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
2009-02-01彭长旭
彭长旭
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可谓是阻力重重,其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师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未随之进行转变。重教师,轻学生;重认知,轻情感;重教法,轻学法;重灌输,轻应用;重成绩,轻评价;重统一,轻差异。
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作为教学理念的承担者,在教学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后,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是否也该有所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现实角度来说,就是对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重认知、轻感情的教学倾向的纠正。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注意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
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分不开。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注重: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是视觉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学习者,有的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官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官牢记信息。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2)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在当今中学教育中,大班制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兴趣爱好、英语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班级之间,每个学生在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同的发展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水平、兴趣、性格等来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制定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普通高中高二 Module 8 Unit 22 Lesson 1 “Global Warming”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一些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说出图片所展现的内容,以及几种导致Global Warming的原因。然后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来回答问题:“What will happen with global warming?”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How can individuals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lobal warming?”同时,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熟读课文、翻译句子。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根据话题“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lobal warming?”写出五句话作文。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运用本课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如lead to,refer to,speed up等写一篇150字的作文。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为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另一方面要在提问、练习、作业、测试等教学环节,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目的是使优生得到深化、中等生得到优化、后进生得到转化,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具体来说,就是对于那些“消化不了”知识的学生,可以制定较低一点的目标,主动鼓励、关心、帮助他们,引导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肯定他们的进步;耐心地引导、分析,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错误,努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对那些“吃不饱”知识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制定较高一点的目标,课堂提问时可以向他们提问一些较难的题目,做练习时加大他们练习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他们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让他们能“吃得饱”。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真真正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