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2009-02-01张志生
张志生
儿童教育的源头是家庭。家庭是儿童产生和形成个性思想的基础与土壤。儿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家庭的影子。因此,家长是最有权力、最有影响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教师若能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大大提高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效果。那么,学校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下面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一)电话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电话沟通的原则:多赞美,少批评。
电话沟通的技巧。
1. 多讲一点孩子的优点和成绩
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和成绩,有利于与家长沟通。即使是很难找到优点,也可以说“这孩子长得很可爱”“挺聪明的”“爱劳动”“乐意帮助人”等等,让家长心情愉快。之后再提出孩子的缺点,以及需要父母加强管教的地方,家长自然容易接受。这样,沟通就会逐渐深入下去,达到沟通的目的。
2. 注意区分家长的层次和水平
沟通时注意区分家长的层次和水平,使自己表达的内容和语言与家长的思想层次相符合。如果不注意家长的层次水平、文化程度,不注意语言的运用,会使沟通难以进行。
3. 要注意语辞和声调
电话沟通,看不到对方表情,察觉不到对方心理变化。所有的感受、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所以,称赞孩子时,语气要坚定;诉说孩子问题时,语气要婉转。还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家长的语气、语言影响你的态度,造成无法沟通。
电话沟通,是比较方便的沟通渠道。只要好好运用,一定能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家校“联合专线”。
(二)家访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家访沟通的原则:热情诚恳,心平气和,尊重家长。
家访的技巧。
1. 作好准备
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从学生的基本资料或平时的言谈中了解学生家庭成员、职业特点、工作地点等。做到知己知彼,为家访做好铺垫与定位,打有准备之仗。
2. 备妥学生在校情况的具体资料
如学生在校的表现:学生礼貌情况;上课听讲、回答问题情况;与教师同学相处情况;学业情况等。掌握学生在校的动态才能让家长相信,教师是诚恳,负责任的。家长才愿意与你沟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3. 家访要多讲好话
“告状”式的家访,只会形成家长“老师讨厌我的孩子”的印象,不利于工作开展。家访要多强调学生的优点,让家长感觉到孩子主流是好的,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只要与教师配合引导,孩子才会有所进步。使家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家访才能深入下去,达到家访的目的。
4. 访谈要有重点
切记漫无边际的聊天。教师访谈前,要先拟好访谈要点,如孩子在家的表现如何;交些什么朋友;家长对孩子有些什么期望及要求等。提高访谈的质量和效果。
(三)家长会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家长会沟通的原则:平等、互相尊重。
家长会沟通的技巧。
1. 创造条件,构建与家长平等交流的方式和途径
以往开家长会,教师高高在上,家长像个小学生在倾听,给人一种距离感、不平等感。请家长到班级来座谈,可让家长围坐在教室开会,教师坐在其中,减少家长的压力。会上鼓励家长畅所欲言,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2. 充分准备
目的要明确,内容要充实,语言要精炼,中心要突出。
3. 选择合理的时间
家长会时间的选择要周密考虑,便于家长单位请假,方便他们出席。
(四)偶然到访的沟通原则与技巧
偶然到访的沟通原则:先倾听,后解释,再处理。
偶然到访的沟通技巧。
1. 先倾听,不激动。
家长偶然到访,可能是在路上遇到老师,也可能是突然来校直接找老师。气氛可能是平和的,也可能是紧张的;可能是理性,也可能是“暴风疾雨”的。教师要认真倾听家长所说,了解他的来意和目的。
2. 有耐心
到访家长,可能会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也可能会迂回曲折地询问某件事情的经过。教师可礼貌地询问对方对该事件的了解及看法,掌握他的目的和来意。其次,表示对家长感受的理解和同情,不要急于与家长进行争辩,待他心平气和时再慢慢解释。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家长的尊重、对孩子的关心,从使家长产生全力支持教师工作的愿望,达到沟通的效果与目的。
总之,无论采取怎样的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感觉到,我们的沟通是为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遵循了这样的规则,再加上适当的语言技巧和良好的态度,一定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