家也必定聆听到民族文化行进的足音,必定能够睿敏地从生活细节中捕捉到有价值的话题。读张鹤鸣的寓言,从他的肯定、否定中,可以认识理解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民族性格中的缺失和不足。难得的是,张鹤鸣寓言对民族文化的诠释,是通过自然、形象的创作来实现的,是通过“人”及其作为来显示的。作品在体现一种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时,处处渗透着对少年儿童命运的关心,对他们的精神生活的注重和美好情感的肯定。

语言是寓言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技巧,它浸渍着寓言作家的思想情感,也映照出他的文化修养。应该说,作家的生活体验、智慧、洞察力和想像力,都包容在作品的语言里。张鹤鸣用优美、精当的语言将儿童的审美特质与寓言的幽默潜质有机地结合,使寓言的幽默更具智与巧的品质,通过某种譬喻来讽刺和劝诫,采取儿童的天真视角来看取世间的万事万物,运用儿童的稚真口吻来叙述万事万物的变幻,使寓言创作的儿童性更强化、深化。

猜你喜欢

寓言儿童文学公主
时装寓言
刊首语
小公主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长了怪兽心的公主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公主的回答
A FABLE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