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09-02-01赖静
赖 静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作文是高考语文成败的关键。面对目前高考作文中出现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写作题型,大多数学生感到无话可写,无理可证,对写作产生很大的厌倦情绪。每次写作训练,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马虎应付,任务式的敷衍了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缺乏兴趣,惧怕作文。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但是作文又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在作文中往往会出现一种厌而远之,感到高不可攀而产生的惧怕心理。作文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不心甘情愿去做的事,这样就谈不上写作的兴趣了。学生不喜欢,没有兴趣,从而害怕作文。
缺乏素材,无事可写。有些学生一写作文就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头脑空空,没有素材。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对作文规定的题材不感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感情,对所叙事情缺少内心的感受,或缺乏某一方面的生活积累,那么其作文时,就会感到很困难或言不由衷,或空洞无物,套话连篇。
缺乏思路,难以下笔。有了材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有的学生讲话时头头是道,可一旦提笔,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写起,思路闭塞,无从下笔,对写作产生冷淡、厌烦情绪。再加上有些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顾学生的心态,拘泥于某种写法,某种结构,不但不能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也不利于拓展思路,还束缚学生的心态自由,影响创造能力的发挥,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因而就难写出好文章来。
缺乏信心,怕写不好。学生写作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怕。怕什么?学生主要怕写不好,怕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还怕同学嘲笑。有这么多思想顾虑,本来想写的东西也不敢写了,产生“谈写作而色变”的心理,文章自然就写不好。
针对学生害怕作文的现状,语文教师应积极寻找对策,具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的惧怕心理、畏难情绪,逐步养成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作文。
注重阅读,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准备不可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书,多吸收别人的写作方法,是提高文字表达的重要途径。读,是写的基础。写好作文靠多读,不阅读积累不了素材,不表达提高不了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还应当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激发兴趣,乐写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文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写作文的内在动力。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有感而发。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情,才能诱发他们的写作冲动,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在作文训练中,要精心设计能触发、诱发、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作文话题,让学生觉得有人可写,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学生以“对生活的思考”为题作文,课堂上一反过去那种沉闷的局面,同学们兴趣盎然,似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有的倾诉了自己的苦闷,有的忏悔了自己的过去,有的写出了对人生的思索。
增强信心,体验成功。要把作文写好,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长期地读书、练笔,功到自然成。有的同学怕困难,想找“窍门儿”走捷径这是不行的,要找思想上的原因,要树立好写好作文的信心,相信自己才能成功,教师必须首先引导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把作文教学与育人相结合,注重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敢于迎难而上。另外,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闪光点,鼓励学生并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还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作文比赛,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功——信心——成功的良性循环,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正确认识并分析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素材积累,激发写作兴趣,训练写作思维,学生就会感到写作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并不是“难于上青天”,而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完成“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心理转变过程,写出有文采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来。
责任编辑龙建刚