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朴平实 异彩照人——阮梅作品创作风格浅析

2009-02-04谢作文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平民生命

谢作文

阮梅,一个十分熟悉的人。十多年前我们相见时,她还只是个小小的才女;现如今,阮梅的名字唱红了三湘四水。阮梅的作品功底扎实,其字里行间所透出来的细腻、朴实、忧思,叩击着读者的心扉。

我们知道,文学艺术的创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它需要作者用正确的世界观来作指导,认识政治方向上的一致性和艺术风格上的多样性的统一。它需要作者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并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提炼、加工,在这些方面阮梅是下了大功夫的。正是这样,她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近些年来,阮梅在工作之余,先后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100余万字,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书目。

题材选取上的平民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人为本”已经得到了各个领域、各方人士的普遍认同。文学艺术领域亦是如此。随着读者接受心理与审美情趣的改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已成为广大读者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要求。从阮梅的作品创作情况看,我认为它充分体现了平民化。阮梅凭着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可贵的职业道德观,总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态度,平视的角度,对待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时代、民生,是她笔端上的重头戏,特别是底层弱势群体平民百姓的命运,她更是抓住不放,力求把平民百姓的精神境界,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极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了作者、作品与读者血肉相连的接近度、亲融性。如报告文学《拿什么救赎失陷的青春灵魂》(载《北京文学》2007 年第1期)、《农村留守孩子:中国跨世纪之痛》(载《北京文学》2007年 第6期)、《中国农村的留守孩子》(载《报告文学》2007年第12期),还有散文《二姐》《跪着说话》《在亢奋中成长》等作品,无不是以平民的眼光谈论百姓关注的事件,无不是用平民的语言书写平民参与的活动,平常人平常事,平常话平常情,直面之中见真实,反映的是生活的原生状态,歌颂的是百姓的高尚情怀。

情感倾泻上的忧思化。打开阮梅的博客,在扉页中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思生存不易,做世间至善之人;悯人痛之疼,写生命最悲之苦”。阮梅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了这种忧乐情怀。随着市场经济的前进步伐,农村劳力大量涌入城镇,农村留守孩子的管教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阮梅先后“对78所学校、(部分)看守所的3500名留守孩子”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孩子因为失去了父母亲的管教、正确引导和深情呵护,许多孩子误入了歧途,他们“养成了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个性”。农村留守孩子的管教问题,是当今社会和天下父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事儿,它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阮梅在《天使有泪向谁流》中关注了这个问题,思想精深、忧国忧民。她描绘出来的是一个令人警觉、催人警醒的世界。一字一句,就像一触即发的炮弹。仿佛每一次爆炸,都会让你的魂魄在粉碎中再生,让你的心灵在平和中震撼。阮梅的写作全然进入了状态。

语言文字上的个性化。阮梅的作品,有她看待现实的真切和深沉、希冀和憧憬,也有她看待生活的疑惑和不解,这些都是通过她个性化的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作为一个2000万人的庞大群体,谁来为他们修补破损的亲情、成长的天空,他们的未来究竟会承载怎样的命运”,“2000万个,一个不能少!”全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我们整体的参与、全社会的担当,而不能简单地将责任直接推给哪一级政府或者农民工”(见《世纪之痛》)。“于是在梦里,我悲惨地感受到了可怜的你作为一只青蛙被分割的全过程”(见《跪着说话》)。“把生命的顽强重新拾起,把真爱诠释在对一切生命的敬畏与关爱里,这是上天给今天的生命留下的惟一路途”(见《生命如瓷》)。这些文字中涌动的是平民百姓底层生活的真情;是对平民的、本真的、日常的现实形态的叙写;是对社会对自然的大声疾呼。它能让读者从中获得新的力量和责任。阮梅的作品在写作过程中,正如她所说,“因为随着一路调查而爆满在我脑海里的众多信息,总是日夜不间断地以轰炸的方式刺激我、鞭挞我,我来不及布局谋篇,作为文学来思考,只是在以一种传真式的记录方式,不断地接收,再接收,然后过滤掉一些文字”。但正是这种快速而真实的文字,形成了她的个性特色:没有雕琢做作和故弄玄虚之感,而体现出贴切、实在的效果和自然、率真的格调。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平民生命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辉煌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